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汁数学的五入新授课型“第四入“是变式深入。
有些老师不明白充分变式的意义。
举例说明。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角(出示剪刀、吸管、水管的实物),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物图,剪刀、吸管、水管上有角吗?如果有,你能指出吗?
教师:下面我把同学们从这些实物图中看到的角找出来。
教师:大家观察一下,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引导并总结出: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在这个例子中,师生从三种典型的实物中抽象出三个角的图形,又从三个角(其实分别代表锐角、钝角、直角)的图形中抽象、概括出角的特征。
当然,在小学教材中,提供的学习材料往比较典型。这种本质属性虽然有利于学生的抽象、概括,但是学生也常常把这些典型材料的看成本质属性。所以教师在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时,应加以变式,防止学生抽象、概括时发生错误。
上例,教师应呈现角开口向上向下、向左等情况,避免思维定势。
又如,有的学生对”相互垂直”的概念理解为水平和竖直,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教师仅提供互相垂直的标准式,如十,没有为学生提供变式,如“×”,使学生未能“两条直线相互交成直角”这一本质意义上对“相互垂直”进行抽象概括.。
教师提供的变式材料,要有利于充分展现事物的非本质属性,而保留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在事物的各种表现形式和事物所在的不同情境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
当然,为突出学生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教师还可常常运用反面的例子。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运用“随意分”的反例,可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