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学时就一直很喜欢梵高的作品,喜欢他那特别的笔触,,喜欢他那艳丽的色彩和那简单直接的配色,以前不懂欣赏,只是单纯的觉得好看,现在深入了解梵高之后,才明白他每一副作品的背后都充满了故事。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画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投身于绘画。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创作《阿尔的吊桥》;同年与画家保罗·高更交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此后,梵高的疯病(有人记载是“癫痫病”)时常发作,在入住精神病院期间,梵高创作了大量的绘画作品,共计一百五十多副油画和一百多副素描。在此阶段的绘画,梵高的画风开始趋于表现主义,作品充满忧郁精神和悲剧性幻觉,而作品《星月夜》就是其中代表作之一。1890年7月,梵高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
这幅画有很强的笔触,画中的主色调代表不开心、阴沉的感觉。很粗的笔触代表忧愁。画中景象是一个往出窗外的景象,画中的树是柏树,但画得像黑色火舌一般,直上云端,令人有不安之感。天空的纹理像涡状星系,并伴随众多星点,而月亮则是以黄昏的月蚀形式出现。整幅画中,底部的村落是以平直、粗短的线条绘画,表现出一种宁静;但与上部粗犷弯曲的线条产生强烈对比,在这种高度夸张变形和强烈视觉对比中体现了画家的躁动不安的情感和迷幻的意象世界。
很多人认为梵高的狂躁症成就了他最富有原创性的创作灵感,为他打开了另一幅常人无法看到的画景。但对此,梵高曾很愤怒地给予了回应,他写信给弟弟提奥,“你完全应该知道,我绝不是那样画画的。”在另一封信中梵高告诉弟弟,“我现在画累了,我要休息一会,因为我画的画是一个精密的计算”。
就连一向吝惜赞美的高更,也在给梵高的信中写道:“尽管疾病缠身,你的作品从未如此平衡,既充满感情,又不是艺术作品的内蕴。”我想这也许就是一种梵高精神吧。
“他生下来。他画画。他死去。麦田里一片金黄,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