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王真名冯德胜,这人我见过,身高不足一米半,还特别瘦,头发倒是留得老长,走起路来极为轻巧,像只猴子。最后一次见他时我才六岁,按理那么小的我应该是记不起他的样子的,原因全在于我从小酷爱吃鱼,只要白天见到过冯德胜人,晚上必有鱼吃。
再后来鱼照样还有的吃,只不过在埋甲桥是见不到冯德胜了,有人说在青岛海边看到过他,也有人说他去了海南成了个彻彻底底的渔民,还有人说他在东南亚,开了一家鱼罐头工厂。不过不论怎么传,他都和「鱼」扯不净关系。但是这也不是他被叫做渔王的原因,渔王冯德胜的名号,我还没出生时就叫响了。
那时候河水清澈,翠鸟低飞,河里鲫鱼、白条多得站在桥上就能看到一群群的游过桥墩,水纹一个撞一个。抓鱼为生的人很多,但是大部分人都是用电电得鱼,从摩托车上拆个旧电池下来,拿布包一背,双手操两根长竹竿,从电池正负极连出的电线顺着长竹竿到顶端,接着细长的獠牙般的不锈钢尖。看到河边哪里泛起了水纹,双杆直插水下,电池通电,几秒钟小鱼就翻着白肚浮上水面,这个时候收起双杆,拿网兜轻轻一捞就得。
但是冯德胜不同,他始终用的是鱼竿,一杆一百公斤秤杆般粗细的黑色鱼竿是他自己做的,不像竹子,因为没有节,但是又和竹子一般特别有韧性。 他身高不足一米五,但是鱼竿整整6米长,没法收缩,用的鱼线更长了,而且比一般鱼线粗,末了拴着一只闪着银光的小钩子。
所以每逢他钓鱼就是一人站在埋甲桥正中,别的地方有树,鱼竿甩不开,只有在桥中间,向南或者向北,前后四五十米都是他的垂钓范围。我是没见过他钓鱼的样子,但是大人常说
“打架霍元甲,钓鱼冯德胜!”
只要他站在桥头钓鱼,别人过河得绕道,不足一米五的他端着6米长的鱼竿,直直地站在石板上,身旁无一物,雄赳赳气昂昂,瞄准、甩杆一气呵成,鱼钩入水他马上就拎,就见鱼咬着鱼钩,甩着尾巴被提上来,他再一甩手,长杆随风而动,线随杆动,鱼随线动;鱼在水面上被拖着往岸边划去,尾巴在水里拖出一条细细水纹;最后渔王一抖手,鱼脱钩掉到岸边停着的石船船仓里。钓一条鱼不用半分钟,鱼竿在他手上就是那一万三千五百斤如意金箍棒,而他就是那齐天大圣孙悟空。
他三天一钓,一次半个小时,收杆时船仓必然白肚攒动,大部分都会卖掉,当然会比电的鱼价格高不少,但是只要那天他卖鱼,就看不见有人在电鱼,反而那些平时电鱼为生的人会在岸边饶有兴致地观赏他个半小时。
后来就是那么一天,渔王照常钓鱼,突然扑通一声,在桥边不远处一个3岁大的小孩从岸边滚落到水里,原是那孩子母亲看渔王入神,就在渔王提线收鱼的那一刻,一个紧张,孩子没抱稳掉下了河。看着孩子掉下水,还一下子没反应过来。
渔王冯德胜看在眼里,鱼还没甩上船,就猛地连杆拖线带鱼向上一撩,鱼趁着惯性摆脱了鱼钩一直往上飞,又听见“嗖”的鱼线抽动空气的声音,冯德胜手里的鱼竿弯成难以置信的锐角,带着发着银光的鱼钩抢向落水的小孩,一下子就钩住了孩子的衣领,只听桥中央传来“哈”的一声,声音整得空气颤动,鱼竿以斜四十五度的角度带着小孩划过水面,最后坐落在船头,鱼竿又有灵性般恢复笔直,竖在了桥上,这时先前那条鱼才甩着尾巴又跌落至水里。
此时冯德胜抱竿而立,咪着眼看着船头的小孩,那孩子看到一仓的鱼,还止不住的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