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好的事经常需要发生在雨夜?电影中,雨夜的乱斗;偶像剧中,雨夜的失恋;职场剧中,雨夜的分别。从情感的叙述方面,似乎唯有雨水打在主人公的脸上,才能更好的扣人心弦。恰巧今夜又正好是个雨夜,没有无尽的打斗,没有扣人心弦的恋情,有的却是关于分别的思考。
最近看到一则寓言故事,在古代有一位举人和书童赶考,书童挑了很多书,一天主仆二人想赶在城门关闭前进城,半路遇到一位老者,书童就问老者,我们能不能赶在城门关闭前进城?老者看了看他们挑的书,说了句,如果慢慢走,估计会赶到,如果你们走的很急,那估计是赶不到了。书童不悦的说了句谢谢后,心想城门都快关了,还能慢慢的走吗?于是,主仆二人加快了脚步。突然,在离城门很近的地方,由于书童走路太快,担子吃力,结果两捆书散了一地,眼看就要入城了,二人无奈,只能重新整理散落的书籍,遂无法入城,这才想起老人说的话。通过这则故事,回想起老人说过的话,答案有很多,见仁见智。
欲速则不达。公司小P要离职了,部门的人突然很吃惊;大体上有两种声音,第一,哎呀,这个90后真的是不知道生活的艰辛,还敢裸辞,辞职后怎么生活;第二,90后就是胆大,这里太闲了,应该出去看看,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社会可能给了我们很多限制,比如,在一线城市买房,需要社保连续缴满两年,如果断开,则重新计算。当80后处于社会的中坚力量时,90后毫无意外的继承了他们的叛逆标签。当然,幸运的是明年参加高考的就是00后了,标签估计又要开始他的再次迁移。私下跟小P关系很好,可能大家都是同年人,外表高高瘦瘦的小P总是给人小鲜肉的感觉,干活永远充满能量,不定时出去旅行,通过他的朋友圈都可以领略祖国的风光。也曾问过小P关于离职的想法和未来的规划,小P很直率的说,离开这个外表看似风光的外资企业,先去云南青旅打工一个月,顺便游玩下大理,然后在回来找工作。听上去很冲动和文艺,但是,多少人只是停留在空想阶段。我们总是希望快点成功,却很少考虑到生活的意义。到底是结果更重要,还是过程更重要?似乎是一对矛盾的选择,你似乎无法改变选择题的选择,但可以做出选择。
中国有句古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小P裸辞,真的是一种错误的选择?他只是不想那么快进城,即使在黑夜的雨天整理书籍也不失为享受生活的一种乐趣。在对外开放程度的很高的今天,中外之间的文化差异依然深刻的存在。去年,关于曹德旺在美国建厂的事传的风风火火,在深刻剖析美国的成本比中国低很多后,风光投资建厂,从走出去的角度来讲,这无可厚非。但是,今天也看到的消息是,福耀在美国劳工矛盾不断加剧,人力成本不断上升。从职场个人的角度来看,了解文化的差异,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是大有裨益的。
据传言,关于在外企谈涨工资似乎存在一种不符合中国传统的规律。本土的中国人,似乎继承了老祖宗优良的传统,比如说谦卑,勤奋。大部分人是想,自己可能水平不到位,能降低工资要求,进入企业先学习,积累经验,当自己干出成绩后就可以要求涨工资。但是,外国友人貌似不是这么想,在进入公司前,你可以跟我谈工资的要求,就像菜市场买菜,确认了要买这个菜后,可以向老板砍价,老板也可以进行加价,总之,在没有交易前一切都好说。但是,如果一旦确认价格后,再来议价,貌似就是不道德的行为。这就是为什么在大部分外企,每年的涨幅都是很低,即使你每年的贡献很突出,除了口头的表扬外,不会突破这个界限,因为在你入职时,你们就已经谈好了。可想而知,小P的离开,除了无法找到释放自身能量的同时,也存在着对有功无奖的无奈。
雨依然在轻叩着门窗,点燃一支梅比乌斯,突然想起齐秦的那首,无情的雨无情的你,无情的雨轻轻把我打醒,让我的泪和雨水一样冰,无情的你不在怀念过去,让我的情也从此被否定...身上被贴着什么标签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怎么想,在这个唯金钱论的今天,也许屌丝的你,依然可以散发出大师的坦荡。活到老,学到老,不管是在职,还是离职,我们都需要提高自身的技能,尤其是沟通,怎样更好的表达出你想要说的;写作,怎样更好的文字表达出你所思考的。我们都学到过写作的逻辑,那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TED中也曾说过这个逻辑,顺序却是“Why-What-How”,孰是孰非,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你能在正确的时间,使用争取的逻辑顺序,能够做到自由的顺序切换。最后,但愿小P有个锦绣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