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我去了南岳衡山,专程烧香许愿,我这已经是第四次去南岳了。
四年前,我女儿正读高一,听很多人说,南岳许愿很灵,尤其是想小孩考上大学,一定要高一时候就去许愿,三年之后金榜题名之后还得去还愿。我今年确切地说是去还愿的,但我想把这个许愿的仪式继续下去,一年又一年,所以我仍然又许了愿。
其实我不是一个热衷于烧香拜佛的人,也不追捧鬼神之说,但我就是想给自己的未来许愿,而这种许愿,我给了它仪式感,那就是每年来一个周末,去南岳衡山,大庙烧烧香,住一晚,然后心情舒畅地回家,为自己许的愿继续奋斗。
记得四年前,第一次去南岳的时候,好多人笑我,这不都是应该老头老太太干的事儿吗?你还没老吧,怎么就开始求神拜佛了。其实他们不懂,我去南岳,只是履行一种仪式,表示一种决心,在自己繁琐的日子里抽两天出来,静静心,想想自己来年到底有什么愿望。
许愿,如果没有仪式感,仅仅在心里某个瞬间定个愿望,很容易被些凡尘俗磨灭了心劲,从而没了干劲。而且,达到一个目标都是需要付出的,我们很容易找到各种借口懈怠,从而臣服于平庸。
第一年,我从南岳回来,告诉女儿,我给她郑重地许了愿,上天神灵在看着她,在给她助力,她只要用心了,就会考上大学。女儿认真地说,妈妈,我一定会加油的。诚然,女儿和我一样,并不是神灵论的追捧者,她只是从我不远千里去许愿这个事儿上,看到了我的期盼,看到了我对她学业的重视。
从那一年起,女儿真的开始发奋,以前她只是个普通的中等成绩的学生,我对她的期望只是考个二本就差不多了。没想到,女儿决心挺大,第一件事就是把智能手机交给了我,让我给她买了个老年机,只能打电话的那种。看到别的小孩在玩手机、打游戏,我非常佩服女儿的这种自律精神。
高二的时候,女儿已经从班里的一二十名冲到了前三名,并且保持这个名次不变。有好几个朋友都羡慕地说,难道还真是佛祖显灵了?我笑道,是啊,你们也去许愿吧。其中有个朋友信了,她也跟我一样,开始了许愿之旅。
高三,女儿已经被年级调整去了尖子班,最后考上了一本大学。我知道,这一切都是与她自己的努力分不开的。那个跟我一样去许愿的朋友,儿子比我女儿低一届,成绩以前非常差,她一直以为儿子连三本都没考上,但今年的高考,她儿子居然超过二本线二十多分!
我在这里不是宣扬佛法无边,也不是动员所有的人都寄希望于烧香拜佛,我只是觉得,郑重许愿的人,一般都会得到比较好的结局。因为我们重视,所以才会带着仪式感去许愿。
难道你以为我们许了愿之后就啥也不干,就寄希望于上天?这怎么可能呢?女儿高中三年,她在市里学校寄宿,我每周雷打不动去市里,把她接回家,好好改善一下伙食,让她在家舒舒服服地休息一下,睡一个好觉。
有时候,我还会带着她去小区的绿化带里,听着她背单词,看着她努力学习的样子,我 的心就有一种浓浓的踏实感。我妈有时候心疼我,会说,一个月去两次就行了,你别把自己搞得那么累。我说我不累,真的,因为我重视女儿的学习,我愿意为之付出。虽然她现在的高中课程我已经帮不上忙了,但我愿意陪着她,让她感受到我的关爱。有什么比爱更能让人奋进的呢?
而那个朋友呢,比我付出的努力还要多。因为她儿子的成绩基础较差,而且又爱玩手机打游戏。她硬是每天开车从县里到市里,督促儿子学习。孩子玩心都大,管与不管真的差别很大。经过三年的密集式管理,她终于如愿把儿子送入了一所二本大学。这其中的艰辛,真的无法言说。
许愿越随便,你越容易不把它当回事。我每年这个许愿活动,一来可以让自己去衡山放松一下心情,二来也给自己许一个美好的未来,并督促自己为之奋斗。
我坚信,带着仪式感去许愿,彰显了自己对未来的向往,自己对人生的要求,自己对自我的鞭策,我将保持这个习惯,去许愿美好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