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下笔之际不知道要写些什么,那么接下来的文字基本上纯属胡扯。很多时候不想给自己限定一个主题,漫无目的地敲打着键盘,看能敲出怎样的字符。以前觉得这样放任自流毫无意义,虽美其名曰:任心性自由流淌,但究竟流淌了些什么,自己也说不清,像大海中的一片枯叶,随波逐流。
但疯人院的宗旨就是写,写作是一种很好的修行方式,修身、修心。被这种不知道能否实现的口号刺激了一年之后,如今终于有了那么一点感觉——所言不虚。只是这感觉并不是仅靠毫无目的的瞎扯就能得来,写、读、悟、行,缺一不可。写作是呈现出来的一种形式,而读书则是背后的积累,感悟是收获智慧的闪现,而行为才是道一以贯之的关键。所以在写的背后,必须付出默默的耕耘,将读书写作形成自己的生活习惯,用悟得的智慧指引自己的行为,才会在只言片语中找到那“所言不虚”的感觉。(2017-12-13)
写作的状态一经打断,想要原汁原味地续上,恐非我这般“虫豸”级的写手所能及。勉强为之,也仅仅是在一壶纯正的年份普洱茶汤中加了一瓢清水,似乎也有茶味,但明显水分居多。
昨晚流淌的闸口刚打开,就被朋友的到访截流。还好,朋友也说要看书,于是推荐雪漠心学系列的《文心》和《慧心》。经过我的介绍,他还想要一本《老子的心事》。非常高兴身边的朋友能开始看书,否则我会很郁闷。因为再这样把自己封闭在书籍的“孤岛”上,朋友们与我越来越远的隔绝,估计非得坐大游轮前来也不得靠岸。
和往常一样(当然这个往常仅发生在过去的一年中),有人表示出对读书的浓烈兴趣,我便会滔滔不绝地和他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其中包括切身的体会和感悟。也是因为这样,慢慢发现身边可以交谈的对象越来越少了,有时甚至将自己孤立起来,不愿意和自己以外的世界沟通,自以为高尚、有境界。可以说,如果一开始不是看雪漠的书,我肯定会一直这样“孤傲”下去。但这个世界没有如果。如果我不看雪漠的书,我甚至连一本书也看不下去,更别说看进去。
可以非常肯定一点,是雪漠书中的智慧为我打开了一个看书写作的世界,也让那些很多人看不懂、看不进去的“天书”,如今却令我爱不释卷。雪漠的智慧如同一把打开宝藏的金钥匙,把我带进一个全新世界的大门,大门内虽有金灿灿的财宝,但更有吸引我的自由和光明。
昨晚也和朋友谈论自由。我说我现在的自由就是每天上午上班,下午看书,晚上写作,天天如此。他深表赞赏,认为我这样的规律生活确实很自由。朋友没看过雪漠老师的书,可能还不明白我所说的自由到底是什么含义,就像他和我谈论“空性”一样,他和绝大多数人所认为的“空”出奇的一致——虚无。于是我又开始对他进行了“科普”教育,一直说到凌晨十二点半,直说得我喉咙嘶哑。他也因此决定要一本《老子的心事》。
我现在终于在自己身上印证了读书人的习气——好为人师!所以时时提醒自己“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可世界总是矛盾的,在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上,我们又需要像孔子那样如丧家之犬四处奔走的人;而在心性的修为上,说总不如做更好。这样的辩证,也是我在学习了《道德经》之后偶然偷得。所以,好为人师也好,起码这一年下来,身边聚集了一批“雪粉”,能说得上话的朋友,起码能听我胡言乱语的朋友日渐多了起来。
这就是读书吧?这就是写作吧?读书时发现这本书写得太好了,却不知道写的是啥?!写作时发现没写什么,却写了一大堆无关痛痒的文字。写完之后该起个题目吧?题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