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只有靠自己的行动才能改变自己。
一直以来阅读了很多的书籍、文章,但是落实到行动上的真的是少之又少,从12年开始读研究生之后,记录时间开销的习惯一直保持到了现在,中间有一段时间还在此基础上对时间开销进一步地统计分类,总结自己在工作、个人成长、生活上每周、每月都做了些什么,哪些方面表现得很好,哪些方面还需改进,但是15年毕业工作之后就逐渐懈怠下来了,这个习惯现在正在重新培养,要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无悔,都充实、有进步。
流程:
- 每天整理时间开销,周末进一步统计分类并总结;
- 阅读有关如何改进“记录时间开销”这个方法的文章,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法、流程。
七年就是一辈子。
第一个七年,希望自己能够培养出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这个目标会不会太宽泛了?想起来在知乎上看到过几篇文章,都是关于如何快速了解一个陌生领域的,而对于如何解决一个陌生问题,自己在这半年的工作中有所体会,网上肯定也有不少相关的方法,广泛吸收、归纳,最后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方法、框架,不断地完善,这七年肯定会让自己脱胎换骨。
流程:
- 归纳总结工作半年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流程;
- 了解网上相关话题的内容,知乎、订阅号、百度搜索,多看看;
- 吸收各路高手的思想,不断打磨自己的概念、方法论,持续成长。
一切的努力都遵循复利效应。
当然了,前提是要在正确的方向上努力,不过一般而言,行动、思考、改进这个流程只要一直坚持,终究是会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的。复利效应要用心牢记,表现在行动上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融会贯通
在各方面的经验、教训都要努力融为一体,这也是一个需要一辈子打磨的技能,这一点要如何实现呢?
锻炼类比思维
很多事物,尤其是新生事物,是只能先通过类比思维描述之后来让他人理解的,一个类比是否恰当,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事物的理解程度。
每天都要花时间认真思考明天、明年、下一辈子要发生的事情。
我们既要活在过去,也要活在当下,还要活在未来(写到这里的时候去打电话了,打完电话又开始记录近几天的开销,过了一会儿又和室友聊天,一共用了二十六分钟。这样一来,阅读的思路就中断了,要回到刚才的状态又要多花一些时间,这种情况一定要改变,要培养专心做重要的事情的习惯)。之所以要活在过去,是要吸取过去的教训,学习过去的经验,不再犯以前犯过的错误,来让自己更好地成长;之所以要活在当下,是因为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才能有实实在在的进步;之所以要活在未来,是因为只有看得更远一些,始终不忘初心,才能让自己走在正确的方向上,所做的一切才更有目的、更有意义、更有成就感。
学习的核心就是深入理解最重要的概念,不断总结与之相关的方法论,看看自己的生生活有没有随之改变,因为只有践行才是唯一有效的学习手段。
其实核心就是两个字:践行,只有真正的践行了,才说明对这个概念有了真正的理解,而且也只有通过践行才能对概念有具体实际的了解。比如记录时间开销的习惯,真正养成之后,才知道自己每天有多少时间被荒废了,才知道自己的工作效率有多低,在有了这样的认知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督促自己切实有效地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养成了记录时间开销的习惯之后,对于自己在过去的每一天、每一星期、每一月、每一年所做的各种事情才能有了具体的了解,再加上随时总结思考的习惯之后,就能对自己的成长起到更好的督促作用了。
每个月至少读一本非虚构类书籍。
其实如果真心喜欢阅读的话,还是能够挤出时间来阅读的,即使是每个月一本非虚构类书籍加一本虚构类书籍,也是可以完成的。贵在坚持,每天的碎片时间,晚上的休闲时光,都静下心来多读读书,用心写读书笔记,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融会贯通到自己的实际行动当中,自然会让自己有所成长。
这时又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笑来老师很早就说推荐大家仔细阅读《The Leadership Pipeline》这本书,最开始自己坚持了一个星期,阅读的英文原版,并在部分关键的位置做少量的笔记;之后中断了一段时间,再次尝试读此书时,感觉把全文翻译下来的话,阅读的效果会更好,因为翻译的时候会督促自己去真正理解每句话、每个词组、每个单词,但是七年群里也有群友质疑这样做的意义,自己也在反思,这样真的是好的学习方法么?这样吧,在过年期间再次中断了此书的阅读之后,在开始上班之后再次恢复阅读此书,选四个小节,其中第1、3个小节进行全文翻译,第2、4个小节只翻译关键内容,看看阅读完成后所用的时间及文章理解的深度,计算一下阅读的效率,这样不就好了么?而且没必要强求自己首次阅读一本非虚构类的英文原版书就能把书中内容理解得一清二楚吧?即使是《小强升职记》这样的母语书籍,阅读起来还那么烧脑,英文书就更费劲了,所以还是自己急于求成,内心深处还是有些浮躁,方法想了不少,但是缺乏行动,行动了也缺乏坚持。
研究别人的失败比研究别人的成功更有价值。
正如前面提到过的,研究自己的失败也是为了不让自己再犯同样的错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少犯一次错误,就是多了一次成功的机会,不是么?如果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时候,一直只用碳棒来做实验,那他怎么可能制作出钨丝灯泡呢?这个例子听起来可能很简单到可笑,但在实际生活中,谁又敢说自己从没在一个地方摔倒过不止一次呢?就拿自己考上大学之后的人生经历来说吧,本科生期间得过且过,混到毕业之后回家赋闲,之后虽然考上了研究生,可既没有花心思去学习研究生专业内容,也没有去努力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毕业之后依然一无所成,现在又走上了工作岗位,半年下来依然是靠领导不断督促才一点点向前走,渐渐地才有了危机感,这种危机感不就是长久以来自己的不努力日积月累之下产生的么?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一直只是随波逐流,还好运气不算差,人生倒也没什么坎坷,可这样的自己一旦遇到什么意外情况就可能被生活打翻在地,那个时候又该如何?没有持续的成长,真正遇到什么意外情况的话,怕是也只能手足无措了吧。
努力培养进取型性格。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