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不是每个普通家庭的小女孩小时候都会幻想:我不是妈妈亲生的,总有一天会有一个漂亮富裕的妈妈来带走我。
蝶来也为这个想法多次受了母亲的责罚,掘强的女孩掘强的挥洒自己的青春,在禁欲的70年代,她反抗、不服。书里对蝶来父母的描写并不多,轻描淡写的说明了是一个传统的家庭,父母希望她好好念书,安好即可,蝶来偏偏是个爱出风头的女子。
本书描述了70年代出生的女孩儿的成长,一个“倔”字贯穿全文,作者好似要告诉我们在那样的压抑时期,我们要抗争、要不认输、要活出真我,用了大量的笔墨描述蝶来是如何不认输的,翘掉阿三的团支书女朋友、跟阿三一起去寻碟妹途中的失贞、恢复高考后参加高考的毅然、悔婚、读研......
却在文中最后,借用了海参的口告诉蝶来、告诉我们:“人最终是输的,生命原本是无法掌控的过程,所以年龄越大就越要学会接受输,到底还有多少机会呢?情感也好,健康也好,成功的机会也好,说到底,生命的终点不就是坟墓吗?”
蝶来好似一颗顽强的小草,掘强的成长,在海参去世、阿三的离开后,爱人的住院安抚了她不安的心灵,到最后一切都沉静了,她的生命碎成一片一片,好在她还有个家、有个孩子,住院的丈夫安分了,这个女孩子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2.书里塑造的每个人物都是活生生的。
蝶来和12岁的儿子一起走进老上海小巷子时儿子的厌恶时,以及扔掉蝶来买来的过季耐克板鞋时,我确认了这一点。
蝶来对海琳娜说:“不要小看以前弄堂里那类喜欢打扮看上去漂漂亮亮的女人,她们比男人厉害多了,晓得人在最坏的情况下要活下去,还要活得好!我能够在美国活下去,我妈给了我不少力,有时候觉得她坚强到冷酷。”
邻居徐爱丽的八卦、母亲林雯瑛的严厉、阿三母亲的苛刻、校操场的响亮巴掌、弟弟妹妹的哭闹,会让你有一种穿越到70年代游街的热闹现场一般。
这一个个人物,活得太真实了,竟让我不敢相信,我不信蝶来第一次生理期、失贞的羞耻感,不信海参、碟妹对情感的隐忍,也不信下乡跟恢复高考时的差距感,他们衬托得蝶来好似一个敢爱敢恨的女人,这一点让我觉得蝶来是一个好自私的女人,但她又好像并没有做错什么。
2016.2.2
这段日子一直没有时间看书,没有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工作空余看完这本小说,感觉一丝丝从前发生的真实的故事。
年假即将到来,短短9天,我认真感受着自己的青春,16岁、18岁、20岁、21......
有一天朋友跟我说:我不敢相信自己已经是个快要30岁的男人,我还以为自己是个孩子。人生在每个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忧虑,这是一种态度转换,我不再是孩子了。
我感受身受着我28岁时的感叹:我再不是年轻的小女孩。20岁的青春年华总会过去,孩童时期就这么短暂,是不是要更加珍惜,如何珍惜?阿宝问自己我是谁?我是鹅的儿子还是熊猫的儿子?他说他是各种角色,都是。
4不4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是一种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