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加入小灶群、看了《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以后,对读书有了巨大兴趣,大抵高考准备阶段都没有这么积极过。
然而光有“鸡血”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盲目的先进行了100天33本书的计划,但是却没有很有效的记录。这些书在未来就会变成脑中的“过眼云烟”,看着“似曾相识”,依旧没有什么太大作用。
就好比跟着小灶群读了这么久的晨读感悟,突然聊起一个读书方法时,只记得猫叔讲过,却不记得是在哪本书讲过,具体讲了什么,这样就需要重新读书。如果一路一直采用这种“丢西瓜捡芝麻”的方式读书,读书的效果就会被大大的降低了。
这是一种知识体系缺失的表现。
如何构建牢固的知识体系呢?最重要的就是构建阅读清单。
001 构建阅读清单的重要性
没有阅读清单的人读书,基本上都是看一本扔一本,不记录也不总结提炼,结果自己的知识仿若岸边的细碎沙子,一吹即散,海过无痕。
一个优秀的阅读者要有建立阅读清单的主动性,借以帮助自己整理知识、交互内容、厘清层次和增加关联。要注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你不能指望通过阅读清单在短期内获得巨大进步,但如果你早一天开始,你的知识体系就能在阅读清单的反复更新和优化中早一天建立起来。
002 如何构建阅读清单
知道了阅读清单的重要性以后,我开始着手准确阅读清单。但是如何做才能更好呢?
从“精、武、门”三个层次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搭建阅读清单。
1.“门”。“门”其实很简单,就是给大脑分类,就像大脑中有个记忆宫殿一样,每一道门里面都是不同的家庭。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材料的形式、知识区域、领域、时间段的方式来划分不同的门。因人而异,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分类方法,确定大脑里的知识版图。
2.“武”。分好了类别以后,就要进行第二阶段“武”——根据内容划分。
从内容上看,物理就分为力学、热学、声学和光学等;从运用方法上看,时间管理也有番茄工作法和四象限工作法等方向;从出处上看,历史也有正史、外史和野史的区分。这些都可以作为第二个层次的划分依据。
它们能帮你找到知识体系和脉络,也就是区分哪部分知识已经躺在你的脑海里,哪些还有待挖掘。
3.“精”。当你已经清楚每本书的类别和内容后,就要针对每本书精确记录“书名、作者、出版社、时间和概述”。
如果可以详细概括每本书,这样就不会发生读过的书连书名都叫不出来的情况了。
003 补充阅读清单两个诀窍
1.补短板。针对自己的个人情况,补充自己的短板是种短时间内快速提升的办法。
2.查书评。通过他人的书评可以尽快了解这本书的内容、优缺点以及受用群体,还可以尽快抉择自己是否需要这本书。
建立阅读清单作为一个阅读方法单独体现并不会有什么效用,只有认真的按照阅读清单的方法去建立知识体系,未来一定会给你更大的回馈。重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