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软件的定义:软件 = 数据 + 指令
2.软件的分类
1.应用场景:工具、游戏、媒体、电商、金融
2.软件架构:
1.单机版:红警、office、火柴人
2.分布式:
1.BC:不需要安装
2.CS:需要安装软件
3.软件测试概念:人工或自动化验证实际结果和用户需求是否意志过程
4.软件测试原则
1.测试显示软件存在缺陷
2.集群性原则(2/8原则)
3.穷尽测试是不可能的
4.测试尽早介入
5.杀虫剂悖论
6.测试活动要依赖于测试内容
7.没有错误是好是谬论
5.软件测试模型
1.V模型
2.W模型
6.测试流程
1.准备:立项、需求分析、需求评审、PRD
2.计划:编写、评审测试计划,测试计划
3.设计:编写、评审测试用例,测试用例
4.执行:冒烟测试,执行测试用例、提bug、回归测试、缺陷报告
5.完成:验收测试,编写测试报告、项目上线、测试报告
7.测试分类
1.技术:黑白灰
2.阶段:
阶段 对象 测试人员 测试方法
单元测试 一个模块,一个类或方法 白盒测试工程师/开发 白盒测试
集成测试 模块组成 一个系统或者子系统 白盒测试工程师/开发 白盒/黑盒
系统测试 整个软件系统 黑盒测试工程师 黑盒测试
验收测试 整个软件系统 用户 黑盒测试
3.兼容性
1.APP:版本、厂商、型号、分辨率、屏幕类型
2.Wed:不容内核的浏览器
4.其他
1.冒烟测试
二、
C/S架构软件 :QQ 微信等
B/S架构软件 : 百度 谷歌 浏览器 等
Trident内核 :Trident内核在全世界最高的使用率的操作系统中 Trident(又叫MSHTML),是微软开发的一种排版引擎。 1997年IE4诞生时一同出现 其中部分浏览器的新版本是“双核”甚至是“多核”,其中一个内核是Trident,然后再增加一个其他内核。国内的厂商一般把其他内核叫做“高速浏览模式”,而Trident则是“兼容浏览模式”,用户可以来回切换。
Gecko内核 :Gecko所采用的开源协议的问题。Gecko采用了MPL开源协议。此协议要求其衍生软件也必须开源,尽管可以采用其他许可协议开源。这是不适用于商业产品的。
Google内核 :Google内核主导开发的网页浏览器。设计思想基于简单、高速、稳定、安全等 “沙盒”、“黑名单”、“无痕浏览”等功能来实现稳定与安全的网页浏览环境。
WebKit内核 :WebKit内核WebKit是一个开源项目,主要由KDE的KHTML修改而来并且包含了一些来自苹果公司的一些组件。
24. 开发环境与测试环境有什么区别?
项目部署环境一般可分为三种:生产环境,测试环境,开发环境
开发环境:开发环境时程序猿们专门用于开发的服务器,配置可以比较随意,为了开发调试方便,一般打开全部错误报告和测试工具,是最基础的环境。开发环境的分支,一般是feature分支。
测试环境:一般是克隆一份生产环境的配置,一个程序在测试环境工作不正常,那么肯定不能把它发布到生产服务器上,是开发环境到生产环境的过度环境。测试环境的分支一般是develop分支,部署到公司私有的服务器或者局域网服务器上,主要用于测试是否存在bug,一般会不让用户和其他人看到,并且测试环境会尽量与生产环境相似。
生产环境: 生产环境是指正式提供对外服务的,一般会关掉错误报告,打开错误日志,是最重要的环境。部署分支一般为master分支。
三个环境也可以说是系统开发的三个阶段:开发->测试->上线,其中生产环境也就是通产说的真实的环境。
三、测试用例;
01、用例核心要素(16个)
必须掌握:用例编号(如何命名)、所属模块、用例标题(验证谁在什么情况下,去做什么,最后结果是什么)、优先级、前置条件、操作步骤、测试数据、预期结果、实际结果
了解内容:通过否、bugID、编写人员、编写时间、测试人员、测试
02、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有用例核心要素、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确定边界值的方法
03、等价类划分是把所有可能输入的数据分为若干个区域,然后从每个区域中取少量有代表性的数据进行测试即可。
边界值分析是取稍高于或稍低于边界的一些数据进行测试。
、确定边界值的方法
上点:是指边界上的点,无论此时的域是开区间还是闭区间,开区间的话,上点就是在域外,闭区间的话,上点就是在域内。
离点:是指离上点最近的点,这里就跟是闭区间还是开区间就有关系了,
内点:域内的任意点都是内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