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最近冒出了一个想法,每月找一位有趣的小伙伴,聊一聊他们的生涯故事,并推送一篇生涯人物专访。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让大家深入了解不同行业的人背后的生涯故事,以及他们鲜为人知的辛酸与快乐。
当然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并从中有所启发,我认为哪怕获得一点点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便会少一些人生路上无谓的纠结,多一份前行的力量和智慧。
我知道做这件事情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但我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值得坚持做下去。
因为别人的经历和思考,最终将在不同层面影响着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以及转换不同的思维方式。
想起自己高中时候的梦想是像闾秋露薇那样当一名战地记者,但由于高考分数的原因并没能选到我梦寐以求的新闻系。
读大学,我仍不死心,努力成为了学校编辑部部长:写稿子,采访院长,忙得不亦乐乎。
但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却和新闻,记者完全不沾边。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以为自己早已忘记小时候那个记者梦了。
但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兜兜转转,我还能以另外一种方式(做生涯人物访谈)来延续我小时候的梦想。
这种失而复得的感觉真是太棒了!就像沉睡多年的神经,被自己唤醒。
想起我喜欢的作者范海涛写过的一本书里,有这样一句话:
只要努力挖掘,每个人都是一座博物馆。
每个人都是未知世界的一页,我让我的心敞开着,和来自全球各地的年轻人进行一场一场的对话,通过这种方式,我和这个世界进行着深度交往。我第一次感觉到,这个世界的外延是如此宽广,每个人都是你看世界的一面窗。”
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主题
铛铛铛,第一期生涯人物来也:
H博士,我的高中发小,当年的全市理科状元。
2013年博士毕业,就职于南方某沿海城市知名的三甲口腔医院,任主治医师。 2017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牙学院访问学习一年。
Nancy小姐姐和H博士是认识二十年的老朋友了,这次趁他休假回四川,Nancy小姐姐当仁不让地邀请H博士作为第一期生涯人物专访的特约嘉宾。
Nancy****:能讲一讲你的职业生涯发展历程吗?
H博士:是指过去的经历么?
Nancy****:就是你从博士毕业到现在的一些经历。
H博士:简单来说:前三个月就是在学看牙,学技术。技术成熟了之后呢,就拼命工作了三年。主要就是做了三年的临床,但是国内公立医院的医生,都有医、教、研三部分的工作。临床上花费的经验多了,在实验上,科研上自然落下的就比较多。所以说在2016年的时候开始联系出国,然后2017年上了三个月的班,就休假准备出国了。17年和18年都在国外,就一直在做实验,弥补自己在科研这块的短板。
疯狂做了一年实验,有了一点成果之后就按期回国了。回国之后还是一边在上临床看病人,一边还要继续做科研因为现在也有一些科研经费了嘛,相当于还是要找一些学生来做实验。
争取在科研上再产出几篇文章。
经历吧,也就是这些了,我后面教学方面可能还需要加强。
Nancy****:如果把你的职业生涯按照阶段来划分,你觉得可以分为哪些阶段?然后能给每个阶段取个名字吗?
H博士:前三年就是一个阶段吧,2013-2016。就是苦力阶段,基本上就是练习怎么样拔牙、补牙、镶牙,如何把牙看好,减轻患者疼痛,取个名字就是牙匠阶段吧。第二个阶段2016-2018吧,就是思考人生阶段,边补技术,边思考人生,算是一段迷茫思考期。2018年8月份回国以后,到现在就是第三个阶段,一方面在思考,一方面在转型,可以称为“思考转型期”。
Nancy****:哈哈哈,这和美国积极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提出的职业生涯三段论简直神契合啊!生存期,发展期,自我实现期。可以说,你现在思考的转型和自我实现有关,你应该在思考希望能够把自己所有潜能发挥出来,实现自我价值。
那你觉得,在每个阶段,工作对您的性格有什么影响?
H博士:不同阶段想法还是有很大的变化,性格也会受到一些影响。我觉得每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太一样。13-16更多地在拼体力嘛,没有去想太多其他事,就想着怎么样把牙齿看好,努力提高技术,有点过分追求技术和患者的评价,追求工作量。没有太多的关注生活和家人方面。就觉得你只要挣了钱了,然后家里也没有经济负担了,你就可以过得很幸福了,后来发现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儿。后来就开始想,我是不是速度应该慢下来,少想一些工作,多想想自己的生活。所以从16年的时候,正好赶上对口支援。16年下半年在甘肃呆了半年,换了个单纯的环境,静下心来思考,性格也越来越成熟稳重了吧,再没有年轻时的那种年少轻狂了吧(笑)
Nany****:对口支援是一个公益性质的活动么? 是医院派你们去支援偏远地区建设之类的吧?
H博士:对,公益的。对我个人来说算是一种放松,强制自己休假。
Nancy:****那段相对轻松的时间,你做了些什么?
H博士:那段时间,我一个星期估计就看五个左右的病人,半年也看不了我平时一周的病人量,非常轻松,所以我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好好思考,也趁着那段时间联系好了出国的事情。也想清楚了自己是时候应该出国了,再不出国就晚了。
然后16年底,出国的这个事情就敲定了。17年年初的时候是在等国家奖学金出结果,出了结果之后,因为学校有一些手续办的比较慢,签证6月份就到了,但又推迟了一个多月才出发。
Nancy: 那对于你忙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可以给我描述一下么?
H博士:忙得时候每天接待20多个病人,每位患者的治疗时间平均控制在30-50分钟。八个小时完全搞不定,必须加班。
而且在此期间,牙医们始终是坐着,身体前倾,头部微微低下,双手不停地操作,偶尔在患者起身漱口时,才能稍稍转转脖子。
长期累月,牙医几乎人人都有职业病,颈椎、腰椎、腕关节、手关节都有毛病。
经常一上午下来,腰和脖子都是僵的,手指也不听使唤,连拿水杯的力气都没有了。
Nancy: 哈哈,我可不可以理解为:在国内做牙医做久了想逃离才选择出国的?医院同意那么多人去国外深造么?医院人手不够怎么办?
H博士:也不是为了逃离,就是想趁年轻扩大自己的视野,在专业上更加精进一些吧。我们医院还是比较鼓励我们出国去深造的,人手不够这个问题应该还好解决,每年都有大量的硕士博士生削尖了脑袋想进我们医院。
Nancy: 那医院会给到你一些相应的支持么?在国内工作和国外工作你感受到的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H博士:不拦着你出国,就是最大的支持了。(笑)
在国外,所有人,大家周末两天都要休息的,平时工作量也没有那么大。而我在国内却是拿出一天时间加班只有一天时间休息。
其实国内也挺好,反而在国外的生活比较单一,就是不停地做实验,而做实验在体力上往往没有做临床医生累。但是你的心却是比较忙碌的,经常做梦都在想着我怎么样能改进实验。不过也还好,因为在国外没有国内这么多的聚会和应酬,我和家人之间相互非常依赖,所以也迫使我一周至少要找一天来想方设法带着老婆和女儿去做一些事情,比如一块儿去图书馆、公园、海边玩什么的。所以说实际上陪伴家人的时间多了很多。我觉得几乎比过去三年陪伴的时间还要多。那段时间手机里面全是老婆孩子的照片。
Nancy:****那这一年对你来说最大的收获又是什么呢?
H博士: 要说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到了陪伴孩子的意义并且自己也乐在其中,我这一年真切感受到:父母不是孩子人生的裁判和规划师,只不过是某段生命的引路人和陪伴者。这一年能够闲下来,思考自己的未来,带孩子看世界,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她一起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体会到真正的快乐,说实话,这种感觉我已经很多年没有了,发自内心的喜悦和快乐。
在陪伴的过程中,孩子自然会明白人的一生很长,并不是某一场考试或者分阶段的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在哈佛,你会遇到许多完完全全的精英人物,他们既有强大的家庭背景,爸妈有钱,人长得高大帅气,成绩好,体育好,有趣,幽默....总之就是集各种优点于一身。
简直让你无法想象,但他们都特别追求自我,独立,有自己的思想,不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怎么说,我接触到的许多年轻人,他们给人的感觉是你能感受到他们内在的力量和价值,那种爆发力和驱动力,会极大地感染到你。
相比在国内,往往很多人为了追求财富,地位,而忽略了生命本身的价值与意义,爱和陪伴。
这难道不是一件可悲的事情么?
Nancy:****我特别好奇,能给我们具体讲一讲你遇到的人么?
H博士:比如住我隔壁的,一位22岁学经济的哈佛帅小伙,家里很有钱。但他几乎从不找家里要钱,全靠自己打工挣钱来养活自己,一到周末或放假,他就背着大大的登山包要么去野外露营,要么去偏僻的河流独自漂流,或者选择去慈善机构做公益,那种公益不是拿来做秀,或为自己的履历加分,而是真的做一些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
有一次,我在家门口遇到刚刚漂流回来的他,皮肤晒得黝黑。他告诉我,过去的两周,他在野外露营,然后每天都会去同一个难度很大的瀑布,挑战自己做到成功飘流两次,连续两周,天天如此。我完全惊呆了。
后来我告诉他我要回国了,正打算低价出售我的车,他特别开心地买了下来,说是作为他挑战成功的奖励。我当时还挺担心能否安全过户,毕竟他的生活如此不稳定,危险系数好大。
还有段时间,他经济比较紧张,就和房东协商临时换到车库住了一个月,都没有向父母要求救济。
感觉老美年轻人特别独立,而且非常清楚自己要什么,当他们迷茫的时候,会立马暂停一切学习和工作,停下来,给自己放个长假,尝试一切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等调整好状态之后再重新出发。
感觉国内的孩子更多地在依赖父母,有一点为了父母而活。也不时地在跟周围的同学攀比,反而活得没有那么潇洒和有意义。
Nancy:****可不可以聊一聊你遇到的这些人对你的性格造成了哪些影响?
H博士:以前我是有点过于理性的。以前比现在还要理性。现在稍微感性一点儿了。然后,反正慢慢朝着这个方向走吧!很多事情不是像年轻的时候想的那么绝对的,不是说你做好了一个什么事,然后其它问题都能解决的。这并不是说,我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我就有安全感了,我就可以不计回报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不是的,就包括,自己开业也是,不是说我什么时候准备好了,我就可以开诊所了。实际上当你准备好了这个事不一定能成功。有时候你没有去准备的时候,被推着去开了,反而还挺成功的。
Nancy:****你这个想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转变的呢?
H博士:就是从这两年开始转变的吧,自己开业这个事算是我和我老婆的一个梦想,但是开业这个事迟迟做不起来啊。之前就觉得说等孩子大一点,我就可以开了。然后等到孩子大一点了,又来二胎了。看现在这种情况,可能三年之内我也开不了了。
Nancy:****还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啊!
H博士:对,所以不要等到什么东西都准备好了,或者说后来我也觉得这个诊所开不开也不是那么必要,孩子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我的朋友里面也有在孩子很小的时候,1岁左右的时候去开诊所,现在做得非常好,已经不是普通诊所这个水平了,而是开了几家口腔医院,但是他儿子仍然觉得不幸福,因为在自己小时候,父母是缺席的,没有陪伴在身边。这个东西是你用再多的钱也弥补不来的。
Nancy:****所以,我可以理解为陪伴是你目前生涯阶段特别看重的一点么?
H博士:是的。
Nancy: 那你觉得,你这种思想的变化,对你的意义和价值又是什么呢?
H博士:我觉得首先是学会怎么样去认可自己,或者说怎么样去评价别人对你的评价?就是去权衡别人对你的评价是否很重要,我们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是否真的很重要?这个成功是别人对你的评价,世界对你的评价是否很重要?外界对你的评价是否很重要?对你自己真正重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是这个世界给你的评价么?是别人觉得你成功,你就成功了么?我觉得可能都不是。这两年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这两天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比如前两天,因为看牙碰到了一位失散多年的高中同学,然后我们就聊起高中时期的那些学霸,我们发现很多学霸后来没有我们之前期望的发展的那么好。
Nancy:****我也发现我们那届的学霸们好像很少有混得特别好的。这应该是一个挺普遍的问题,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H博士:因为在高中阶段,我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高考,但多年之后我们发现高考其实这只是一个开始,就像跑马拉松,你一上来就搞个百米冲刺,然后你冲了100米的时候,发现后面还有好几万米。
但是那个时候你其实已经精疲力尽了,已经不能再往下冲了,再这样玩命地跑下去就要挂掉了。我高中同学里面有考上清北,但是退学了的,有考上名校最后得抑郁症的,也有被父母逼着学医,临近博士答辩突然退学去卖保险的。以我们当初的标准来评价他们,他们似乎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和预期。但是说不准他们现在也过得非常幸福,觉得自己活得很成功,但只是换了一个评价的标准。反而我同学都说,你看,你是高中同学里面最成功的,我说我哪里成功啊,我压力很大啊!我承认,我虽然是我们高中同学里面为数不多的几个拿到博士学位的,工作单位也不错,但是我自己感觉也活得很辛苦。我没有觉得自己比其他同学更成功。
我觉得包括我将来对我孩子的期望,孩子达到你的预期,那他就是成功的么?那如果他自己不快乐,他可能患上什么心理疾病,所谓的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人生的意义是为了成功给别人看吗?
在美国的时候我去美国西部玩,路过斯坦福时见了一位朋友,聊天时他就说,硅谷这边的孩子和国内的孩子一样读书很辛苦,湾区的高中生自杀率是全美最高的,因为他们的学习压力太大了。有的孩子放了学,背着书包就去卧轨了,或者跑到旧金山从金门大桥跳下去了。这种很常见。我身边有位朋友是搞心理健康咨询的,我特别认可他的价值。因为我现在也越来越觉得孩子的心理健康这块很重要,你让他成才或许不是最重要的,你要让他先成人。当一个快乐健康的普通人。就像王朔所说,当你把评判标准交给别人,你就活的不快乐了。人是要为了别人而活吗?还是要为了自己而活?
Nancy:****在每个阶段,工作对你的兴趣有什么影响?有哪些影响?
H博士:什么方面的兴趣?是个人爱好么?
Nancy: 是的。休闲方面吧!我还记得你高中时候的最大的爱好就是去看星星,梦想当一个天文学家。
H博士:这几年我工作强度太大了,几乎没有什么兴趣了。再加上城市雾霾那么大,也看不到什么星星啊?(笑)这个梦想没有坚持下来确实挺可惜的,以后应该抽时间弥补一下自己年少时的梦想。目前最大的爱好可能就是摆弄摆弄电子产品,玩玩手机和电脑吧。
Nancy:****那在每个阶段,你觉得自己的能力发生过那些变化吗?比如实战技术更强了?拔牙一拔一个准,开个玩笑。
H博士:能力有提升,但是有些时候也会遇到一些瓶颈吧。比如我回国之后的这半年,拼命地上班。因为我有点担心,我在想是不是自己还要熟悉一两个月,手上的感觉才能回来,比如会不会拔牙拔不下来?但实际上当你拔完第一颗牙的时候,这种感觉已经回来了。但是回来干了半年以后,最近这段时间这种感觉又不在了。感觉有点累,所以这个月我一定要休息一下。回四川看一下。这一周,什么病人也不接。前几年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出现过一次。就是突然就不会看牙了。反而在美国呆了13个月,一颗牙也没拔过,结果回来拔了第一颗牙就觉得手上的感觉回来了。因为在美国做梦的时候主要梦到两个内容,一个是实验,一个是看牙。所以虽然离开临床一年多,但是每天睡着了都在梦里看病人。
Nancy:****那我可否这样理解这种能力平时还是得练习,一旦不练习就会手生。但有些时候又需要灵感,看来,当牙医是门艺术啊!
H博士:可能是当你达到一定的量以后,这个东西你就不会忘了,成为肌肉的记忆了。量变到质变吧!
Nancy:****在每个阶段,职业中对你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H博士:我想第一个阶段收入是最重要的,得维持一定的量,要在这个基线以上就可以接受,然后第二个阶段比较看重工作带给我的人脉吧!比如,现在30岁上下,上有老下有小,简单举个例子:老人和小孩都需要看牙吧。也会遇到生病,然后我就会麻烦儿科的同事,儿科的同事也来找我看牙。当然这种麻烦是相互的,我觉得挺好的。
现在到了第三个阶段,我更看重资源,我现在的的确确也接触了很多医疗圈顶尖的优质资源。
Nancy:****你做职业决策的主要标准是什么?有没有一个优先级的次序?
H博士:我个人觉得现阶段是依据自己能控制的自由时间吧!但如果我未来要自己创业,开诊所的话,前三年可能都会特别辛苦吧,应该不会有太多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不过前三年最重要的是活下去,等到后面再说挣钱的问题。有可能前三年做到收支平衡,不要亏太多就可以了。可能就是这样一个层次,不会一开始就会赚很多钱。所以一开始可能投入时间较多,时间上也就没有那么灵活,当然为了活下去,不可能说想开的时候就开,不想开的时候就早点关门。实际上有的时候,你为了留住客户,你可能会突破一点自己的底线,加加班什么的,但这样就会对孩子有一些影响,所以这个结果也不是我想要的,所以现阶段我做决策的标准还是希望能平衡家庭,多多陪伴孩子成长吧!赚钱可以等以后再说。目前的优先级,除了需要平衡家庭外,还挺看重自我成长的,
Nancy:****你的这些价值观在不同阶段发生过哪些变化? 哪些是不变的?为什么价值观会发生这些变化呢?
H博士:从看重钱到看重时间自由以及自身的价值,也就是成就感吧!不变的是需要终身学习,不断成长。我常常在想,很多时候是我所在的平台给了我一些光环,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这个平台,很多所谓的朋友可能会越来越疏远,那我还能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呢? 但让我庆幸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去私立的机构看牙,而不是去公立医院打挤,所以说这也是一个好趋势。我一开始其实是想赶上这波浪潮的,但从我目前的情况看来(老婆怀二胎,家里没有老人帮忙)又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实怎么说呢,开一个诊所就像养一个孩子,甚至可能牵扯的精力更多,靠自己把握不好。可能是我对自己风险偏好比较低吧,不太愿意冒险。
不过我想在60岁之前,我一直不变的价值观应该是自我成长吧,口腔这个专业,不断地有新的材料、新的器械、新的技术推进它不断向前发展,而且现在90后的年轻人越来越强,再往后00后、10后会更强。只有坚持学习才不会被时代落下。
后记,简单和H博士吃过午餐后,他就要赶飞机回去了,Nancy小姐姐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而且,我发现和H博士每多一分钟的交谈,就能触碰到一个新的认知角度。真是太棒啦!
好了,本期的生涯人物专访就到此结束了,小伙伴们,有任何问题欢迎大家去后台给我留言交流,我们下期再会!
本文作者:紫柠檬Nancy,自由职业者,生涯规划咨询师,一名感性自律的狮子女,热爱跑马的80后二胎妈妈,愿意和你共同探讨生涯困惑,帮助更多的人找到方向,实现自我价值,让你的人生进入正向循环!
(微信公众号:紫柠檬Nancy的成长践行空间,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