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people die at 25 and aren't buried until 75.
“死于25岁,葬于75岁。”
————富兰克林
致“死”的原因有很多,并不只是前两次文章所提到的一种没有爱的婚姻,这里的“死”,只是个比喻,我们很多人过早地将自己安排进一个静止的生活模式,在这种状态下,可能也会看起来很忙,但却活得毫无意识,就像一个时钟的钟摆,时刻忙碌,得到的却只有时间的流逝。
我们中的很多人,过早地进入了“无意识”的生活状态——他们的生活或许仍然每天看起来很忙碌,但他们其实并没有在思考,他们只是在度日,而非在生活。
《老情书》里有段话让我印象很深,里面的老太太说:
“我就特别看不起你们这帮年轻人,二三十岁就叨逼叨说平平淡淡才是真。你们配吗?我上山下乡,知青当过,饥荒捱过,这你们没办法经历。但我今儿个平安喜乐,没事打几圈牌,早睡早起,你以为凭空得来的心静自然凉?老和尚说终归要见山是山,但你们经历见山不是山了吗?不乘着年轻拔腿就走,去刀山火海,不入世就自以为出世,以为自己活佛涅槃来的?我的平平淡淡是苦出来的,你们的平平淡淡是懒惰,是害怕,是贪图安逸,是一条不敢见世面的土狗。”
当然,每一个人都向往着晨钟暮鼓的生活,但是,如果二十几岁的我们过上了这种日子,是不是为时过早呢?明明还没有在人生的马拉松上挥汗如雨,就穿着大裤衩在跑道上躺成“大”字:你们去跑吧,我趴会儿...
A life lived of choice is a life of conscious action.
A life lived of chance is a life of unconscious creation.
“有选择的生活就是有意识的生活。随意的生活是没有意识创造的生活”
————尼尔·唐纳德·沃尔什
据说,每个人从零开始到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需要7年的时间。
我们来算一下:如果你能活到88岁,在11岁之后,你将有11次机会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不管你是稚气未脱,亦或已经白发苍苍…你都有机会让自己活得不一样。
有的人,他们活在自己的过去。有的人,他们认为自己不会再有新的可能。他们在井底太久,以为机械性地做一件事是自己的使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还有些人25岁就“死了”,只是到75岁才“埋葬”。他们早已失去了前行的勇气,成了“行尸走肉”。但是你要知道,你其实可以不一样。你拥有千千万万次的生命。按照7年一次的机会,你有11次生命,你可以拿一次用来写诗… 这样你就体会到了诗人的风韵和诗歌的美妙。你还可以拿一次生命,用来搞搞新发明。这样你就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用双手造出一个新世界。还可以拿一次生命,去探索自然的奥秘。这样你就明白了万物规律的奥妙之处。
事实上,一个人的一辈子,可以同时是:音乐家、发明家、诗人、厨师、CEO……只要你利用好自己的每一次生命。但是希望你明白,虽然你可以拥有好几次人生,但并不意味着你不应该珍惜现在的机会。在完成每一件梦想的同时,人应该保持现有事业的专注。
活1次还是11次,活一天还是365天。毕竟,选择权在你手中,路在自己脚下。
既然我们都终将沦为老狗逼,那我愿你曾经风流倜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