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曲阜,小时候每年农历初五的节叫“五端五”,后来才知道“端午节”是这个节日的大名!
端午节是正好赶上麦收,是一年中最繁忙的节日!俗话说的“焦麦炸豆”就是这个季节。所以,儿时的端午节基本上都是淹没在繁忙的麦收当中了。
要说端午节的节日气氛,还是有一点的。我们老家主要有两样:一是“五端午”吃鸡蛋:二是“五端午”插艾条。
在曲阜老家,端午吃鸡蛋的习俗一直就有,从什么时间开始,我无从考究。从记事起,我就知道“五端午”可以吃鸡蛋,可以想吃多少吃多少。八十年代,不比现在,鸡蛋不是每天都能吃到的,十天半个月能吃上一回鸡蛋就不错了。即便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养鸡,鸡蛋也属于稀罕食品,需是逢年过节,家里来客人才有鸡蛋吃。而五端午便是一个可以吃鸡蛋任性的节日!端午这天,几乎每家每户的早饭都是吃鸡蛋,喝白面汤。同龄的伙伴们会比较谁吃的鸡蛋多?见面就问“你今天吃了几个鸡蛋”?有几年,家里养过几只鹅,吃鹅蛋,更过瘾,一个鹅蛋顶三个鸡蛋。小时候,不经常吃鸡蛋,端午节这天猛吃鸡蛋,我感觉不太适应,吃上三五个就受不了那个鸡蛋味,可能就是大人说的“吃伤了”吧。所以五端午我不会像别人一样一天能吃十几个鸡蛋,吃几个有过节的意思也就罢了。
端午节插艾草,老家人都五端午说插艾好!具体怎么好,小时候的我也没弄明白。只记得清明节家里插柳,端午节家里插艾。一大早父亲便在家里大门、小门的门框逢上插上艾,靠墙的床,用席把艾草挤在墙上。渐渐才知道艾草可以驱蚊虫,有益健康,同时还有吉祥如意等很多寓意。
儿时的端午节与粽子无关,直到好多年后,我才见到粽子,才知道南方的端午节粽子是主角儿。
上学、工作、成家的我,渐渐的离开了老家,鸡蛋也变得司空见惯,吃鸡蛋与端午节关系不大了,艾草也很少见到了。端午节的气氛,越来越淡了。
记得前些年听说韩国人在联合国注册“端午”,并成功申遗。有一段时间,很不理解,因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而来的端午节,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怎么就成了韩国的?
后来,端午节开始成了法定节日,这天放假、过节,上班的享受双薪待遇,端午节受到的重视越来越多。
最近几年端午节的鸡蛋经常想不起来吃,艾草也见不着了,倒是端午节肯定会吃个粽子。
马上就到端午节了,仅此怀念、梳理一下个人认知里的端午节。
祝愿看到的每个您:“节日快乐”!“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