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我的博士求学生涯

博士毕业那年28岁, 依然记得那年初夏的校园广播里播放着庆祝五四青年节的信息,呵,那居然是我享受的最后一个青春节日。

这样算来,读博三年算是我青春的尾巴,得写点什么来缅怀我的这个青春片段。

得承认我考博的动机不纯,因为对自己认识不清导致初次择业失误,又找不到别的解决办法。硕士毕业时信誓旦旦地说不读博了,结果不到一年就出尔反尔了。

到头来考博却成了唯一的出路。不知是幸还是不幸,我顺利考上了。原单位想让我读定向的,我拒绝了,走就走得彻底吧。

      读博前告戒自己,读博会很辛苦,但辛苦的程度我却没预料到。就读的学校是985高校,所读专业也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同学们的年龄差距大,层次差异也很大,有工作多年的副教授,也有应届生。

考上的高兴劲和新鲜劲还没过去,现实就给了我一记闷棍——牛人太多,而我的底子太薄。

当第一次在课堂上听到同学说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时,只能说请原谅我的肤浅与无知,我没听过。以后在课堂上,同学(主要是男同学)们口中的一系列名人名言更是让我的自卑与惶恐无以复加。

那些男同学不仅基础好,还刻苦。晚上就着花生米喝黄酒讨论学术问题,直到凌晨两三点。

博一上学期结束时,有同学已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文章,而我连像样的文章尚且还拿不出。

有同学笑着说,我早饭前投的稿,早饭后就收到了录用通知,而我投的文章则要么来稿不拟采用,要么石沉大海。我不禁问,这能毕业吗?

日子开始在焦虑中度过,以至于焦虑成了我的典型特征,毕业若干年后导师还时不时说你啊就是太焦虑。

可是,我能不焦虑吗?幸运的是,同学中有我原来的硕士同学,其他同学也都很好,他们给了我极大的安慰与鼓励,告诉我读什么书,怎么写论文,一起讨论……多看书、多思考,慢慢地找到了一点感觉。

开始慢慢学会调整心态,不再盯着那些牛人,不与他们比,而是看自己的进步,我只要顺利毕业就好,于是脚踏实地,这样一来,状态有所改观了。文章也陆续发表,毕业论文题目也确定了。

    毕业论文写后记时,“跌跌撞撞”一下跃入脑海,是的,三年的读博生涯于我来说真的很辛苦。但又是何其的幸运,碰到了那么多给我教诲的师者。

如师爷,我们尊称其为先生,他是学界的泰斗,八十多岁的高龄,依然每天来办公室看书,勤勉治学,低调处事,有机会向先生学做人做学问是何其幸运的事。

事实上,随着时间的过去,一切的痛苦也已不能称之为痛苦。

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青春不奋斗,没有谁轻轻松松便成功。回忆过往,得承认这三年的磨练对我的性格重塑起到了极大的影响,比如熬得住孤独,始终保持一种学习的态度,学会隐忍。

更重要的是对思维品质的训练,让我能够在此后多年,一直以一种批判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与工作,保持一种不卑不亢的谦逊待人待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除了可以对Debug进行签名,我们还可以对Release,Distribution等进行签名。这里Debug,Re...
    小柴2011阅读 6,112评论 0 0
  • 时隔两月开始继续储备机器学习的知识,监督学习已经告一段落,非监督学习从聚类开始。非监督学习与监督学习最大的区别在于...
    刘开心_8a6c阅读 12,213评论 1 11
  • 夜。 清风。 微微凉。 扶窗瞻仰。 天高月无光。 残红随风轻扬。 叶遮桂花一抹香。 相思忆,不自量。 无处话凄凉。...
    左遇先森阅读 3,218评论 3 7
  • 上周邀请了高中同学来家里吃饭,结果po到盆友圈上的照片引起了某大学同班妹子的私信,说觉得我的高中同学好帅!还埋怨我...
    埃_阅读 2,224评论 0 1
  • 读完慕名已久的小说《斯通纳》,甚为诧异:作者笔下没什么太特别的事,平凡人平凡的一生,一点都不刺激,为什么能抓住那么...
    末摘花_ada4阅读 3,382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