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偶遇高冷的你,胜过遭逢一场人山车海。
十一长假,已过半。2016年最后一个假期就快结束了。玩得开心吗?朋友圈又是一场全民参与的风光摄影大赛;手机自拍已满了好几次,相机存储卡还剩一半。
你是否还在回味,还在旅行,还未结束的旅行。
我们都声称自己热爱旅行,时不时有着放弃学业和工作去旅行的念头,但却从来没问过自己为什么要去旅行。
旅行真的是一个能让所有人激动的点子。我用积攒两年的积蓄去了一趟法国,意大利,希腊。我半夜起来抢亚航的廉价机票;为了签证能否成功而惶惶不安,花一个小时研究一个酒店是否值得预定;看攻略,换外币,学外语,替人罗列购物清单,信用卡是否透支。一想起要经历这么多无聊多事情,我就觉着真心佩服自己每个自由行,居然一次次遭罪,却还乐此不疲。
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陌乡,去到一个完全不熟悉的地方,大概可能就是会有成就感。不会像在国庆节假日,我忙碌良久,把一切都搞定之后,我前往那些著名的景点,我都懵圈了。
当你看到人山人海的长城与故宫,当你排队几小时登上黄山泰山雁荡山,当你在故宫的城墙内着急寻找着厕所,这种旅行不会改变你。“我们应该找到与自己契合的旅游路线,找到能与自己深层次交流的旅行同伴,然后,把自己抛在脑后,用心感受,享受陌生与遥远带来的新奇与魔力。
因为“人们去旅行应该是为了获得安慰与力量,受到陌生世界的治愈。”
而我,大概仅有欧洲那些小国家,距离几万公里不止的地方,来治愈良久不曾安睡的灵魂罢。
如果不能成行,我大概是一个标准宅男,和每一个不愿出门的宅男一样。
不愿远行的宅男,最应该去每个城市的酒吧与音乐会,在那里找到人生的刺激点;出入耸立在雾霾之中的巨型写字楼的白领们,应该去无人走过的田野与村庄,应该尽情在大草地上打滚。也许这样,你才会觉得心里缺失的那一片灵魂,被补齐了。这其实并不算是多么新鲜的言论,我见过太多人,一年去两个旅行地,却照样谈吐无聊,头脑僵硬。
太多的人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或飞机,排队在当地地标前花三小时拍一张自拍照,分享到朋友圈以供炫耀。太多的人,在出发前兴奋难耐,却在到达目的地后情绪一落千丈,在酒店里吃泡面,换个地方继续宅着。
而这些,怎么可能改变一个人,怎么可能带给人力量?你说你想去卢浮宫的金字塔博物馆,看到了达芬奇、梵高、毕加索的画作,可你对欧洲艺术又有多少了解?
如果你要往外走,你能不能为自己定制一条最适合的线路?能不能拒绝打卡式的拍照?能不能在出发前多读点当地文化历史的书?能不能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旅行伴侣?能不能把一切烦恼抛在脑后,能不能将全部的内心,投入到未知的探索之中?
什么是欧洲?在我的眼里,是建筑,是绘画,是音乐,是文学,是电影,是历史,是战争留下的思考,是人文,是文艺复兴,是启蒙运动,是理性之光,是每一条小巷每一家咖啡馆甚至每一片天空,每一棵树。如果不了解这些,其实来欧洲的感受和去厦门免税购物中心是一样的,好吃好玩好看好洋气。和一个高冷的你,因一个错误产生的偶遇里,恰好我们都在寻找同一个咖啡馆。
我想,我会有怎么样的旅行。大概会在巴黎蒙马特,坐在台阶上俯瞰巴黎的黄昏,来来往往的人群,以及度过了一周工作放松自己周末来这儿唱歌的巴黎人,我想象着文森特梵高曾经来过这里,巴黎赋予他醉人的色彩,海明威曾经来过这里,王尔德安葬在这里。听着歌剧巴黎圣母院中的《大教堂时代》,游吟诗人唱到,大教堂时代已经灭亡,野蛮人聚集在城市的大门,世界的末日,千年之前就已被预言。
真的,这才是有意义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