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和安卓本来是手机系统的两个大的分类,最近却被一名主播异化成了定义人与事物价值的形容词。
这名主播其实早期还算正能量:跟别人交流时给出的建议能切中要害,态度也很诚恳;谈吐和某些领域的认知,确实不像是只有高中学历。他最火的视频之一是在街上随机给路人送一千块,让对方当场消费,选的大多是底层劳动人民,虽说本质是为了流量,但也做了一些实在的好事。
最初苹果和安卓的讨论只是针对手机,主播坚持苹果就是好,安卓就是不如苹果,这最多是消费观的表达。可渐渐地,这两个词变了味,他把别人捡来的猫称为安卓猫,布偶这类高价品种猫称为苹果猫;更进一步地,有钱人住别墅他称之为苹果住宅,出国留学称为苹果人生,上大专的问也不问,直接就扣上“你这辈子完了”和“安卓人”的帽子,这看似是玩梗,但其实暗含对人的偏见。
其实以前我也算半个社达,我也觉得生活不如意的人都是自己不努力,要么懒要么笨,否则怎么会赚不到钱呢?直到我看了一个人和他连麦对线的视频,其中一句话浇醒了我:“十年前当汽修工的你是苹果还是安卓?这人怎么还能安卓苹果呢?”。这时候我意识到,唯结果论是不对的,以结果瞧不起别人更是错得离谱。
人的确生来就是不平等的,且不论家庭条件的天差地别,性格、身体条件、智商等等都不是后天能弥补的,出生在大山里的孩子非要用富二代的标准来衡量他,那他可能永远是失败的;而这名主播在十年前当汽修工和现在相比,他个人发生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了吗?不过是抓住了流量,时代塑造了这个人物,而这个人物恰好是他而已,他现在过得好也根本无法证明他是“苹果”。
对应的,有的人可能因为事故、疾病或者其他各种原因,生活比较拮据,从事的工作没那么光鲜亮丽,但他们仍然为社会出自己的一份力,其中更不乏有高尚情操的人,比如:凌晨清扫街道的环卫工、默默照顾老人的护工、在工地扛着钢筋的工人 —— 他们没住上“苹果住宅”,没拥有“苹果人生”,却用双手撑起了自己的小家,也托举着社会的运转。生活的不好,更无法证明这个人“安卓”。
那位主播用 “苹果/安卓” 给人贴标签时,或许从没意识到:他贬低的 “安卓人”,正是支撑起生活底色的人。而他自己,若没有流量时代的风口,十年前的汽修工身份,恐怕也会被如今的自己归为 “安卓”。
我们总容易被“结果”迷惑,忘了人生从来不是一场“苹果赢、安卓输”的比赛。有人天生握着好牌,有人半路遭遇风雨,但只要还在认真生活、努力承担,哪怕日子平凡,哪怕收入微薄,也是在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也是自己生活里当之无愧的英雄。别用一张标签否定他人的价值,也别因一时的境遇看轻自己 —— 每个认真活着的人,都值得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