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王大爷在《远离敏捷状态的Scrum框架》文末对我的感谢。从这个感谢也能看得出来,原本就是我跟大爷之间在观点上产生了很大的不同,进而引发了辩论。
坦率地讲,大爷你让我失望了,看看你用什么来作为评判敏捷与否的标准,“敏捷是一种不停尝试、不停调整、不停优化的状态”,我不同意。我用于评判是否敏捷的唯一标准就是敏捷宣言。那四条价值,或者可以说成是价值观,以及十二条原则,不仅奠定了从2001年到现在所有冠以“敏捷”名号的活动的基准线,更重要的是,它并非限于软件开发行业,而是对硬件设计/开发、法务、人力资源(虽然对于把人当成资源我很不苟同)、本地化/全球化等很多行业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不拿敏捷宣言,而是拿一位爱尔兰诗人的话作为评判敏捷与否的标准,这个是不是有些说不过去呢!
大爷你还好吧?如果你同意用敏捷宣言来作为评判一个框架/实践是否敏捷的标准,我们逐一地往下看你的文章。我觉得可以批判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为了避免断章取义,我会引用你的一段文字,然后给我出的观点。
很多人会说敏捷就是一种心态(Mindset),老太太 Linda Rising 说有两种心态:
固定心态认为
能力:恒定的,如身高
目标:有面子
挑战:避免
失败:影响身份
努力:没有天赋的人
对挑战的响应:无助的
敏捷心态认为
能力:能成长,如肌肉
目标:去学习
挑战:拥抱
失败:提供信息
努力:成为高手的路径
对挑战的响应:执着、韧劲
抱歉,Growth Mindset不是Rising的原创,而是斯坦福的心理学家Carol Dweck博士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可以参见http://www.mindsetonline.com/
观点:
敏捷是一种不停尝试、不停调整、不停优化的状态。(Being Agile)
如我开篇所说,敏捷宣言所倡导的是四条价值观,十二条原则。
说起来,什么是状态?百度百科对状态的定义是“状态,是指物质系统所处的状况,由一组物理量来表征”,英文中status的定义是“relative social or professional position; the situation at a particular time during a process”。恕我直言,这两种文字的定义都表明,似乎你误用了“状态”这个概念。
敏捷其实更强调“破”和“离”的状态,而不是“守”的状态。尽管“守”的过程是重要的。“守”你可以理解就是Doing,“破”或“离”就是Being。(Being就是上一段所说的内容)
这两种时间分配比例达到 9比80,这也就是说Doing重要,因为如果不是Doing我们不知道如何走向Being。但真正的敏捷是融合在日常工作之中,而不是所谓的几个会议、角色、工件之中。
观点:
一个撇开实践的敏捷理论就是扯淡,必须让人们先做起来(Doing),然后通过练习慢慢提高到(Being)状态。
让我很吃惊的是,大爷你居然误解(还是说劫持)了Doing Agile和Being Agile的含义。如果经常参与国际间的敏捷讨论,我们会知道,关于Doing Agile和Being Agile的关注焦点在于,敏捷是关于流程和工程实践的,还是关于文化和思维的。而且现在广泛的共识是,不要期望通过Doing Agile来达到Being Agile。大爷你一篇文章相当于否定了敏捷社区过去近十年的讨论,着实狠!
此外,根据Bas Vodde的总结,Doing Agile和Being Agile的区别在于:
这可不是关于“参与几个仪式”vs.“从事软件生产活动”的区别。顾名思义地理解Doing Agile和Being Agile,可是会害死人啊!
在《Scrum指南》中第20页的"结束语"部分:
看到了没有,不能改变。整体应用叫Scrum,部分应用叫ScrumBut。那太好了,我喜欢这个爱憎分明的家伙。我后面的文字,部分瞄准的也是它这句话。
Scrum指南的原文,并没有说部分应用Scrum就是不敏捷的,也没有声明不完整地应用Scrum就必然导致失败,只是指出,这样做就不是Scrum了。所以大爷你要想好,你后面攻击的到底是什么。
我对一个“敏捷”框架的期望:
简单(一个高中毕业的人就能够明白)且关注关键点;
100%能落地(能够实施)且能够灵活的应对现实中的不同情况(覆盖广);
关注实践(Doing)并通过实践自然达到敏捷的状态(Being);
观点:
Scrum是一个爱憎(对错)分明,多一分不多少一分则少的过程实施框架;(它本身是硬的,不能调整)
100%能落地,这是对确定性的管理,而非对不确定性的管理。大爷你确定这样做敏捷吗?再一次地,敏捷社区经过长达近十年的讨论,已经明确地得出结论,通过Doing Agile达到Being Agile是糟糕的想法。
关于纯真信仰的“自组织”
我曾经问过我所带领的团队成员:“你觉得自由是一件好事吗?” 当时有些人点头有些人摇头。我非常明确的对他们说:自由不一定是个好东西,对于那些无法独立思考的人,自由对他们就是负担。刚才那句话我一般会说两遍,当说完的时候我也看到很多赞同的点头。
中国从来就是精英社会,而不是民粹体系。你可能真诚的说:来看看你想干点什么活?他估计会回答你:领导,您说干哪块咱们就干哪块吧。这种状态根深蒂固,并且估计80%的团队成员是这样的。自组织个毛啊(这句话真心看着不像专业教练说的)。
真正重要的是
让团队中少量的核心分子真正的积极起来,拥抱协作的敏捷文化;
给剩下大部分跟着跑的团队成员成长空间,让他们知道如何提出请求,如何反馈意见,了解成为核心成员的成长路线。
观点:
在中国自组织就是一个神话,现实之道是团结精英推行任何改进;
对于无法独立思考的人,是帮助他们逐渐独立思考起来,还是让他们一直保持不独立思考?徐毅在其一篇文章中说得好,“价值观是没有前提的,秉持某种价值观就意味着你要克服现实世界中的困难去做到,而不是意味着要让你的价值观去吻合现实世界”。后者虽然容易,但没什么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自组织不是神话,自组织是敏捷教练尽其所能帮助团队达到的目标。你可以有策略,团结精英以推进改进,但是如果你不抱着向自组织方向发展的强烈目的,那么团结精英的结果只能是进一步强化精英的作用,让自组织真的成为神话了。所以说,大爷,我同意你的策略,但反对你的观点。出发点不一样,哪怕策略类似,结果也是大不相同的。
Scrum 框架的反敏捷之处
(1)关注角色而不是要达到的效果
伟大而又神奇的Scrum Master(斯格拉姆·马斯塔)
好消息是:经过2天或3天的培训、考试之后,你会获得Scrum联盟发出的Scrum Master 证书。恭喜你你被联盟认证了!
坏消息是:在我经历过的国内团队之中,我认为靠谱的斯格拉姆·马斯塔人数在20人以下。
也恰恰是因为不靠谱人员数量庞大,对团队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这也使得我在国内导入的敏捷过程完全不引入这一概念。
斯格拉姆·马斯塔的终极目标是消灭自己(形成真正的自组织团队之后),但在《Scrum指南》8-9页之中没有任何文字描述。而这一角色又堂而皇之的成为框架永恒的一部分。
Scrum不是由Scrum联盟设计出来的,Scrum联盟也不是Scrum的全部。所以尽管我赞同大爷的说法,2 - 3天的培训无法批量制造出来靠谱的Scrum Master,但是用这一点来论证Scrum“关注角色而不是要达到的效果”,逻辑上完全站不住。另外,Scrum Guide上明确地列出了Scrum Master的职责及其要达到的效果,怎么能说Scrum只关注角色呢!
至于说不靠谱的Scrum Master数量庞大,就要干掉这个角色……恕我直言,每个合格的敏捷教练都是从不靠谱的状态走过来的,大爷你不能因为现在自己已经靠谱了,就断了其他有志于此的实践者的道路啊!
缥缈的Product Owner(产品负责人)
拜李国彪(Bill Li)所赐 ;P,基本所有Product Owner都被翻译成产品负责人了。但这是负责人吗?这不是产品业主嘛?(关于这点他也经常开玩笑)
在中国的团队之中到底有多少能做得了主的“产品负责人”,增加了无数新的ScrumBut词汇。比如:PPO(Proxy Product Owner), POA(Product Owner Assistant);
不好意思,你这玩的不是Scrum是ScrumBut。但纠结角色的时候是不是可以看看他/她管的事是否大家都可以分担了呢?
在导入敏捷过程的时候,恰恰有很多个角色或个人能够满足这些要求。那太过于强调这个角色是否又是一个合理的坚持呢?
这段文字不错,是可以讨论的地方。但是Product Owner反敏捷吗?跑题了不是!没有完美的实践,没有绝对的银弹,这没错。但因此就二元论,非此即彼,非完美即反敏捷,这个这个……大爷你可以思考得更好一些的。
(2)关注会议而非会议之前的准备
Scrum有对会议的精细安排,比如建议多长时间,比如结构分成几个部分。但恰恰是这种划分使得使用者的注意力关注到会议本身。会议的时间越来越长,效率越来越低。但只要有特定的会议并且关注Scrum所要求的方向就达标啊。
再一次引用徐毅的文章,“Scrum自身……就是一个框架,我的总结是它主要关注项目、组织(人)、事务的管理,而不是具体细节的操作……”会议之前的准备也要管,那可真是不厌其详的流程了。想一想敏捷宣言的第一条价值吧,大爷,到底是谁在反敏捷!
(3)冗余的概念
(4)框架的缺失
(5)不精确的词汇
(6)框架补充的堆砌(非Scrum框架本身)
这四条我只保留标题。再一次地,这些都是可以讨论的地方,但它们的“不完美”,是能够跟“反敏捷”划等号的吗!文不对题啊大爷!
总结一下
关注角色而不是要达到的效果:反敏捷评级【四颗星】
关注会议而非会议之前的准备:反敏捷评级【五颗星】
冗余的概念:反敏捷评级【三颗星】
框架的缺失:反敏捷评级【一颗星】
不精确的词汇:反敏捷评级【一颗星】
框架补充的堆砌(非Scrum框架本身):反敏捷评级【一颗星】
回到我对一个敏捷框架的期望,并综合上面所表达的观点进行Scrum满足程度评估:
回到你的总结上,我的结论,在你看来不完美的,就是反敏捷的。大爷你追求的是银弹LoL
下面关于王大爷自己认为“完美”的,或者在王大爷的观念里,“敏捷”的做法,我就不评论了。每个人有自己做事情的方式,只要客户认可、真正地帮助交付了业务价值(更快,更好,更节省……客户总会有自己的标准的),并且是可持续的、可复制的,那就没什么可指摘的,一个经验分享嘛。
总而言之,大爷你的这篇文章让我很失望。你不是用敏捷宣言,而是别的标准来检验Scrum是否敏捷,并且在检验过程当中,也并非一次又一次地回到检验标准上来做讨论,而是用“不完美”替换了“反敏捷”概念,从而在你的论证当中,因为Scrum处处不完美,所以Scrum处处反敏捷。这种观点,着实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