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一,即将上初三的女儿去补习班上了四个小时的课,数学一对一辅导,物理老师也很认真负责。上午和下午,在房间里跟孩子妈妈聊了很多女儿成长的那些事,想很好的记录下来,总觉得藏在心里最好,暂时先拿别人的事抛砖引玉,点出孩子成长路上嫌父母烦这个话题。
有一次闲聊,战友张君说起周末在家陪10岁的儿子看电影《寻梦环游记》,看到最后,儿子笑得从沙发上滚了下来,他却哭得稀里哗啦。
子女是父母永远的羁绊,那种爱与感动,我们或早或晚,都会懂得。
张君给我讲了他的故事:
我陪妈妈看电视,她突然没头没尾说了一句:下辈子,再做我儿子吧?
正盯着屏幕的我随口一答:求之不得。
妈妈听后,高兴极了,兴奋地搓着手,直夸我越来越懂事,还说这辈子有我这个儿子知足了。
那天阳光很好,我再没见过妈妈笑得这么开心,如今想来真是既温馨又感伤。
三个月之后,妈妈就去天堂了,胃癌晚期。
成长的伏笔有多深,你永远不知道,子女只要用父母的爱的十分之一去回报父母,父母就已经满足了!
假如爱真的有长度,儿女对父母的爱,比起父母对儿女来说,究竟相差几许?
我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宁静午后,一对父子并肩坐在长椅上。
一只麻雀落到草丛中,父亲喃喃地问了一句:"那是什么?"
儿子漫不经心地答道:"一只麻雀啊。" 说完继续低头看报。
父亲点点头,又问了一次:"那是什么?"
儿子不情愿地再次抬起头,皱起眉头:"爸,我刚才跟您说了,是只麻雀。"
之后父亲又连问了两次:“那是什么?”
第4次的时候,终于把儿子惹恼了,儿子冲父亲大嚷:"您到底要干什么?我已经说了这么多遍了!那是一只麻雀!您难道听不懂吗?"
于是,父亲一言不发地起身离开了。
过了一会儿,父亲又回来了,手中多了一个小本子。他坐下来翻到某页,递给儿子,只见上面写着:
“今天,我和刚满三岁的小儿子坐在公园里,一只麻雀落到我们面前,儿子问了我21遍那是什么?我就回答了他21遍‘那是一只麻雀。’他每问一次,我都拥抱他一下。”
儿子读完,羞愧地合上本子,强忍泪水,张开手臂搂紧父亲……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对我们的爱像路一样长,儿女对父母的爱却像筷子一样短。”
21与4之间的距离,不是数字,而是难以言说的爱;是儿女穷尽一生也无法偿还的亏欠,那里面蕴含着太多牵挂。这就是父母的爱,从小到大,从生到死,伴随我们人生的每一步,始终如一。
孩子妈妈今天跟我聊了很多,女儿成长的路上经历的风雨太多,如今,我们的女儿也在慢慢长大,马上将读初三,我想将这篇文章留给她,希望有一天,她能读懂这些故事,体会这些感悟。
我不求她将来对我们有多少回报,因为我知道,子女注定会欠父母太多爱,一辈子都还不完。我是这样走过来,孩子也将这样走过去。
人生就是这样吧,当我们意识到回报不了父母的恩情,便把爱给自己的孩子,我们的孩子再把爱给他们的孩子,一代又一代,轮回着亲情的债。
因此,我只想告诉我们的女儿:对你不好的人,不要太介意。在你一生中,没人有义务对你好,包括你的父母。对你好的人,你一定要珍惜、感恩。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开始了与父母分别的倒计时。
或许在你成年之前,我们还能朝夕相处,可时间无声地走过,总有一天,你将学会松开我们的手走路;你将在求学的道路上负笈前行,与我们渐行渐远;你将变得固执叛逆,嫌我们唠叨多事吧……
孩子,你一定要好好珍惜咱们相处的时光,因为没有人知道分别的倒计时,会在哪个刹那走到零。
所以,请不要在我们小心翼翼和你沟通的时候,板着脸说“好了好了,知道了,真啰嗦!”
不要接到我们电话的时候就说“有事吗,没事?那挂了啊”。
也不要嫌弃我们庸俗市侩,不要批评我们话多唠叨,不要反感我们拿你炫耀,更不要嘲笑我们跟不上你的时代。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父母的爱才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