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行人和汽车聒噪着,我却一言不发地伏在床板上。您还是离开了我们班,还是不得不与仅仅相处一年的我们话别。我泪流满面,万分不情愿。
思绪一次次被打乱,又不约而同地聚集。我的心如同一间空落落的宅院,我声嘶力竭地呼喊您的名字,就像一对即将分别的母子,您听到了吗?但愿与我心有灵犀,能感受到我的一片真心——那样我也知足了……
还记得那天刚刚进入校园,您在各科任老师之中并不显得突出。或许这就是一位大师独到的魅力吧。您衣装简朴,虽没有鲜艳的色彩,仍散发着一股特殊的气质,那时的我还不懂得您的伟大与才情,自然也没有过多留意。倒是您那深邃的眼神令我过目不忘。宽厚的镜片下是一双普通的眼。但正是这双眸子,不知映射给我们多少难以忘怀的光芒:有对灰心丧气者的肯定与鼓励,有对努力上进者的褒奖与信任,有同学们取得高分时的兴奋与感动,亦有对暂时没能金榜题名的同学的慰藉与激励………正是这永远闪闪发亮的目光,笃定了多少同学的志向,造就了多少的成功。这是一双能感化人心的眼,它就如同您的名字一样,永远在我心头映射出最绚烂的光芒。
您的“神力”从何而来?初一时,文言文与诗词赏析一直是我乃至其他同学的短板。一篇洋洋洒洒的文言文,我满怀信心地读一遍,再抱着侥幸心理读一遍注释,结果还是大惑不解,自然与高分无缘。在我刻板的印象中,面对文言文,似乎所有的老师都只能“说教”,既然如此,您大抵也不例外吧?非也,您先是绘声绘色地读上一遍——诶,有分教——莫可平淡无味,亦莫可快语连珠——您捧着书本抑扬顿挫地读,不仅仅是轻重与意群,就连文中阐述道理的语段,您也读得一板一眼。别说,沉浸在您的嗓音中,我能轻而易举地划分了句子的停顿。光光这样,文义已基本理解。想到这,我不禁扑哧发笑——三味书屋中那个古板的老先生不也是这样抑扬顿挫地读吗?只可惜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却不知道将掌握的知识最大限度地传授给门生。这样的老师连“老师”都算不上。而每每望见文言文,我脑海中总是浮现着徐老师您全心全意地朗读的画面,只有让倾听者沉醉其间,才能乐在其中。但是这还不够,您又孜孜不倦地讲解文言文与诗歌背后的故事,我一开始心不在焉,反正考试不会考,有什么必要听呢?后来才恍然大悟,只有了解了背景,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身临其境,走进作者的内心。原来,您并不是一个只知道倾倒杂糅着各种疑点的知识块的工人,而是一位全心全意拣除知识块中的疑难问题的高级工程师,这多么令人佩服!
除了高超的教学艺术,您的工作精神也令我们折服。“春蚕到死丝方尽”是对您最完美的诠释。您几十年乐此不疲地工作,当然耕耘的是我们这些种子——令您积劳成疾,当得知您旧病复发,腰上疼得彻夜难眠时,我一时心疼又自责——心疼您正值青壮年却早生华发;自责的是我尚未在语文大考中崭露头角。我以为您定会因此请假安心养病,您却义无反顾地站回到三尺讲台。记得那天下着淅沥小雨,秋凉遍布全身,上课铃响二度,您却迟迟未至。我和好友出去寻找您,但见狭窄的停车棚里一个有些佝偻的身影正在锁车,不用说那就是您!全校除了您还有谁会在这样一个凄风冷雨的日子里用知识的力量给同学们送去一份温暖?我冲上前去搀住您虽不瘦弱但因病症而略显颤巍的腿。您在教室内专属您的那片区域里倾情讲述着写作方法,仿佛一点病症也没有。然而不懂事的同学们仍不改老毛病扰乱着课堂纪律……您现在不教我们了,希望您不要有太多的离愁别恨,轻轻松松工作,快快乐乐生活!
您是道德的楷模,是教育界的高标,是不可多得的全能才女,也是我们的知心朋友。我永生永世铭记您对我们的恩——可亲可敬的徐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