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来讨论一下吃的话题。
1
我承认每个年代的人都有时代的印记。
在爷爷,父母那辈粮食还不充裕的时候,大家都养成了节俭的习惯。
也不是每个人都爱节俭。环境逼迫节俭,你就得接受。
在80后,父辈观念的影响会比较深。他们也养成了节俭的习惯。
在90后,基本就不存在饥荒的问题,食物可以说无穷无尽。
孩提年代,跟着长辈去饮茶。每每吃到最后,还有点食物,老一辈人通常会让孩童们把他“干掉”。即使他已经不愿意了。但大人们还是固执的相信,浪费食物是罪恶,你吃饱点简直就是好事。假如小朋友抗拒,长辈就摆出一副你这位小朋友真是不听教导的样子。
在这件事上,我提出不同的观点。
我提出一个观点:吃是一件让人很享受的事情。
同意吗?
以享受为中心,再吃这件事上得到高分的体验。这样吃,才有幸福感。
相信你在吃得很饱的时候,别人在逼迫你吃点什么,肯定不愿意干。除非那个人是你老板或者是你重要的客户。(打工不容易)
成年人不愿意被逼迫吃东西,同理,年轻的小朋友们是否也不会喜欢被逼迫呢?
答案是肯定的。
吃是一件享受的事情。
刚才我在饭桌上吃饭,看到隔壁桌的也就几个菜,女生吃饱了在叉着腰,催促男生说:你吃这个,你吃这个,不要浪费。有微微肚腩的男生,他肚子已经凸得很厉害了,女朋友一直往他碗里夹菜。这个情景是否有点熟悉?
看起来是两口子出去吃饭,其实男方是出来受罪。
吃是不能拘泥于能否吃得下一块两块肉,一个菜两碟菜。
这样的想法多么狭隘。
吃不是做任务,一定要吃完、光盘。
没必要,吃在于自己怎么吃。.
我在这里提出一个“边际效用作用”的概念。
用吃米饭来举例:
在你很饿的时候,吃下一碗米饭,满足度是最大的,第二碗开始满足感逐渐下降,如果继续逼你吃,去到第六碗米饭,你不吐我都吐满地了。原因也很简单,再吃就撑破肚皮了。
在第一到第六碗的过程中,渐渐消失的是满足感,也叫做边际效用递减。
2
在餐厅里吃饭,怎么吃出享受的感觉,而且还带有仪式感呢。
就拿这个烧排骨为例,你先看厨师是怎么为你搭建半圆拱的架构,他用了白糖粉末来粉饰盘边苍白无感的黑色,散落的爆米花与深红的骨肉争相竞艳,仅看起来便食欲十足。
这时候,不能鲁莽的伸出筷子。
面对有意思的菜,自己也会有一套与之相匹配的“礼数”。
我是这样做的,你得先整理好自己仪表,擦干净嘴边的油污,用茶水再次冲洗筷子上。一切都整理完毕,确保么有其他杂质影响到的情况下,优雅的拿起筷子,轻轻一夹。第一次,伸到嘴边闻一闻,感受到材料的香味。第二次,闻到厚重的香料味下面隐藏着一股淡淡的猪肉香味。这时候,慢慢咬一小口试试味道。慢慢吃完。
注意!重要的事情来了,当你尝完这一小块排骨之后,就停止了。
不去再夹这道菜。
为什么?其中自然有他的道理,无需多问。
如此一来,这道菜最棒的味道便深深地刻在你的脑海里,在心里慢慢回味。日后回忆起烧排骨,那种仪式感满满的印象,棒到不能释怀。
当前吃饱喝足不叫享受。
日后忆起那天的晚饭、一起进餐的人儿、有意思的菜色和扑面而来的仪式感和气氛,这才叫享受。
这不是一篇关于我个人三观的文章,请放心阅读,谨慎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