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宇宙”成为了好莱坞的主流,这种模式的好处之一是,既可以拍追求品质的独立故事,又可以拍追求稳定票房的传统续集。
早已进入续集时代,从市场规模到摄制技术都逐渐成熟的中国电影,对于电影宇宙,却一直没有建树。
要么就是一个IP的续集拍到烂,要么就是同一个IP,不同的独立故事,为什么就不能有一个宏大而统一,票房所向披靡的系列诞生呢?
最致命的原因莫过于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的体系大不相同。
好莱坞的商业片一般都依赖着制片人体系,漫威电影宇宙(MCU)整体的规划和风格全权由凯文·费奇一人负责,系列所有作品才能有效地相互协调联动,最终形成一个无限传奇的宇宙。
中国电影对于制片人体系,据张艺谋在《十三邀》节目采访中说,很早就有人说要效仿好莱坞来搞。不过时至今日,一部国产大片往往需要多家投资方参与,而制作主导权一直都在导演手上。
只是导演有时也得听投资方的意见,对作品进行一些调整而已。
这意味着,在中国想要搞电影宇宙,就必须有导演愿意对一个系列负责到底。
中国这么大,愿意这么玩的导演还是有的。
徐克用了8年时间,打造出《狄仁杰》三部曲,微微让人看到了电影宇宙的苗头。
陈思诚更是直接打出了“唐探宇宙”的旗号,6年亲自执导三部《唐人街探案》电影之外,还升级成制片人,打造出剧版《唐人街探案》,实现了国产电影少有的“影剧联动”。
不过他们的两大系列都始终离不开“狄仁杰”和“唐探”的招牌,要达到像MCU随便拿出个钢铁侠、美国队长也能票房口碑双丰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是说一个系列拍得足够多就是电影宇宙了。《007》从1962年到2021年一共有25部,但不能被称为电影宇宙,因为真正的IP只是“007”而已。
电影宇宙的一大特点是,一个大IP旗下,有着多个分支IP。例如DC是一个大IP,旗下有着蝙蝠侠,超人,神奇女侠等分支IP。
所以,“狄仁杰宇宙”和“唐探宇宙”的称号都说得有些为时过早。
尝试打造分支IP的国产系列也不是没有。
叶伟信历时11年打造的《叶问》系列,在2018年就有着一部《叶问外传:张天志》,剧情是紧接着《叶问3》之后的故事。
可惜导演袁和平只把动作戏拍出了水准,一直负责《叶问》系列剧本的编剧黄子桓和陈大利未能有所创新,绿叶多年张晋终于转正,要成为功夫巨星仍需继续努力。
就算片名写着“叶问外传”,由于口碑平庸,电影的票房也只有1亿出头,“叶问宇宙”拓展失败,真正的IP还是只能有“叶问”一个。
有些观众都希望叶伟信能够把《叶问4》里的李小龙拿出来,再做一个新系列。
“李小龙”三个字就是IP,这样“叶问宇宙”势必可以初步成型。
但叶伟信要是这么做,对他的导演生涯是一个很大的限制,要想再拍点别的,追求更高的艺术性,会变得十分困难。
毕竟电影宇宙是商业化的产物,票房比艺术性更重要。
在导演中心制的大环境下,中国电影要拍出电影宇宙,第一个前提条件是,有导演有兴趣,并愿意投身到一个大型电影系列的制作当中。
而且这位导演还必须有一定资历,否则投资很难跟上脚步,万一有一部电影没卖好,后面的计划将举步维艰。
只要有一位导演把控好一切,投资方、版权等问题其实都不成问题,除非系列作品接连失败,投资方、版权方才会有拒绝继续合作的想法。
真正容易出问题的,是演员。
好莱坞成熟的工业体系不仅赋予了制片人至高的权力,而且演员和制片厂能够保持着稳定的合作关系。
签个几年的长约,那都不是事。
反观国内,演员要签长约,先例并不多,操作起来可能会遇到诸多麻烦。
不签长约,演员就有各种可能性无法参演,最常见的是档期问题。
那该怎么做呢?
和目标演员坦诚全盘计划,说明后面还会有多部电影合作,优先选择有长期合作意向的演员。
如果对方不愿意被一个系列捆绑,那演技再好,角色再合适也没有用。有兴趣一直演下去,那合约可以适当调整时间长短,到期了再续签也可以。
无论如何,对于一个电影宇宙来说,选角是一个无比巨大的难题。
选好就不能随便换人,否则对作品的影响是非同小可的。
一旦选错,就容易被迫一错到底;选对了,还得担心能不能顺利续约的问题。
漫威影业之所以成功,神一样的选角是绝对的主要因素。
小罗伯特·唐尼等主演和角色一同成长,知名度和身价翻了不知多少倍,要在中国复制他们的成功不是不可能,只是要看有没有制片方和导演独具慧眼,有没有演员能“从一而终”了。
导演和演员两大难题都OK的话,属于中国的电影宇宙还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内容选择。
好莱坞有超级英雄,对于漫画原著的改编可以随意一些,像《复仇者联盟》这样,不同作品主角集合的“大电影”能顺理成章地出现。
要迅速构建起电影宇宙,选择改编会比原创更简单一些。
原创电影需要至少两三部电影的成功,就算电影成功,角色也不一定吸粉,投资风险会比较大;
改编的话,前期只需要一部电影的成功,就能吸引原著的粉丝群体关注。像MCU的第一阶段,其实只有《钢铁侠》一部片子算是真正成功的,《雷神》等其他作品的表现都只是一般,但有着美漫的粉丝基础,整个系列都被带了起来。
彩条屋的“神话宇宙”何尝不是如此,《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一下子让后面的《姜子牙》未映先火,靠的就是“封神”IP自身的影响力。
只不过彩条屋也没有制片人制度,两部电影的主创不同,内容实际上没有任何关联。
“神话宇宙”最终只是个伪命题。
可就算彩条屋有想要做,神话宇宙也有着天然的限制。因为封神的故事源于真实历史,最后的高潮肯定是在封神大战,而且很多电影作品都已经有过哪吒和姜子牙合作的事,没有《复联》钢铁侠联手绿巨人的那种“关公战秦琼”的惊异感。
除非,封神之后,彩条屋还能延续到《西游记》的故事。
像《叶问》系列、《狄仁杰》系列也都是源自历史,历史的改编可不能随意,李小龙没办法和陈真来一场单挑大战。
像古装历史神话这些,很多都已经被拍烂,要选这方面的素材做电影宇宙,为数不多的选择,是架空出一个天庭的世界,那么很多神话人物都能齐聚一堂。
要走原创的道路也不是不可能。
像王晶就差点搞出一个“赌片宇宙”,周润发的《赌神》,刘德华的《赌侠》,周星驰的《赌圣》,彼此剧情相互关联,三个人都能独当一面。
遗憾王晶当时也没考虑太多,没有搞出一部“赌神联盟”。
TVB旗下的《使徒行者》系列,从电视剧延伸到大银幕,电视上的角色和张家辉、古天乐这些大牌碰面,也是挺令人兴奋的。
不过呢,TVB和邵氏也没有想太长远,电影的第二部就宣布重启故事,“使徒宇宙”又变回了电视剧系列。
原创的电影宇宙需要基于某种类型片和某个系列的大火,才能真正开展起来。
要是能在一个老系列的基础上,拍出一个成功的新系列,做好相应的规划,那路就很好走了。
问题是真正合适拿来发展成电影宇宙的国产系列几乎没有。
那还能怎么办?
或许可以改编和原创一起来。
比如《狄仁杰》系列,完全可以另外再塑造一个新的原创角色,和狄仁杰PK。
来一场盛唐时期的蝙蝠侠大战超人,不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