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春秋52:莲 | 承载着保定的文脉

1954年从饶阳来到保定,我就知道了保定市的三大古迹——古莲花池、大慈阁、直隶总督署。

在保定住下之后,没一两天,父母就带我上街,看了这些古迹,从古莲花池门前经过时,父亲说,这个从大门之外就能看到假山的院子里就是莲池,说里边有池塘,池塘里种满了荷花,有时间会带我进去玩儿。父亲很快就兑现了承诺,带我进去,但当时池塘里只有荷叶,没有荷花,看不出什么,倒是觉得那些古建筑很有韵味。

后来和小伙伴一起去里边玩时,才看到了开放的莲花,花是粉红色的,十几片花瓣捧着黄色的花心,确实非常好看。记得在饶阳老家的年画见过这种花,感觉莲池的比画上的壮观多了,挤满池塘的荷叶之上,挺着无数的花,简直像许多的仙女在跳舞。听大人议论说,这景色前人的诗里写作“风动红妆香细送”,我听不明白他们说什么,只在寻思,这么大的花瓣好大,揪下一片放在水里,肯定能当小船。


我还看到一种翠蓝闪亮的长嘴水鸟从水里叼出鱼来。这种水鸟有时会落在莲花茎苞上,叶绿花红,加之它的翠蓝,天然就是一幅绝美的图画。

后来,还听同院张大娘讲过一个有关古莲花池的故事,她说,直隶总督袁世凯听说慈禧太后要携光绪皇帝拜谒清西陵,就赶紧在保定为她建造行宫,而工匠们对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连夜脱逃,非常不满,就把莲池中的亭子顶设计顾了“莲叶托桃”的形式,讽刺她。之后我看了一下,莲池亭子顶部的圆球下边还真的都有一张荷叶。

后来听说,古莲花池北边的建筑是原“莲池书院”的。莲池书院建于1733年,后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北方最高学府,成为“全国书院之冠,京南第一学府”。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莲池书院遭焚毁,1903年停办。后来市里说要重建莲池书院,为此还迁走了保定著名的“保师附小”,没想腾出的地方竟然盖了商用楼,你说多气人。听说现在市里与河北大学合作,恢复了书院的一些功能。

另外,中国文坛的“荷花淀派”就起源于保定白洋淀。

我觉得“莲”承载着保定的文脉。我在《保定日报》工作期间,报社创办了一份杂志,名字就叫《莲池周刊》,寓意很明确,就是要延续保定的文脉。

我快上学的时候,父母给我买了小人书,其中《西游记》的最多。看《真假猴王》时我发现,佛陀、菩萨都坐在莲花宝座上,就觉得莲花和佛教有关系。后来得知,修行的人把莲花的生长过程,视为自己修行的过程,莲花从淤泥中长出,最后一茎高耸,在远离水面的地方开放,犹如他们要超越凡尘,达到觉悟的境界。所以只有真正觉悟的人才能坐上莲花宝座。莲花也因此成为佛教的圣花,净土的象征。佛教中的许多用语,都用到“莲”字,如“莲邦”、“莲刹”、“莲服”“莲胎”、“莲宫”、“莲眼”、“莲社”、“莲花手”、“莲花戒”。

上小学后,我还和梁同学去东关公园画过荷花。东关公园的荷花没有莲池种得好,但有野趣,有许多伴生的野生水生植物,飞来飞去的小昆虫也多,尤其在细雨濛濛看赏荷,那是另有味道。

上中学后,梁同学得知我还坚持画画,还帮我从他就读的三中借了一本《怎样画蔬果草虫》。记得那时我临摹了一幅齐白石的带荷花的画,特意在上面写了一首立志的打油诗:“胸有凌云志,要学齐白石。只要下苦功,成功必有日。”

来自网络

我上中学时还因背诵周敦颐的《爱莲说》而获过学校的朗诵二等奖。记得一上我讲台,众多目光都聚焦在一个人身上时,我都慌得不知怎么站着好,背诵时觉得不像是自己在说话。后来我避开人们的眼睛,只看后面的板报,才稳定下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滚瓜烂熟的句子,不假思索就能从嘴里蹦出,我心里踏实多了,于是加强了语气的感情色彩。“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我顺利朗诵完全文,没出一点儿纰漏。

我喜欢这篇课文,而且反复背诵,自然理解了它的意思,知道了人们“莲之爱”的由来——它是“花中君子”!“古莲花池”无疑是君子荟聚之所,我对它有了更深的感情。

1967年春节前,“马号”的红星剧场前边,来了一位卖画的,把画好的画都挂在绳子上,让人们选购。其实也没什么选的,它的画都是一个题材——荷花鲤鱼。我也喜欢画画,就向他讨教,为什么光画这一类画儿。他说,画上有“莲”,有“鱼”,象征“连年有余”,过年来一幅,就是好彩头,人们这才肯花钱买。画别的买的人就少多了。

来自网络

他的画上,鲤鱼有红色的,有黑色的,我不由想,古莲花池荷花下的鲤鱼,也是有黑有红,他还挺有生活的呢。

我又想起年画上,有的只画胖娃娃和莲花,无疑是给想着“连生贵子”的人准备的。而杨柳青年画上,除了画胖娃娃和莲花,还画了鲤鱼,那就是给想“骑鹤下扬州”——既要“连生贵子”,又要“连年有余”的人准备的了。

来自网络
来自网络

我在保定二塑工作时,曾去家中看望过生病的敏姐,她家的院子很大,院里有一个很大的花缸,花缸里有多半缸水,里边种着缸莲。莲花挺立在缸外,莲叶下游动着金鱼,感觉就是活生生的“连年有余”了。

来自网络

还记得有种年画,画的是“和合二仙”,一位大仙手持荷花,一位大仙手持宝盒,据说象征着和谐美满,百年好合,也有人家挂。

来自网络

看来普通老百姓眼中的莲,和僧人、文人眼中的莲,不大一样。

我没有条件像敏姐那样在院里养莲花,要看就只能去古莲花池。到北京生活后,还是只能去公园。记得我曾于2011年8月去过圆明园(十六届荷花节),2017年7月去过圆明园、北海公园,2019年7月去过济南大明湖。

2014年9月,我曾差一点儿就养一次莲花。外孙的学校给布置了种莲花的作业,不但教了方法,还发一粒种子。外孙把任务转交给了我。我从网上查了种植方法,用铁锉在种子有小眼的一边锉了个眼儿,然后把它放在小塑料盒里。两天后就出了芽,4天后芽就更大了,我赶紧拍了照。之后,又按网上说的要求,找了个不漏水的盆,放土和水,和成泥状,种上了已发长芽的种子。

没想到,发了芽的种子栽入泥中之后,很快就烂了。我担心外孙不好交作业,就决定再种一棵。没有种子,我去城北的花卉市场买,找了好几个摊位,都没有买到,最终,外孙的作业没有完成,我也丧失了一次养莲的机会。

记得我看过一个报道,说1000年前的古莲子都有人种活了,就觉得自己太笨了。我怕自己记忆有误,又查了一下资料,发现2015年第6期《生命世界》刊登的《普兰店古莲》一文,就介绍得很详细。

1000年前的古莲,在中国的莲花栽培史上并不算老,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考古,就发现7000年以前新石器时代的荷花花粉化石。在距今5000多年的河南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中还出土了古莲子。

关于我国开始栽培莲的时间,有人认为应在二三千年之前,依据是《诗经》中已有类似描述,如“隰有荷华”。到了汉代,肯定是已有大片的荷塘了,要不怎么会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民歌呢?

说到这里,我就觉得中国的语文是过分精致了,精致到好多词汇说一个事物,能把你搞迷糊了,怪不得老外说汉语难学。“到荷塘去采莲”,不知道的会以为荷与莲是两种东西呢。同是长着荷花的水坑,保定市区的叫“莲花池”,出城到白洋淀就叫“荷花淀”了,让人觉得叫什么,可以随心所欲。但老外死识一,他们创建的植物学,就只认一个名字,在植物智中你搜索“荷花”,就显示不了内容。

其实,如果知道“莲”和“荷”在古代都仅指本植物一个部分,就能理解为什么这么叫了。

莲,最初仅指莲蓬(果实)。《说文解字》:“莲,芙蕖之实也。”因莲房内莲子相连,得名“连”(莲)。佛教传入后,“莲”取代“荷”成为整株通称,但侧重于果实+植株。《中国植物志》把莲作了正式名字。

荷,最初特指叶片。《说文解字》:“荷,芙蕖叶。”由于叶片过大,如同负荷,故名“荷”。后扩展指整株植物,但侧重于叶子+植株。

这也就可以解释清楚为什么要到“荷塘”去“采莲”了,因为这话用的是古意。荷塘里多数时间、多数空间是荷叶,自然叫“荷塘”。人们采摘的是莲子,那时莲子就叫莲,所以说“采莲”。后来“荷”和“莲”都成了它的整体称呼,这才有了搅和不清的问题。

莲Nelumbo nucifera,可不是只有“荷”这一个别名,《中国植物志》提到,它还有别名菡萏、芙蓉、芙蕖。植物智还提到了别名碗莲和缸莲。

菡萏,菡,含而未吐也。萏,包裹未展也。菡萏指含苞待放的莲花。

芙蓉,“敷布容艳”也,形容花盛开。

芙蕖,古写“扶渠”,意不可考,猜测与荷叶、荷花挺立水面和生于水中有关。芙蕖开始指莲的整体,后偏重花朵,指完全盛开的莲花。

碗莲和缸莲,则是莲属中适合不同容器栽培的小型至中小型的栽培品种,分别适应碗状小容器和缸状较大容器。

来自网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保定,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素有“北控三关,南达九省,畿辅重地,都南屏翰”之称。今...
    卢苗苗阅读 1,842评论 0 2
  • 在饶阳老家,我吃过桃子,还背会了一首提到桃子的歌谣“小鸡嘎嘎,爱吃黄瓜。黄瓜有刺,爱吃牛腿儿。牛腿有毛,爱吃鲜桃…...
    乌拉盖河阅读 71评论 0 0
  • 保定,取永保安定之意,得名于元代。保定是“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历来为京畿重地和“首...
    逸蓝之兰阅读 159评论 1 6
  • 第一天:大慈阁+古莲花池+直隶总督府 先说大慈阁吧。也许到了近前你会有些失望,不就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寺庙么,有什么好...
    刘秀玲阅读 1,403评论 39 33
  • 1. 保定!保定!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保定开始成为身边某些人嘲讽的对象,笑那里的城市太破,笑那里的人太土,笑...
    诗词铺子杨掌柜阅读 360评论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