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总有人在仰望你,总有人俯视你
车道机车轰鸣,人群嬉笑喧嚣。内心上下浮沉,未曾驻足思考。都市生活繁华美好,却充斥着人心浮躁。
被利益,被虚荣,被种种驱动着,疲于奔命,只是为了钱包能比被人更鼓一点,只是为了在亲友前形象更光鲜一点。谁曾思虑过这种无休止的攀比何时是尽头?谁曾思考过这样究竟是为谁而活?
官场的明枪暗箭,战场的尔虞我诈,只是为了分出高下。拥有俯视他人的成就感真的能让自己活成自己吗?“为了让别人觉得我……”、“为了让我比别人更……”,这些作为奋斗的动力,到底是将个人的人生捏成自己想要的模样,还是别人追求的形状?
我们儿时经常听到的话是:“你看看别人家的……,总能考100分,你怎么不学学人家?”这大概就是我们让自己为别人而活的生活方式的开端吧。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学历和阅历的提升,你会发现越来越多优秀的人,你想超过他们,想沐浴在他们仰视的目光中。但是你发现当你真的做到这些以后,又会出现新的人,这些人比你更加优秀,仍然在你的头顶上俯视着你。
你的人生就此是为了他人的印证而存在,但如果这些都没了,什么才是当代人们最应该选择的生活心态,究竟如何才能真正地活出自己的人生呢?
人生就是山丘,生活就是攀岩。每个人所处的高度都不同,每当你拼命爬到别人上面时,你抬头却总能看到有鞋底在你的上方。玩命向上的结果,可能就是体力不支摔了下去一败涂地,也可能就此失去攀爬的动力。
山顶的风光是无限美好的,但是山腰的风光难道就不值一提吗?向上攀爬不是为了获得让别人艳羡的风光,而是为了收获令自己愉悦的景色。人生是自己的,人生的目标也应该是根据自身的需求而制定的。向上攀爬是必要的,到达高处的景色也应该属于你所追求的。
为自己而活,让人生活出自己的样子。杨绛先生曾说过:
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 杨绛
古时孟子所追求的“天人合一”不正是这样说的吗?人们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根据和动力都来源我们自身,不是老天爷赋予的,不是君主帝王赐予的,不是法律条文规定的,不是来自外部世界的。
这样的人生哲理,古人们早在千年前就明白了;在科技如此发达远超古代的今天,必须得承认我们仍然不如古人活的明白,不如古人活的通透。
我们得明白,攀比是人的性格,不如意的阴影会笼罩着你,结局会是烦恼与痛苦。聪明的人,总在寻找好心情;成功的人,总在保持好心情;幸福的人,总在享受好心情;生活是用来享受的,不是用来攀比的。不嘲笑,不攀比,不羡慕,才能找到最好的自己,获得广阔的人生世界。
尽管我们不能做到庄子那样的“无待”、“无己”,但我们仍然可以获得宽敞豁达的人生,做法也就是破“执”。“执”,是一个佛教禅宗的概念。因为人们总是觉得要认定一些道理,总要必须承认什么真理,但这就容易让人走进死胡同,钻牛角尖。
我们不是佛教徒,但我们仍然可以学习这种处理“执”的方式和精神。偏执地想要攀比,偏执地想要获得他人的崇拜会让我们迷失自我,不能领悟到自己的生活其实是为了自己而存在的,这也就是——“执迷不悟”。放下执念,破除执念,真正的活在阳光下而不是目光下,真正的看“路”走而不是看“人”走。
工作是做不完的,陪伴家人的时间却是有限的。“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例子比比皆是,从现在开始还不晚,放慢自己的脚步,看一看陪伴在你的漫漫人生路上的亲人伙伴,驻足欣赏下平时被你忽略的花草鱼虫,这些一直陪伴你却被你忽略的风景。
始终在心里记得,穿别人的鞋子,走不出自己的路;听别人的话语,做不了自己的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别人的天空烟花璀璨,我的世界草木藏蕤,不羡慕、不攀比、不仰望。他奔往他的繁华的梦境,我走向我内心的出兰,岁月自渡,天涯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