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章 安乐公
风波过后
当钟会姜维在混战一团,死伤无数的时候,刘禅及其家眷,文武大臣等人均在自己的住所,没有直接参与这次动乱,因此他们也十分幸运地躲过了杀身之祸。
不过当他接到姜维钟会全部身亡的消息时,还是感叹自己复出无望,毕竟之前姜维的信件给了他很大的期待,没想到那么快期待便结束了。
不但是姜维,蜀国最能打的几个将领都全军覆没,刘禅明白再也没有复出的本钱了,于是彻底放弃其他念头,准备完全听从魏国指挥。
不久,根据司马昭的命令,刘禅迁入洛阳定居。
刘禅带着蜀国的一众官员与家眷,出发前往京城。
可没想到又引起了诸多悲剧。
由于战败、国破,心情上受到了很大的创伤。很多人都是灰心丧气,相当一部分都是已经绝望了。
如今又要千里迢迢搬家,相当多的人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一部分人拒绝执行该命令,以死来抗争。
还有一部分人很不情愿地上路了,可由于年龄太大迁徙的奔波对身体造成了巨大冲击,这些人在途中居然逝世了。
其中就包括廖化、宗预这样的名将,他们没有死在战场上,却在亡国后的路上去世,实在是令人无限唏嘘。
到了京城,刘禅一众人已经是筋疲力尽,苦不堪言了。
司马昭命人安置了蜀国人等,条件总的来说是按照省部级干部标准来的,吃穿住行一应俱全,刘禅心里稍稍安心,觉得晋公还算够意思,估计今后的日子可以太平了。
没几天又是给他当头一棒。
这次除了旧部,刘禅把老婆孩子家眷都带了过来,包括一群宫女太监。
那天突然接到魏国命令,意思是你刘禅现在已经不是皇帝了,自然不能用皇帝标准来生活,我大魏为了帮你重新做人,特地安排如下,把除了张皇后以外所有妃嫔、宫女、太监等人全部解散,女的分配给魏国没有结婚的将军们成家,太监重新编入宫中,能用的就用,不能用就地处理。
放在现代,这是理所当然的,一夫一妻制是绝大部分国家的主流。
不过在古代,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更何况是对于皇帝。
刘禅接到命令后如五雷轰顶。
后主以前的皇后是张飞的大女儿,早逝后娶了她妹妹做皇后。
除了皇后,他还有王贵人和李昭仪。
王贵人原是大张皇后的侍女,作为陪嫁丫鬟嫁给了刘禅,后来生了太子刘璿。这次也随着众人一起来到了洛阳,可是她的身体状况也很不好,虽然途中挺了过来,但已经是奄奄一息了。很快,没多久便去世了。
其实王贵人即使活着,她也已经五十多岁了,不会被安排再婚(估计也没人要)。
但还有一位李昭仪就不同了。
她正值青春年貌,很显然没法过早退休,还是要被安排再就业的。
不过李昭仪显然是个十分硬气的女子,她找到了刘禅,哭诉魏军的政策,期望老公能救她于水深火热之中。
可此时的刘禅自身难保,魏方没把他贬为平民已经是谢天谢地了,他现在已经没有任何权利,和二战时期的伪政府的首脑没什么区别。
其实李昭仪心里也知道,问不问老公结果都一样,刘禅能在邓艾的两千疲惫之师的前提下投降,现在怎么可能还去反抗司马昭呢。
刘禅也只有默然无语,轻声地安慰她,以后的日子会比宫中更好之类的废话。
过了会儿,李昭仪平静了,起身向刘禅行礼,告退。
走之前,她说了最后一句话:“我不能接二连三地受人侮辱。”
当晚,消息传来,李昭仪自尽了。
刘禅对此也无可奈何,与皇后两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废帝的命运往往比平民百姓还要惨,刘禅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后下定了决心。
乐不思蜀
到了魏国约一个月左右,当初的动乱风波也逐渐平息下来,各人的状态也开始恢复正常,刘禅等人逐步适应了当地的生活。
那天接到魏国通知,司马昭要设宴款待刘禅,为其接风洗尘。
通常一个人来到新的地方,主人为其接风洗尘都是大好事,表达了主人热情好客,对客人的重视,这个客人以后也能逐步进入正轨。
而对于刘禅来说,无疑是最最重要的一次考试了。
这次会面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刘禅等人今后的命运,是生是死,平安还是动荡。蜀国虽然已经灭亡,手下那么多人如何处置安排等等。
如同现今社会找工作求职面试一样,通常要二三次面试才能最终录取。
而刘禅这次则是直接面对公司大老板进行面试,当场就能出结果。
找工作面试最坏的结果是不录取,另寻他途。
这场面试最坏的结果是人头落地,株连九族。
刘禅一人肩负着数十万人的命运,名副其实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行人来到宴会现场,只见场内布置的非常特别,令众人感到无比惊奇。
应该说他们都是蜀国皇帝与重臣,什么大场面没见过,怎么还会惊讶不已呢。
那是因为,会场的布置完全是按照西蜀风格来布置的,从用料、物件、装潢等无一不是原汁原味的蜀地风情。
很多植物都是从蜀国直接搬运过来,更是令人惊叹万分。要知道三国时期可不比今日,没有飞机火车等现代交通工具,一个人从成都到洛阳没个十天半月根本别想完成,更别提其他物件了。
不一会,司马昭来了,见到刘禅非常高兴。
晋公首先表达了对以刘禅为首的原蜀国代表团一行的热烈欢迎。
他表示,蜀国自成立伊始就发挥了积极促进西蜀之地团结、提升当地人民水平和素质,建设蜀地之作用,如今与我国(魏国)合二为一,将使国家变得更加富强壮大,特别是刘后主极力避免战争,最大程度减少了国家和人民的损失与伤害,这点可以说是名垂千古,将会受到后人的永世敬仰。希望众人再接再厉,早日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而努力奋斗。
为了表彰刘禅的丰功伟绩,特封其为安乐公,享受正国级干部待遇。
刘禅则表示,他在魏国考察的日子里,深切地感受到了魏国的伟大,民风的淳朴。他从一代人的奋斗历程看到了浓缩的魏国人民奋斗史,从艰苦中看到了成就,对魏国人民的辛劳表示深深的敬意。他希望早日实现国家的统一,本人也愿为此做最大贡献。
宾主双方发言完毕,接下来就是宴会正题,开吃了。
魏方非常热情,不断地敬酒,很快酒过三巡,众人都热情高涨,处于兴奋状态了。
此时进入歌舞表演时间。
当表演者们入场时,蜀国的众人均大吃一惊。
还没等惊讶感消失,音乐响起,很快,众人又受到了刺激,完全酒醒了。
随着舞者们翩翩起舞,会场上变得热闹无比。
可是蜀国的一众人则是极其安静,一点声音都没有。过了不久,都面色凝重,表情悲戚。
一曲终了,演员们退场。众人则是各个掩面,默不作声,一些人甚至低着头在哭泣。
这是因为,那些舞者们穿着打扮都是蜀国的风格,表演的舞蹈也是川中歌舞。
众人睹物思情,想起亡国之痛,无不泪牛满面。
司马昭坐在主席座上,环视着四周。今天这场宴会,是很自然的也是很必然的。作为战胜国,招待战败国(俘虏)是外交礼仪,而如何处置这些投降的群众们,则是一个为难的决定。
如同现在社会找工作一样,企业是否录用,给多少工资,都是在面试中决定的。而资方做出如何的决定,则要看当事人在面试时的表现与发挥了。
换句话说,这场宴会就是决定蜀国众人今后命运的最重要的面试。
现在的求职面试中,某些企业也会加入吃饭环节,在酒桌上测试求职者的酒量、酒品、待人接物的能力等。
司马昭看到众人的反应,基本上心里有数了,知道这些人都对亡国有深深的刺痛感,对蜀国无比怀念。
不过他最关心的是另一个人的动态,那个人不用说谁都猜的出来,刘禅。
他把目光转移到刘禅身上,看到了一副与众人完全不同的场景。
只见刘禅兴奋异常,手舞足蹈,看到精彩之处甚至恨不得跳到场内与美女们共舞。
脸上喜气洋洋,宛如一个刚从乡下进城的土包子。
周围的蜀人的情绪对于他来说完全无视,眼里只有舞女们婀娜的身影与动人的舞姿,差点连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司马昭观察了很久,刘禅至始至终都是相同的表情和神态。
司马昭叹了口气,俯身对大总管贾充说道:“没想到刘禅竟然糊涂无情到这种地步,这样的人即使是诸葛亮再世,也没法长久辅佐下去,更何况是姜维呢。”
贾充则笑道:“若非如此,殿下又怎么会有机会吞并蜀国呢。”
又是一支舞曲结束。
司马老大站起身来,走向刘禅。
众人皆是一惊,神情紧张,有些人汗都流出来了。
只见司马昭走到刘禅面前,而刘禅的眼神还在退场的舞女们身上恋恋不舍,看样子魂魄都被勾过去了。
随从给司马昭斟上了酒,司马昭说:“安乐公,欢迎来到魏国。”
听得有人叫他,刘禅很不高兴地把目光收回,有点不爽地转过头来。
当然,一看到是司马昭前来,马上又是笑脸相迎,忙说:“多谢晋公热情款待,我在这里过得很好。”
司马昭又问道:“在这里生活,会不会想念蜀地呢?”
刘禅的答案极其经典,流传千古:“此间乐,不思蜀也。”
成语乐不思蜀就此登上舞台,进入了中国的汉语词典,影响国人千余年。
司马昭说:“那就好,你慢慢吃,欣赏舞曲。”
这一幕被秘书令郤正看到了,他趁其他人不注意时移步到了刘禅身边。
需要说明的是,刘禅奉命前往洛阳之时,由于蜀地还处于混乱阶段,形势非常危急,加之前往魏国前途未卜,所以除了家人,几乎没有大臣陪同刘禅一同进京,都在家守妻护子。
要不是郤正与殿中督张通两人,几乎两个字就可以去掉了。
拜黄大总管所赐,刘禅整天都在宫中玩不停,绝大部分事情都停滞不前,其中也包括一些基本的礼仪礼节。特别是到了外国时的注意事项,更是忘得一干二净。
这对一个亡国的君主来说很可能是致命的。
来到洛阳后,正是郤正的不停循循教导,使得刘禅才慢慢重新学会做人,细节方面基本上没出什么纰漏。
刘禅无不感叹,对自己那么晚才了解郤正十分懊恼。
此时的郤正对于刘禅来说,就是导师的存在。
看到郤老师到来,刘禅也正襟危坐。
郤老师走到学生面前,低声地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同样的问题,您应该注视远方,闭目一会儿,然后哭着回答‘先人的墓地都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思念的’,那样的话晋公就会让您回成都了。”
此时的刘禅,对于郤正的建言基本上是言听计从,认真地点了点头,表示会牢记在心,不忘教导。
果不其然,到了下半场,刘禅主动地给司马昭去敬酒,而司马昭不出所料地又一次问了相同的问题。
刘禅便按照郤老师教导了剧本完整地表演了一遍,非常地逼真动人,效果很好,周围的人听了答案后都有点伤心落泪的感觉。
不过司马昭却没什么反应,只是沉默不语。
刘禅一时有点不知所措,神情紧张地眼珠子乱转。
突然司马昭发话了:“这话感觉不是安乐公能说的出的吧,怎么好像是郤正说的呢?”
众人大惊,无不都为刘禅捏了把汗,有些人都快站不住了。
现在是面试阶段最艰难的时刻,一不小心答错了就可能人头落地。
此时的刘禅给出了一个真正完美的答案。
他愁眉苦脸的表情瞬间得到了释放,心情愉悦且惊讶地说到:“晋公怎么会知道这事呢?”
刘禅的回答与他脸部表情的变化,使得司马昭再也忍俊不禁,笑出了声来。
左右大臣看到主子笑了,也跟着一起大笑。
于是众人都笑了。
刘禅以满分完成了这次面试任务。
很多人认为刘禅的乐不思蜀表现完全证明了他是一个平庸的人,作为君主更是彻底的失败,把老爸刘备给的基业败了个精光。但现在也有很多人认为,乐不思蜀正是刘禅精明地表现,他成功地麻痹了司马昭及相关随从,认定他再也不构成威胁,从而保全了自己一家,也保住了蜀国众官员的饭碗,实在是聪明之至。
后来的事实证明,司马氏再也没怀疑过他,也没有找过刘禅麻烦,让他平安地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七年,而蜀国的官员们也各自重新再就业,得到了理想的工作。
这与刘禅的忍辱负重,机敏聪慧是分不开的。
剩下的日子,刘禅作为一个普通百姓安享晚年。
七年后的泰始七年,刘禅去世了,享年六十五岁,西晋朝廷追谥他为思公。
又过了三十三年,刘邦与冒顿单于的后代的刘渊起兵,自立为帝,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
最后再顺便说下各主要人物的结局吧。
谯周,被封阳城亭侯,进京任职途中染病,在汉中停滞不前,此后病情一直没有好转,生命的最后六年一直饱受病魔侵袭,270年去世。看来天理还是在循环报应的。
郤正,受到晋武帝司马炎赏识,赐予关内侯爵位,授安阳县县令,之后升巴西郡太守,278年去世。
司马昭,灭蜀后第二年病死,看不到全国统一那天。他儿子司马炎继承王位,然后立马学习曹丕,篡魏建晋。司马昭被追封为文帝。
贾充,司马昭临终前指名的顾命大臣,两个女儿分别嫁给司马炎的弟弟,以及司马炎的儿子(辈分也够可以的),于是乎仕途一路扶摇直上,成为西晋初期最受宠的官员。
卫瓘,回国后封镇东将军、菑阳侯。西晋时期历任青州、幽州刺史、征东大将军等职,成功化解北方边境威胁,因功进爵菑阳公。后入朝为尚书令、侍中,又升任司空,领太子少傅。后逊位,拜太保。291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吴国方面,景帝孙休由于平时不注意个人生活(皇帝的通病),导致身体很快就垮了下来,蜀国亡国后一年(265年)便也暴病而亡,仅三十岁。
上台的是以前孙权的废太子孙和的儿子,孙皓。刚上位时表现出色,被誉为明主。可好景不长,才2~3年功夫就开始腐化,皇帝有的毛病都有,没有的也有。一时间国内动荡,民不聊生。
晋国由于之前在和蜀国对峙的几十年中消耗大量实力,特别是在灭蜀过程中精锐将领基本上都死光,剩下几个都在边疆保家卫国,所以尽管吴国情况很差,始终拿不出兵力讨伐。
直到十六年后的280年,经过长时间准备,征南大将军杜预率二十万兵马,六路大军齐下,终于一举攻灭吴国,统一全国,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将近百年的分裂状态,三国至此彻底结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