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后第一天上班,没什么具体工作,打扫完卫生,大家都互相串个科室,道声“新年好”,聊聊家长里短。
这不,云来我们科室串门了。云是新晋升的二胎妈妈,大儿子正上小学,二儿子刚9个月,她的生活正处在水深火热阶段。云的老公在外地工作,路远,又忙,一周只能回来一次,家里的事一点儿也帮不上忙。云和老公都不是本地人,双方父母都不在身边。一直都是云自己在家带孩子,操心大的,还要照顾小的,一日三餐,吃喝拉撒,洗洗涮涮,全由她一人操持。年前,产假结束了,必须上班了,云才把婆婆从老家接来带孩子,可婆婆不会做饭,也从不摸锅灶。云说,不管下班多晚,都是我回家才做饭。言语中带着无奈。
忽然想起了我的婆婆。
云的处境和18年前的我很相似,当时爱人在外地,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还要工作。儿子身体不好,容易感冒,咳嗽,三天两头得往医院跑。多亏我有一个好婆婆帮助我,陪伴我度过了那段难熬的日子。在我们两代女人的悉心照料下,儿子一天天长大了,长高了,长壮了。而我们的婆媳之情也在那段艰难岁月的孕育下,一点一点深厚起来,那亲似母女的感情已经交织在彼此的血肉里,烙印在生命深处。
婚前第一次拜见婆婆,她那时刚刚60岁,个子不高,皮肤白白的,有些发福,穿着没有刻意讲究,却有着城市人的整洁。那天,婆婆张罗着给我做了一桌菜,笑眯眯地拉着我的手,问我多大了?家里父母都好吗?左打量,右打量,满眼都是爱意。我一下子对她产生了好感,觉得她并不像传统婆婆那样严肃、古板,而是一个性格开朗,思想开明,很好相处的人。
后来慢慢知道,婆婆16岁就进厂当了纺纱工,整天在车间里纺纱织布。她虽然年纪小,可性格好强,练就了一手好技术,在厂里年年都是先进。听婆婆说,看纺车就要眼尖手快,哪个线头断了就要麻利地接上,这样能少出次品……每每说起工作上的事情,她的眼睛里就有一丝亮光闪过。退休以后,婆婆就闲在家里,做做饭,跳跳广场舞,和一群老姐妹玩玩儿,日子过得也挺舒心。
婚后,因为我和爱人工作单位离家都很远,我一直住在娘家,很少回家。 偶尔和爱人一起回家,我对待婆婆也只是一个做儿媳该有的样子,恭敬着,亲近着,有些生疏感。后来,生了儿子,我休产假在家呆了半年,才算真正住在了婆家。那时我奶水不好,儿子天天吃不饱。婆婆天天变着法儿给我做好吃的,炖鲫鱼汤,炖猪蹄汤,炖乌鸡汤,还四处打听偏方,一天做几顿饭给我吃。儿子能添加辅食了,婆婆就用文火熬小米汤,熬上几个小时,只撇上面一层米油给他喝……这半年的时光,我和婆婆因为家庭的血脉亲情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我们的感情在一天天融合,一点点升温。
儿子半岁了,我的产假也到期了,该上班了。婆婆二话没说,收拾东西,随我去了单位宿舍。18年前的那个国庆节,我们在单位五楼宿舍安置了一个临时的家。刚安顿好没几天,婆婆就病了,发烧,上吐下泄。我抱着儿子,楼上楼下跑,找来单位的医生给婆婆打吊针,一阵折腾,婆婆的烧终于退了,也有了些胃口。我把孩子放在小推车里,给婆婆做了一碗酸汤面条,她一口气吃完,病就好了一半。这碗酸汤面的味道,婆婆一直记在心里,每每提起都不住口地夸我。
新的生活开始了,每天都像打仗一样紧张。婆婆总是早早就起床了,给我们娘俩儿做饭,等我吃饭时,她就给儿子穿戴好了,在我抱着儿子喂奶时,她已经很快吃完饭,洗涮完毕。婆婆接过孩子,我就该上班了。上午的时候,趁儿子小睡一会儿的功夫,她又把中午饭预备得差不多了,只等我下班,开锅下面条,很快我就能吃上午饭。婆婆很会统筹安排时间,手脚也麻利,见缝插针就把家务活儿干了。我真的很惊讶婆婆有这等本领,一个人带着孩子,还要照顾我的生活。直到现在,我也很惭愧学不了她那样的麻利劲儿。
婆婆很会疼人,知道我的胃不好,吃拽面条总是把我的那碗拽得又宽又薄,多煮煮,让我吃的特别舒服。有一次,我下乡回来得很晚,婆婆把饭给我留在锅里,在火边煨着,一见我回来,连忙招呼我:饿不饿,快吃饭,还热乎着呢。端着碗,我心里也热乎乎的。
星期天,我带儿子,让婆婆好好歇歇,可她哪闲得下来呀,还要做那些缝缝补补的活儿:儿子的棉袄短了需要接衬,棉裤有尿臊味需要拆洗,小铺地儿脏了也该拆洗了……洗过了,晒干了,婆婆戴上老花镜,就着窗前的光亮一针一线地做活儿。冬日的阳光把她眼角的皱纹镀上了金光,那样子,很像是疼我爱我的母亲。可她不就是我的母亲吗?
婆婆爱说爱笑,性格开朗,没有到单位住多久,就跟我的同事们熟络起来。那时五楼住着十几家,她跟每家的关系处得都很好。只要蒸了馍馍,就给这家送两个,给那家送两个,邻居送来的东西,婆婆也很高兴地接受,这样一来一往,大家关系更融洽了。那时各家都在一个公共厨房做饭,每到中午,总能听见婆婆的说笑声,她语调高,声音响亮,边做饭边和邻居聊天,大家很快打成一片。到现在,她还会提起那时的邻居,问我:谁谁的儿子该上大学了吧?谁谁的妈妈脾气可好了,就是不长命呐……婆婆也时常怀念那段时光呢。
婆婆可是个爱干净的女人。虽说衣服很普通,可总是平平展展的,不见个皱痕。每天起床后,她也把床铺收拾的利利落落。记得儿子刚会坐时,有一次我想把他放在婆婆的床上玩儿,还没等儿子屁股挨着床,婆婆就大呼小叫嚷着不让坐。来串门的邻居大妈见了,笑着说,自己亲孙子,尿上就尿上了,讲究啥呀。可她偏不,非让垫个尿垫才行。现在婆婆也轻易不让别人坐她的床。
单位办公楼很高,我们住在五楼。那时,单位同事总能看见一个老人,抱着胖敦敦的孙子,艰难地上下楼。难以想像,一个个头不到1.6米的老太太,一手抱着儿子,一手惦着小板凳上下五楼,该有多么笨拙吃力呀。有时我会帮婆婆抱孩子上下楼,有时同事遇见了也会帮忙,可大多数时间她都怕影响我工作,自己独自抱着她的亲孙子爬楼。同事们谁见我都说我有个好婆婆,总是夸婆婆勤快,别看人长得胖,干活儿利利索索,看孙子也很尽心,说我有福气。
那时工资很低,孩子又经常生病,打针吃药都要花钱,日子很紧张,婆婆总是精打细算,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有滋有味。婆婆一直用她那点儿退休金买鱼买肉,调剂我们的生活。就这样,婆婆像亲娘一样把我们娘俩儿照顾得妥妥帖帖。我有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那几年,我顺利通过了自学考试,顺利通过竞争当上了科长,连续被评为先进。婆婆是我的坚强后盾,支持着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我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里,一大半都有是我婆婆的功劳。
在单位宿舍住的4年,是我和婆婆相依为命的4年,也是我们娘俩儿同甘共苦的4年,我们共同支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共同养育儿子长大,婆媳俩的感情在生活的风吹雨打中日益深厚。那段艰难的岁月,我永远不会忘记,婆婆的恩情我也永远记在心里。
儿子4岁时,我们搬回市里住。婆婆一如既往地全心料理着我们的生活。我和爱人上班路程都远了,婆婆更心疼我,家里的大事小事她一个人包了,买菜,做饭,接送孩子,打扫卫生,整天不得闲。一直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婆婆都七十多岁的人了,我们不在家时还要依赖婆婆照顾家。
同在一个屋檐下,免不了磕磕跘跘。我和婆婆也会为一些小事发发小脾气,说几句,吵几句。孩子小时,为给儿子穿厚点儿还是薄点儿闹过别扭。婆婆身胖怕热,主张给孩子穿薄,我怕冷,主张给孩子穿厚,最后总是采取折衷的办法。有时我在工作上不顺利,心里憋着气,回到家忍不住会对婆婆发牢骚,说话不好听,语气重,话说出去我就后悔了,可她从来不记仇,第二天就又和我有说有笑,完全不提生气的事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娘俩儿越来越像是亲母女,说话随便,没有隔阂。
年轻人都不喜欢听人唠叨,我也一样。有时下班回家,真的想静一静。婆婆却啰里啰嗦地跟你说个没完:二楼邻居又住院了,那个老太太是从商场退休的,退休金没多少,她儿子在广州,可有钱……今天碰见咱原来院的邻居了,就是那个李想他妈,又生二胎了……总是把她一天的见闻说完了才行。
她说她的,我也不听,只管干自己的事情。不感兴趣的,就哼哈两声,以表示在听呢。感兴趣的,就接两句话茬儿。后来,我渐渐明白,婆婆一个人在家,一个人出门,一天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我回来了,自然要跟我拉拉家长,唠唠嗑,要不一个人多憋闷呀。现在,我一回家,就先去婆婆屋跟她打个招呼,说说单位的新鲜事,也听她唠唠过去的事情。
婆婆总在别人面前夸我说,俺媳妇儿可懂事了,对我可好了。可我并没有她说的那么好,我一直在努力变成她夸我的样子。
婆婆过惯了苦日子,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每次家里有剩饭,她总留着自己吃,给我们做新鲜的;看见别人扔了什么东西,但凡修理一下能用的,她都捡回家。我和爱人一商量,就把剩饭剩菜偷偷倒掉,不让她看见。至于她捡来的旧东西,她觉着有用,就留着,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我们都牵就着她。这不,婆婆刚捡回一个简易衣橱的铁架子,还挺结实,她自己找了点儿好看的花布做了个罩子,又是一个新的衣橱。
婆婆的身体一向很好,用自己的话儿说,年轻时胃口就好,吃个秤砣也能消化。她的睡眠也不错,一挨枕头就能睡着,一觉能睡到天亮。她的身体比我这弱不经风的身子骨强多了。可到底是年龄大了,这两年婆婆也开始出现胃疼,眩晕,血压高的毛病,还时不常地发烧。
婆婆生病了,最慌乱的是我。只要婆婆一说哪儿不舒服,我立马请假带她去看病。她就像个孩子,依赖我,听从我的安排。去年9月份,婆婆因肺炎引起高烧不止住进了医院,我一直跑前跑后,伺候,陪床,打饭。刚住院的前几天,病情不稳定,我就在医院打地铺,守着婆婆。邻床的病友问这是恁闺女吧?婆婆笑了,嗯,是闺女。我也很安心,像守着自己的亲娘。
母亲生养了我,哺育了我,我只能跟母亲生活20多年,而余生的时光将跟随婆婆一起度过。这么多年来,婆婆就像是铁打的,身上有着使不完的劲儿,为我们这个家操劳着。我却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依赖着自己的娘一样,享受着婆婆的照顾。只要家里有婆婆在,我无论在哪里,在干什么,心都是安稳的。
婆母如娘,她的爱,是亮在我心上的那盏桔黄色的灯,不明亮却很温暖。
愿上天保佑婆婆能永远健康,长命百岁,我就能永远享受到母爱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