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二色心法空无明体相,本自不有,妄想因缘,和合而有,无所有故,假名无明,是故我说,名曰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恼,众苦行业,不可思议,生死无际,轮转不息,本无有生,亦无和合,...

无明体相,本自不有,妄想因缘,和合而有,无所有故,假名无明,是故我说,名曰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恼,众苦行业,不可思议,生死无际,轮转不息,本无有生,亦无和合,不善思惟,心行所造。

显示法空真理的经文,上面两句,专从色法以明其空,此中五颂,则从色心以明其空,亦即是从十二因缘以明其空。十二因缘是明缘起内容的,缘起十二支的内容,有的不是专门说色说心的,所以现在科文,叫做色心法空。依经文看,前三级。正明十: :因缘,后二颂,是明缘起流转。如是一切皆空, 所以说诸法空。于十二缘起中,首先解释无明。无明这名词,学佛人都知道,如中国丛林里修行的人,常说不要动无明,或人与人发生争执时,亦说不要动无明,可见无明动不得,一动无明,种种错误行为,就将由此生起,而流转于生死,因此佛说无明为生死根本,假使没有无明,生死亦即不可得。无明既为生死根本,有没有它的实在体性,自是值得我们探究:若说无明有实体性,有实体性的东西不可毁坏,所谓破无明了生死即不可能,学佛人口口声声说修行以打破无明,解决生死,岂不成为空话?破无明了生死所以不是空话,即因“无明体相、本自不有”。众生在生死海中,吃尽无明的苦头,实因有了一念妄动,而后始有无明现前,并不是本来有的,所以说“妄想因缘,和合而有”假使从无始来,根本没有忘动,无明即不可得。忘想因缘和合而有的无明,本来没有它的实自体相,假使一定要推究它的本有实性,那可以说诸法真如法性,就是无明的实性,所以,永嘉大师《证道歌》说:” 无明实性即法性”。法性是什么?即诸法毕竟空,无明实性既以一切法空为性,是就显示无明体性原来是空。正因无明体相本自不有,所以佛在菩提树下。用一念相应的般若智能,彻底的击破无明,证得无上菩提。一以念妄想为因,以外在境界为缘,因缘和合而有的无明,本来是无所有的,因为“无所有故”,所以“假名无明”。世间上的人,既将无所有的假名无明说为无明,我不与世间争,“是故我”亦随顺世间“说名曰无明”,实际无明是不可得的。

本自不有的假名无明,有的经中叫做愚痴,愚痴就是无明,无明就是愚痴。无明,从字面上看,好象是说什么都不明白,再通俗的说,无明是无知的意思,无知,亦即似说什么都不知道,其实,这说法,根本没有了解无明的意义。佛经告诉我们:无明不是糊里糊涂的什么都不知道,反而是很有知识很有认识,只是它所知所识的不正确,所以不信善恶因果,不信三宝四谛,因而称为无明。无明亦名愚痴。痴是盖覆的意思,谓无明善能盖覆一切诸法的真理,而体悟真理的智能不能显现,亦由无明的盖展。依佛法说:诸法真理原本弥漫于广大宇宙之间,我们亦可说是天天与真理接触,但事实上,不但不见真理,亦复不识真理,病在无明障碍智能,所以不能如实通达,

无明为生死的根源:而此生死根源的无明,依于一向的解释,认为无明只是无明,并没有其它的东西在里面,但在缘起法上来讲,无明不是单独的无明,其中还含有色等五蕴,如离五蕴专讲无明,无明就将无所安立。这与分位缘起所讲一支支独立,是不同的。分位缘起说明十二因缘,在每一阶段上,只有每一阶段的缘起支,如在无明这一阶段上,只说无明不说余支,乃至在老死的阶段上,只说老死不说余支,这样各自独立的解说缘起,不免太过机械一点,与缘起的本来意义,似稍有点距离,因为缘起法,绝对不是简单独立的东西,而是彼此有着相互关系的,所以无明不是独立的无明,含有五蕴的成份在内,唯有五蕴与无明的结合,无明才能发生活动作用。

“行识名色”,义净译为“行识为缘有名色”。行在十二因缘中是属第二支。行由无明而有,所以经说无明缘行,即以无明为缘,而后始有行生。行在因缘法中,主要不出两类:一指身口意三业行,众生的行为活动,大约不出这三方面。身体上的各种活动。名为身行,口头上的各种言说,名为口行;意念上的各种思虑,名为意行。二指罪福不动的三业行,这是从行为的活动不同而分的。行为的活动虽则是多方面的,但从性质上分类起来,要不出于三种:即所造的一切罪恶,如十恶业等,称为罪行;所修的一切福德,如十善业等,称为善行;所修的一切禅定,如四禅八定等,叫不动行,罪行是堕三恶道受罪的,福行基生人天享福的,不动行是上生色无色界受诸定乐的。总之,行是由于无明指导之所创造成的,并不离于无明而独立的存在,因而亦可称为意志活动。《中论颂讲记》说:“无明是知见的不正,行是意志的推动。由不正的知见发展下去,生存意志就以自我为中心出发,造作一切行业”。现代心理学上有所谓盲目意志。而此与佛教说的无明相近。行由盲目的意志推动所成,所以所造成的行,亦得名为意志,本于意志而受种种不同的果报。

识是十二因缘中的第三支,由意志的领导,去受新的生命,所以经中说行缘识。无明与行,向来说为过去二支:无明为过去的烦恼,行属过去的业因,由无明造成业力,招感现在的新生命,识为新生命的开始者。由业力牵引去受生的识,唯识学上说是第八阿赖耶识,而小乘佛法根本不承认有第八识,所以就将此识叫做执持识。识有粗细的差别:前六识是粗显识,潜在六识之内的是微细识,相显识的活动作用,我们容易感觉,微细识的活动作用,我们难以察知,现在来感生命果报的,是微细识而非粗显识,所感的生命果报,是苦是乐,就看牵引识的业力,在罪、福、不动的三业中是属那种:如为罪业牵引,新的生合就苦:如为福业牵引,新的生命就乐,如为不动业牵引,新的生命就更快乐。所以生命的苦乐,不是说所决定的,而是业力所决定的。不过正在造业时,讲又有它的主导性。这是我们所不可不知的。

新生命开始的心识,如以分位缘起说,只是在母胎中三七日前的这个阶段,而且识唯是识,并不含有其它的缘起支,但以缘起的意义来讲,并不如此,识-来受生,就与父精母血结合,所谓三事和合而有新生命的成就。因此,母胎中三七日前不唯有精神作用的心识,还含有物质性的色法在内,而且再进一步来看,识在全部生命历程中,无有一时一刻可以缺少的,因从最初的生命开始,到最后的生命结束,中间生命所以不坏,完全是由识的执持,经中称为执持识、原因亦在于此,怎可限在三七日前?同时要知道的;识于最初受生,在业力的牵引下,受生的地方,那怕隔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远,在一刹那中就可到达受报。众生入胎,是以不正知而入胎的,亦即是颠倒受生的,因为这个时候,识在盲目的意志蒙昧下,根本没有把父母当作自己的父母看,而是由于一念妄贪入胎的。

名色,是十二因缘中的第四支,经中说为识缘名色。即以心识为缘,而有名色现前。依分位缘起说,这是属于三七日后乃至生命形态尚未完成的阶段,但以缘起的真义说,从精神与物质的结合开始,直到生命结束为止,都是具有名色的。名色,依通常说,是五蕴的略称:色是五蕴中的色蕴,亦即物质,名含受想行识的四蕴,亦即精神,所以我人的生命,实为精神与物质或色与心的和合体,如以现在话说,就是生理与心理的组合。不过这里有一问题需 要注意的,受想行识的识蕴,股都以之代 表六识,是则识缘名色的识,当然不属六识中的任何一识,而应将之视为六识以外的微细识,亦即最初来投胎的执持识,名色由执持识的执持,始得成为一个话泼泼的生命体,如果执持识放弃执持的责任,名色和合的生命体,立刻就要崩溃。举明显的例说,诸位就易了解:如个刚死的人与一个活着的人,从身体的完好方面看,彼此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一个叫做死人。一个叫做活人,这是什么道理?问题就在有无执持识。死人之所以叫做死人,因为执持识已离了生命体,不再负执持的责任.活人之所以叫做活人,因为执持识还在生命体中,负起它的执持任务,经说识缘名色,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名色和合的生命体存在世间、一定要有执持识的执持。识缘名色,这是按照十二因缘的次序讲的,在《阿含经》中有些地方,于说识缘名色以后,还更加上名色缘识一句,所谓“识缘名色,名色缘识”,就是指此。名色缘识这句,有它的重要性,意思是说:要以名色为缘,而后识始存在。以它们的相互关系说:名色的存在,要以识的执持,识的存在,要以名色为所寄托,否则识存何处?如有名色和合的这个人的身体,心识才能在这生命内在,发展它的执持作用,假定和合的名色坏了,心识又从何处而得执持?执持又将执持个什么东西?因此,不但以识为缘而有名色,同时,亦以名色为缘而有心识,两者是相依相存,彼此不能分离的,分离了都不能存在。佛在《阿含经》说“如二束芦,相依相持”。《中论颂讲记》说:“名色与识互为缘起,不是某一阶段是这样,从生到老死都是这样:缺少了任何一面。生命就要崩溃。就以我们现在来说:离了执持的心识。名色能不腐烂吗?离了窟也似的名色,心识能继续活动吗?这都是不可能的”。

  “六入触受”。义净译为“六处及触受随生”,六入是十二因缘中的第五支,经中说为名色缘六入,即以名色为缘,而有六入生起。上面所说的名,色位、是向人形完成发展而未完成的阶段,但由名色继续不断的增长广大。于是六根逐渐逐渐的具足,而在母胎中完成人的形态,分位缘起学者。将这称为六入阶位。六入,就是眼、耳、那、舌、身、意的六根。意根是由名的开展而完成的,五根是由色的开展而完成的。所以经说名色缘六人。依缘起本义说,六入不是限于母胎中的某个阶位,而是通于整个生命历程的,因为任何人的生命存在世间,是都具有六根活动作用的。不过在母胎中,六根最初完成,其义较为明显,所以分位缘起学者,将这阶位说在母胎之内。

触是十二因缘中的第六支,经中说为六入缘触,即以六入为缘,而有触的生起。《阿含)常说“二和生识”,“三和有触”。二和是指的根境,根与境的和合、就有认识活动生起。三和是指根境识三者、三者和合就必然有触。触有三种:一是可意触, 即所触对的境界,自己认为满意的,心里感到欢喜的。名可意触。二是不可意触,即所触对的境界、既认为不满意所触对的境界,亦觉得不欢喜,名不可意触。三是俱相违触,即所触对的境界,既无所谓满意不满意,亦无所谓喜欢不喜欢,各俱相违触。这在学派中:有部说为“三和生触”,即触离于根境识三者,有它独立的自体,所以说生触;经部说为“三和即触”,即根境识三者,当下即是触,没有触的独立自体,所以说即触。

受是十二因缘中的第七支, 经中说为触缘受,以触为缘,而有受生起。受是领纳的意思,通俗认为接受。谓与外在的境界发生接触以后,内心对这外境,自然而然的泛起一种情绪来:如所接触的境界,假使觉得不满意,则在心里所泛起的情绪,一定是不愉快的情绪,佛法叫做苦受,如所接触的境界,若是觉得很满意的,则在心里所泛起的情绪,定是极愉快的情绪,佛法叫做乐受,如所接触的境界,无所谓满意不满意,则在心里所泛起的情绪,亦即无所谓偷快不愉快,佛法叫做舍受。三受都由触境而有的,简单的说,由可意触而有乐受,由不可意触面有苦受,由俱相违触而有舍受。心识若不触对境界,绝对不会有受生的,所以经说触缘受。

“爱取有生,老死愁恼”,义净译为“爱取有生老死,忧悲苦恼恒随逐”。此中包括十二因缘的最后五支。爱是第八缘起支?经中说为受缘爱,即以受为缘而有爱生。《中论颂讲记》曰:“有的说,苦受是嗔惑所使,乐受是贪惑所使,舍受为愚痴所使。其实,主要的还是爱,就是对环境得到领受后,没有生的乐求得,已生的乐求不失,已有的苦求迅速的远离,未起的苦希望不来 这都是爱”。爱有贪着的意思,能对于生命自体及诸境界,总是恋恋不舍的贪着。自体贪着,叫做自体爱:对境界贪着,叫做境界爱,众生所爱的,虽说是很多,但主要的是这两种。分位缘起学者,说爱是人到了十五六岁的时候而有,但以缘起的真理说,爱是始终追随着生命而活动的。

取是第九缘起支,经中说为爱缘取,即以爱为缘面有取。取是驰求的意思,谓对所贪的对象,不仅爱着不舍,而且进一步的积极取求,非达到自己所爱的不止,分别来讲,约有四种:一、欲取,是对自己所爱乐的五欲境界,拼命的取着不舍,二、我语取,是对自己所爱好的生命自体,生起实有自我的妄取:三、见取,是对不正确的思想而妄执是正确的;四、戒取,是对不正确的邪行,而妄执为是清净的,如不是生天的戒行,坚固执著说它是生天的戒行,是为戒取。总而言之,凡是由贪染心而发生的诸取,都是不可取的。分位缘起学者,说取是十七八岁的青年所有的,因为这个时候的青年,有股旺盛力积极向外进取的,其实取亦通于一切的,不可作这样的局限。

有是第十缘起支,经中说为取缘有,即以取为缘而有。有是存在的意思,凡存在者即名为有。上面的爱取二支是烦恼,由爱取而发生的行为活动所保留下来的业力,是即名有。有此业力的存在,将来就感新的生命,所以通常都把这个指为业有来说。不过经中有时亦将这个说为欲有、色有,无色有的三有,因为取是身心的实际活动,由取造成未来三有自体的潜在。接下去自然就是未来生死(有)的到来。所以爱取有的有,把它说为业有固然可以,把它说为果有亦未尝不可。因为三界中一切有漏法的产生,各各都有其因,这是业有;依因而生的诸有漏法,各有所依,这是果有,因有果有的诸有漏法,都是现实存在的,所以都可叫有。

生老死愁恼,这是缘起支中的最后两支,经中说为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有了存在的业力,遇到某种的助缘,因缘和合,就有新的生命生起,所以叫生。新的生命出现到世间以后,除了夭亡外,必然要向老的坦途前进,因而人生到了壮年以后,就一天天的接近于衰老,老到再也不能维持下去,就结束其生命,而将人生告一段落,名之为死。愁是忧愁,恼是苦恼,人的一生,真是所谓“忧悲苦恼恒随逐”的,究实说来,有何意义?经中将这说为“苦聚”,亦即是这意思。

十二因缘,说来虽有十二,实际只是惑业苦三,德有颁总结此义说:“无明爱取三烦恼,行有二支属业道,从识至受并生死,七事同名苦道”。

“众苦行业,不可思议:这是显示业力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众苦就是果报,行业就是业力。讲到众苦,经中说的很多,如说三苦、八苦、无量诸苦。如是众苦,我们现在常分为自然界、社会界、身心界的三类苦来说明。身心界的苦,就是生老病死的诸苦;社会界的苦,就是爱别离、怨憎会的诸苦。自然界的苦,就是求不得苦等等。经中更总结这些苦,说为:“五阴炽盛苦”。意谓吾人之所以受种种痛苦逼迫,根本还是由于有这生命果报身,假定没有这果报身的存在,一切痛苦都不可得。但诸众苦,缘何而有?由诸行业而有,所以义净译为“众苦恶业常缠迫”。假定不造善恶的有漏业,不感生命的果报体,怎会有诸众苦?而这行业众苦,从无始来,一直都是如此如此的。不是我们所能测知的,所以说为不可思议。

“生死无际,轮转不息”,是说明众生的生死轮回。众生在轮回中受诸生死,这是现前的事实,谁也否认不了的。但生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乃为一般人所常提出来问的问题。佛陀对这问题的解答,总是说生死无际。际是边际,或叫元始,如通俗说,就是开头。所谓无际,所谓无始,即是表示在时间上,生死没有个开头,假定有个开头,那开头的,就不是从因缘生,非因缘生的东西,为佛法所绝对反对的,所以有人以这问佛,佛不是不答,就说是无际,如一定要追求一个开始, 亦只好说以无始为始,因为在现象中,寻求一最初的,或是最根本的,绝对不可得的。经说:“众生无始以来,生死本际不可得”。因此,众生的生死狂流,我们只能见到它奔放不已,如欲寻求它的开头从何而来,却是找不到的,所以说生死无际。无际生死,在未截断其流之前,总是在那里轮转不息的。谓由起烦恼而造业,由造业而受新的生命,有了新的生命,重行再起烦恼,造作种种行业,如是感业苦的缘起钩锁,如环之无端的相续不断,所以认为轮转不息。义净将这译为“生死轮回无息时”,其义是一样的。轮转不息的无际生死,众生一定要在这个上头,找出它的开头,所以被佛说为颠倒。假使不了解生死无始,而在这个问题上作种种论说,则又被佛说为戏论。因此,我们修学佛法的人,只要体认生死是一事实,如何本于佛所开示的去解决生死就可以了,不必追求和妄论生死的开始。

“本无有生,亦无和合”,义净译为“本来非有体是空”。奔放不已的生命之流,从现象看来,好象是生生不已的在生,但从其本性上去推求,根本是就无有生的。受生,如以人类来说,要与父精母血和合,而后始有新生命的出现,现在既说本无有生,生尚不生,还谈什么和合?所以说亦无和合。虽说无生亦无和合,但生死仍是轮转不息,这是什么道理?是由“不善思惟”而来,义净译为:“由不如理生分别”。众生无始以来,因一念妄动而起无明,无明对于事理认识不清,而作种种不如理的分别,于是也就造出有漏善恶的诸业,依此诸业而在生命中轮转不息,所以若问生死从何而来,我们可以说是“心行所造”。什么时候不善思惟停止,什么时候生死之流也就停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029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9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57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3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5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50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06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4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07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3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8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42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64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4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01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66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曾是韶颜好年岁。志在四方,心无旁骛赘。遍访名川秀水间,逍遥未尝愁滋味。 最是难得红颜媚?殊途生悲,昼思...
    肥肥滴胖哒阅读 196评论 0 3
  • 半生,若梦旧事,如烟与其空中漫天飞舞莫如温柔乡里倾覆 万物各有各的来路与去处我在找寻我的归宿以及认领与我原装匹配的...
    后来居士阅读 320评论 0 0
  • 手账打卡第三天,前两天的没有打卡,补上! 这三张照片都被马赛克挡住了,只剩下了边,╭(╯ε╰)╮
    1蓝柠檬阅读 242评论 0 0
  • 今天有人问我,“你还相信爱情吗?” 我说,“信啊,为什么不信?” “为什么?” “我觉得不管是十几岁、还是二十几岁...
    布蓝的天阅读 27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