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精彩片段分享(10)
分享人:石岛—baff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作者:周国平
名著精彩片段分享(11)
分享人:晓星西沉
一个流浪的疯子在寻找点金石。他褐黄的头发乱蓬蓬地蒙着尘土,身体瘦得象个影子。他双唇紧闭,就象他紧闭的心门。他的烧红的眼睛就象萤火虫的灯亮在寻找他的爱侣。
无边的海在他面前怒吼。
喧哗的波浪,在不停地谈论那隐藏的珠宝,嘲笑那不懂得它们的意思的愚人。
也许现在他不再有希望了,但是他不肯休息,因为寻求变成他的生命。
就象海洋永远向天伸臂要求不可得到的东西。
就象星辰绕着圈走,却要寻找一个永不能到达的目标。
在那寂寞的海边,那头发乱的疯子,也仍旧徘徊着寻找点金石。
有一天,一个村童走上来问:“告诉我,你腰上的那条金链是从哪里来的?”
疯子吓了一跳——那条本来是铁的链子真的变成金的了
这不是一场梦,但是他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变成的。
他狂乱地敲着自己的前额——什么时候,呵,什么时候在他的不知不觉之中得到成功了呢?
拾起小石子去碰碰那条链子,然后不看看变化与否,又把它扔掉,这已成了习惯;就这样,这疯子找到了又失掉了那块点金石。
太阳西沉,开空灿金。
疯子沿着自己的脚印走回,去寻找他失去的珍宝。他气力尽消,身体弯曲,他的心象连根拔起的树一样,萎垂在尘土里了。
《泰戈尔的诗》之《园丁集》 (66)
分享感悟:泰戈尔是印度诗人,他是一个爱国者、哲人和诗人。他的诗中噴溢着他对于祖国的热恋,对于妇女的同情和对于儿童的喜爱。在印度,农夫、渔民以及一切劳动者,在田间、海上或其他劳动的地方,和着自己的劳动节奏,唱着泰戈尔的诗歌,来抒发心中的欢乐和忧愁。
我喜欢泰戈尔的诗的自然和真挚,清澈,富有哲理。读他的诗让我们的心充满着欢快,轻松,快乐!每次读这首诗,我都会想到我们自己就有如那个疯子一般,总在生活中不断寻找,不断丢弃。结果在这过程会把最好的想找的东西丢弃。作者以轻快的文字写出来了一个深刻的哲理。
文学名著精彩片段分享(12)
分享人:巧说诗语
分享文章:纪伯伦的诗:《我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
我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
纪伯伦
我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
第一次,当它本可进取时,却故作谦卑;
第二次,当它在空虚时,用爱欲来填充;
第三次,在困难和容易之间,它选择了容易;
第四次,它犯了错,却借由别人也会犯错来宽慰自己;
第五次,它自由软弱,却把它认为是生命的坚韧;
第六次,当它鄙夷一张丑恶的嘴脸时,却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
第七次,它侧身于生活的污泥中,虽不甘心,却又畏首畏尾。
【文字之光管理团队】
2020年 9 月 1 日
感想:
《我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是 纪伯伦以“自己的灵魂”为名,看穿人性之共同弱点所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的诗句简单有力,却发人深省。旨在呼吁人们涤荡自己的灵魂,唾弃丑恶,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它是一首让人直面内心的诗,它将人性剖开并展示出来,来帮助我们更透彻地看清自己。
而当我们的内心如同洋葱一般,被层层拨开之后后,竟然发现自己的灵魂竟是这般的懦弱卑微,摇摆不定,自我矛盾,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我安慰,并为此感到深深的悲哀,也感到深深的无奈。
当面对挑战的时候,人们却往往会选择保持现状,总是害怕去改变或是不敢迎接挑战;
在困难和容易之间,我们常常毫不犹豫地选择容易。——这本无可厚非,但有时却则是不合时宜的,还需具体看是什么事情;
人都会犯错,但犯错时,千万不要以别人也会犯错为借口,总是这样不敢直面自己的错误。就比如,有的男人(女人)出轨就会说:我犯了全世界男人(女人)都会犯的错。这何尝不是一种懦弱和不负责的态度?面对错误,可不可以勇敢一些?能不能不要再去找借口了,错了就是错了。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大概就是能坦然接受自己所有的弱点和自己最真实的样子,也能更好地和孤单的自己,失落的自己,挫败的自己相处,不再因为嫉妒别人过得好而焦虑,在没有人看得到自己的时候,也能依旧保持自己原有的节奏,既不松懈,也不懒散。
人最悲哀的就是,活着活着,就变成了当初自己最讨厌的样子了。
很多人回头审视自己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一直都是带着面具,在虚伪地活着,骗过了别人,有时候也骗过了自己。一直标榜着自己活得真实,活得纯粹,却浑然不知,自己一直在双标地生活。什么是双标呢?你总是用高标准去要求别人,却从未用同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人本自私,在社交中我们总是无法合理地支配欲望和期待。
在你无法容忍他人的时候,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否也犯过同样的错误?有没有给别人造成过同样的困扰?或者仔细地换位思考,如果是你,你会做出不让现在的你鄙夷的决定吗?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确定的话,那就说明你还没有资格去鄙夷他人。
尼采在《善恶的彼岸》里写道:“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生活就是一面镜子,鄙视某些嘴脸日久,不经意之间,你自己就变成了它。
既然自己变成了不想变成的嘴脸,而迫于生活,又丢弃不掉,那就接受它。只是,以后不要再轻易地批判他人了,因为生活是一面镜子,有时候你在批判他人的时候,你不是在定义别人,而是在定义你自己,在你足够了解你自己的所有“面孔”时,你才会生活得更通透,更明白。
回望人生,有多少年是生活在了舒适圈里,总在安逸中习惯性沉沦,碌碌无为,日复一复,简单重复没有压力,这样的生活是有代价的,今日的你不去尝试,不去挑战,明日的你将只能在困顿中叹息。
我觉得这首诗写到了我的内心,我承认,我的确软弱过,总是想追求一劳永逸,常常害怕选择,总是给自己找各种借口,总是缺少勇气,做事总是畏首畏尾。
纪伯伦鄙视了自己的灵魂七次。
就连圣人孔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些伟大的人都这样严格地要求自己,我一个如此普通的人,又有什么资格不去自省?不时刻自我警醒?不常常鞭策自己?不去谦卑地向他人学习?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曾说:“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有的时候,我们真地需要静下心来,去问问自己,你灵魂深处到底在想些什么?又是在追求着什么?
若你,
想要进取,则迎难而上;
想要坚韧不拔,则先承认软弱;
想要摆脱平庸,则跳出舒适圈;
想要不再鄙视自己的灵魂,则反求诸己,清心寡欲,摒弃前嫌,重新开始……
也许,文学的意义正在于此,诗人纪伯伦的忏悔和顿悟,我希望自己能体会,但愿你们也能。
附:英文原文
Seven times have I despised my soul:
——Kahlil Gibran
The first time when I saw her being meek that she might attain height.
The second time when I saw her limping before the crippled.
The third time when she was given to choose between the hard and the easy, and she chose the easy.
The fourth time when she committed a wrong, and comforted herself that others also commit wrong.
The fifth time when she forbore for weakness, and attributed her patience to strength.
The sixth time when she despised the ugliness of a face, and knew not that it was one of her own masks.
And the seventh time when she sang a song of praise, and deemed it a 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