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之前期了解(一)

本文是需求分析系列文章的开篇,本系列文章旨在帮助业务侧是需求收集人员、产品的策划人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运维人员等各方人员,了解从客户的一个想法要变成一个可操作的功能,大概要经历哪些环节,每个环节需要些什么素材,会有什么形式的资料输出。当然更希望大家能把这些要求作为自己日常工作的指导,使信息在各个环节的流转中不失真,使需求处理的过程高效、高速。

需求的定义

  • 对用户:需求是指从外部能发现系统所具有的满足于用户的 特点、功能及属性等;
  • 对开发人员:需求是指明系统必须实现的规格说明,它描述系统的特点、行为和属性,是在开发过程中对系统的约束;
  • 范围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环境需求、可靠性、安全性、用户界面。

需求分析的任务

  • 借助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解决目标系统“做什么”的问题。

实现的步骤

  1. 获得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
  2. 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
  3. 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1、需求分析第一步:前期了解

  • 这个阶段主要是为摸底,确定项目是可行的,并为下一步的需求获取打好基础。

1.1、了解业务概况

  • 项目背景调查、业务前景分析、业务可行性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目的是初步了解项目的产生原因、运行环境、系统规模、软硬件环境以及客户期望。
    输出文档:《前景》

1.2、整理业务目标

  • 从项目的宏观角度订立要解决的问题列表,一般从背景中推导出来,同时也不能忽略用户“默认”认为就应该要有的东西。

1.3、涉众分析

  • 在了解了业务概况和业务目标后,系统分析员最先要做的不是去了解业务细节,而是去发现和这个目标相关的人和物。

1.3.1、发现涉众

  • 目的:1、从涉众中发现最终的系统使用者;2、通过涉众发现业务用例;3、通过涉众,把业务目标进行细分和明确化。
  • 方法:主要从以下涉众大类进行分析:
涉众类别 描述
业主 系统建设的出资方
业务提出者 业务方的高层人员
业务管理者 业务方的中层管理人员
业务执行者 业务操作人员
第三方 与业务相关的非业务方人或物
承建方 老板
相关的法律法规
用户 预期的系统使用者

1.3.2、建立用户档案

  • 归纳出将要使用系统的用户类别,明确每一类用户将使用系统来完成什么业务目标,用户有什么特点,用户的主要职责等。

1.4、规划业务范围

  • 划分优先级:对用户划分优先级,对用户的期望划分优先级。
  • 划分需求层次:第一层:业务架构;第二层:业务流程;第三层:工作细节。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