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本身就业面很广,英专生个人就业面很窄。
乍一看有点矛盾,其实不然。咱们先从语言的功能说起。望您有点耐心,接着往下看。
【写在前面】
从小学开始学英语,大学读英语专业,许多人学了十几年的英语还是说不上来语言为何物。
有人会反驳我,语言嘛,就是交流,就是跟人家交流,你能听懂别人的话,别人也能听懂你的话。
我不能说这样的定义不对,语言确实是用来交流的(口头笔头,包含一切信息传递形式)。但关键是一个正常的可以开口说话,用笔书写,甚至用肢体比划的人都可以达到交流的目的。交流本身算不上一个专业技能,它是物种一步步进化而来的产物,它是社会中人与人建立联系的一种必然的方式。只要不是生长在狼群里的狼孩,一个人必然会与他人交流(话说狼孩也懂怎么和狼交流呀)。
不过,若只谈与人交流这回事,bilingual,multilingual和monolingual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
中文,我很开心。
英文,I’m so happy。
法文,Je suis très ravie。
狗狗语,“汪汪汪”外加不停地摇尾巴。
表达开心的内核都是一样的,只是被装在了不同的外壳里。
语言是以声音/符号为物质外壳,以含义为内涵,由词汇和语法构成并能表达人类思想的指令系统(摘自百度百科)。
语言,作为指令系统,不可以带来特殊价值或者实际效益。因为指令系统服务于指令本身。英专生在课堂中只学语言的外壳(即形和声),但不学语义内涵(万物皆有内涵,只要学问深,一定可以领略其内涵)。
你看,我想表达开心,别人能接收到我“开心”的讯息,用什么语言去表达,结果导向都是一致的。这个过程细化来看,可以分为——第一步,“发出指令,产生表达内容(我感到开心我想说出来)”;第二步,“传递表达内容(组织语言)”;第三步,“成功接收内容(别人听到了我发出的声音)”。
仔细想想,这三个步骤里最重要的是什么?
诚然,三个步骤缺了其中一个,整个交流体系都会崩溃。但是......答主认为,能带来价值的交流,最核心的要素是——有价值的内容,也就是第一步,表达的内容。
你说了一句废话,用任何语言说出来,别人都只能接收到一句废话。难道法语会让这句话听起来更浪漫吗?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会说英语专业不是一个专业。因为你能表达的内容或者说你能输出的东西不是专业的,你只是多掌握了一种能让他人听懂你内容的方式,能让你用一种不同的语言把内容表达出来,这并不改变内容本身。
多掌握一种能让他人听懂内容的方式,在表达的内容本身有价值、能带来效益的前提下,有助于将你的声音传递得更远,同时你也能听到、能听懂更多的声音,这将是bilingual和multilingual巨大的优势。
所以,英语专业之专业本身,就业面很广,我甚至可以信誓旦旦地说它前景光明,因为表达的内容是不设限的。
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概括为——
英语+?(问号代表无限可能)
If,
?=游戏。你可以是游戏公司海外新媒体的运营。
?=足球。你可以是中央台体育频道的外语记者。
?=政治。你可以是国际新闻频道的评论员或编辑。
?=
.......
(以上是我身边英语专业同学的真实案例)
然而,如果无法产出有价值的内容,也就是你不具备那个“?”,那么你能做的只是内容的搬运工,也就是翻译。(没有贬低翻译的意思,我本身就是一个小小小小的翻译)
而更多的学生,四年的英语学习生涯既无法让他们产出有价值的内容,又因为英文水平不过关(水平不够太正常了,尤其在当今太多高校英语专业滥竽充数的背景下),连做搬运工的资格都没有。
所以,我说了一大堆的交流啊,表达啊,内容啊,与这些学生的就业去向是无关的。因为他们压根就不走我说的路子。
他们另谋出路,一窝蜂都涌向了教书匠的岗位。(如果你是师范生,或者你从小立志当老师,那么你别听我胡说,我是胡说冠军,人民教师也是值得尊敬的,如果您是出于热爱选择这个职业的话)
俗话说,任何专业出来都可以当老师。有人愿意学,就有人愿意教。中国市场有无数的English learner,小学,中学,大学,白领......英语学习需求几乎跨越了各个年龄段,所以浏览网页经常被培训机构、英语学习app的广告刷屏。
所以,你要问我英语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且看那教师招聘现场人头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