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追求的人都热爱学习,但学习的效果怎么样呢?从万众瞩目的高考来看,天壤之别的分数告诉我们,相同的外在条件,完全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悬殊的差距呢?
记得永澄老师在《只做一件事,我会选什么》这篇文章中写到,“如果能找到系统的第一因,就能够彻底的掌握这个系统,想想看,如果只做到ABC三件事,改变就会持续高效恒久的发生,那么这三件事你要不要去做呢?”在这里,永澄老师说的三件事,就是大家平常所说的“打蛇打七寸,做事抓要害”。
正是对待学习的要害的认知和态度的不同,导致了学习结果的不同。
什么是学习的要害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让我们重温一下电影《兵临城下》,那个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声名远扬的神枪手瓦西里.扎伊采夫成长的故事.
瓦西里从小就和父亲一起进山打猎(练习),在射击时,父亲就在他耳边提醒他,让他屏住呼吸、有意识瞄准、无意识扣动扳机等等......(动作要领)长期在父亲的指导下打猎(教练校正,找到差距),瓦西里12岁就练就了一手好枪法。经过战火的洗礼,他更加成熟,最终击毙了第三帝国的超级狙击手----柯尼格少校。
由此我们可以类推出学习的要害就是
1、掌握动作要领
2、新手打靶输出,教练(老手)校正,找到差距
3、日复一日的重复,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当然平常就更不用说了)熟能生巧,积量成质-------高手的心理表征。
1和2属于师傅领进门,让我们把“关键认知”的于心。3属于修行在个人,让我们应于手。少了这三项的任何一项,我们的学习都会是低效的。2和3我们好理解,什么是学习的动作要领呢?
学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分为广义的系统和狭义的系统,在此,我们只分析狭义的系统,也就是单纯的学习活动本身。狭义的系统大体可分为输入、内化、输出三个部分,其中输出环节就是这个系统的牛鼻子,因为输出可以检验内化的成果,输出可以找到输入的误区、遗漏等不足之处。总之一句话,输出可以倒逼输入和内化,可以推动整个系统进入有效的良性的循环。
所以有行家说,读十篇不如做一篇。大导演冯小刚在《我把青春献给你》一书中谈到自己成功的秘诀时说:别人读十本书用不了一本书,而我读一本书,能当十本书用!“用”也是输出。其实输出的方法有很多,写读书笔记,写书评,写影评,写文章,做课程,做讲座,出书,做微课,刷真题等等都可以算输出。
写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那些成功升入理想大学的学霸们为什么把“针对自身找到不同类型的真题、拼命的刷题、之后深入的反思与标准答案差距”这三点作为自己的法宝了。原来,找真题就是树靶子,反思刷题结果就是较正,就是找到差距,这两点就是成甲老师在《好好学习》一书中提到的“刻意练习”中的刻意二字,而拼命刷题就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苦练,就是开枪,一次完成量变的积累,有了这种正向的积累,而非偏向甚至是反向的积累,最终一定会引起质变,就是形成高手的心理表征。
那些低水平重复的人,要么缺少刻意,要么缺少练习。
如果你也想百步穿杨、百发百中,就要抓住属于自己的“刻意”和自己的“输出练习”,相信牢牢抓住了这个要害,我们也会成为学习达人。
2017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