王东+杨守平班+第3周第1次作业

三阶段: 片段一  选自《精进》, 作者:采铜,


R:阅读原文(P91-92页)

“任务转换”(task switching)也可以算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经典课题了。心理学家早就发现,当从任务A切换到任务B后,执行任务B的绩效要明显比非任务切换条件下执行B的绩效差,这个差异称为“转换损耗”(switching cost)。转换损耗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任务A留下的认知惯性,也就是之前已经习惯了任务A的认知情境、反应方式,这个惯性会对完成任务B造成干扰;二是做B的时候需要对B进行认知重构,重新回忆起B的相关背景和信息,这个重构也需要时间,而且可能不完整。

可现实就是这样,虽然不论从心理学还是从我们的生活经验来看,这种需要任务切换的“多线程”的感觉很糟,效率很低,但我们往往没有选择:一个任务做到一半被打断,然后去做另一个任务,然后又被打断,又去做另一个……这里有个至关重要的事实是:如果你是在非常投入和忘我的思考时被打断,那么你的“损失”和懊恼就会非常大;相反,如果你只是在做抄写一篇文档这种不动脑子的活,那么即便是频繁的中断也不会对你造成太大的影响。所以,如果你能选择好合适的中断点,中断就并不可怕,切换的损失也可以降到最低,如果说多任务工作有什么技巧的话,那么就是“对中断点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技巧”。

这个技巧的前提是,我们需要对要完成的任务进行有效地剖析,区分出“容忍中断”的部分和“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然后用可保证的相对完整的时间去施行那些“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 想象它是一个金枪鱼三明治,它的中间部分是金枪鱼肉泥,吃下这个部分的努力我称为“核心思考区间”。事实上大多数任务都有一个至关重要、通常也是最棘手的部分,这个部分需要我们集中精力、非常专注地进行思考,然后将其破解,一旦这个部分被我们“吃下”,那么这个任务就已经完成了大半,余下的就是一些支持性的、补充性的工作(即“支持性思考区间”和“操作性动作区间”)

I:重述原文

在同时执行多任务时,从A任务切换去执行B任务,与执行单个任务相比,其执行任务的绩效必然会降低,也就是“转换损耗”。也即任务和任务之间的转换,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那么如何把多任务之间的切换损耗降到最低?也就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作者提出了就是“对中断点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技巧”:区分出任务“容忍中断”的部分和“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然后用可保证的相对完整的时间去施行那些“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

归纳而言,一是:抓住任务最重要,最棘手的部分,集中精力去思考解决这部分核心内容;二是,确保执行这部分核心工作时,不被“中断”,不被打断(无法容忍中断)

A1:联系过往

工作生活中,有很多正在认真做一件事,做到一半不得不中断去做另一件事的经历。

①比如我在认真的写日记,特别专注,突然电话响了,我不得不去接爸爸打来的电话。②正在做报表,忽然被领导叫去办公室;③正在做PPT,忽然被领导安排去做另外一件事情。这些都是以往的经历,在这些任务切换过程中产生了“转换损耗”,以①来说明:

我在写文章的时候,应该是很认真很投入地思考,忽然被领导安排去做另外一件事情,发生了“任务转换”,当我回头再去写文章的时候,就需要重新整理自己的思绪,造成了脑力和精力的再思考、再动作、再重建内容的过程,就没有没被中断打扰时那种工作流畅、那样“行云流水”一般……这些就是任务转换间会产生的所谓“转换损耗”。

按照作者的理论,如何降低这种损耗,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呢?首先,写文章有哪些过程?构思内容框架,具体内容,格式,修改等过程,那么其中写作框架应该是写作内容的核心部分这部分的工作应该是“无法容忍中断”的,至于文章格式、后期修改等应该是可以“容忍中断”的。其次,写作框架既然是核心重点工作,那么我就应该确保在写作构思框架的过程中不被打断,因此我可以把构思框架的部分放到早上7点钟,这个时候不被打扰。当我构思完写作框架之后,剩下的内容我可以放到下午来执行,当我在往每一部分框架里填充具体内容的时候,就算被电话打断或者被叫去干其他的事情的时候,再回过头来写文章,也没那么费劲了,因为大部分核心工作我已经完成了。这样就可以把任务间的转换损耗降到最小。

A2:以后怎么用

明天中午10点前要统计提交各县局的党员情况:人数、学历、年龄的分布情况;还要提交发布上周五创新大会的会议纪要,可是现在都凌晨了,只有明天早上抓紧时间完成任务了,这其实就是一个执行多任务的过程,为了在明天下午中午10点之前完成任务,我必须提高工作效率,否则就要挨批评。

明天早上8点半上班,也就是只有一个半小时的工作时间,很短。因此我必须同时执行这两个任务,否则就可能完不成,虽然两个任务之间切换会产生“转换损耗”,但是我必须把这种“转换损耗”降到最低。

一是:抓住每个工作的核心部分。对于统计党员情况的工作,其实核心部分工作就是给每个县局党建联系人打电话,剩下的就是做记录,做表格,发邮件(这些可以中断)。对于写会议纪要,核心工作应该是找出我的会议记录重点勾画内容,剩下的就是套会议纪要格式、排版、发邮件(这些可以中断)。

二是:保证核心工作执行过程中不被“中断”。既然统计党员的核心工作是给联系人打电话,那我就抓紧时间先给每个县局联系人打电话;写会议纪要的核心工作应该是整理我的笔记,我要保证在做这两部分的核心工作时尽量不被打扰,所以我提前到办公室早点开始工作,避免中途被打扰。

对于党员统计工作,既然我已经完成了打电话联系的核心工作,剩下就是接回执电话,就算在做最后的表格统计的过程中被领导或同事打断时,我的工作效率也不受太大影响,因为所有的党员信息可以通过电话收集到。

对于会议纪要的写作,当我完成整理领导讲话的核心工作内容时,就算我的做会议纪要在排版或套格式的过程中被领导或同事电话打断,当我再回头来整会议纪要时,我的工作效率也没太多降低,因为就会议纪要这个领导讲话(核心工作)已经被我完成了,排版的过程是可以被中断的,整体的工作效率影响不大。

总之,未来执行多项工作任务时,为了降低任务转换损耗,提高工作效率,就是要抓住任务的核心部分,再执行核心工作时,尽量确保不被打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