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没出十五都是年。今天是正月十三。
小康看着窗外,在早晨稀薄的日光里,街道上只有稀稀落落的行人和车辆。
新冠疫情肆虐的日子,除了呼啸的寒风,哪里还有什么节日的气息?
小康暗自叹了口气,揉了揉还有点儿睡意惺忪的眼睛。
全国人民已经开始了在家自我隔离,可她昨天晚上又加班到了夜里12点,今天一大早还要往单位赶。
越在危急的形势下,总会发生紧急的事儿。
02
时钟还要拨回到两天前。
正月十一傍晚5点,外面的天完全黑了,但是星海支行行长助理的办公室里却是灯火通明。
支行小微企业中心、对公部执行经理、客户经理以及营业部负责人和对公开户柜员,都集中在了这里。
虽然在口罩的阻隔下看不到脸色,但是大家的眼神里透着三分凝重、七分焦急。
事情并不复杂:某客户应政府的委托,急需资金采购大量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防疫物资,金额500万。
关键点只有一个字——急!
时间在这里不但只是金钱,更可能是鲜活的生命!
“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坚决完成任务!”这是来自支行领导的要求。
时间再紧,一笔贷款的合规流程不能缺。这里面涉及到支行、分行乃至总行三个层面配合。
既要完成企业开户、网银开通、信贷系统录入、贷前调查审核等各种工作,这需要两到三个部门密切配合;又要由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联系总行及时解决方案审批和白名单录入等问题。
这就像是一层层的同心圆,而圆心汇聚在支行小微企业中心上,汇聚在小微企业中心执行经理柳雁——这位“85后”小女子的肩上。
但是小微企业中心算上她在内,总共仅有四个人。
她没有更多的话语,坚毅的眼神就是最好的回答。
大连分行首笔“战疫贷”,汽笛拉响。
这时,距最后完成贷款发放工作还有50小时。
03
加班带来的疲倦阻挡不住小康匆匆的脚步。
作为小微企业中心的客户经理,她那瘦弱的身子承担了很多贷前的工作。
“还能挤出更多的时间吗?”她暗暗地祈求着,但是得不到任何的回应。
小区的大门快到了,她看到有人三五成群地聚在那里。
“咱们小区出新冠肺炎疫情的确诊病例啦!”
“都回去吧,物业让大家回家自我隔离,小区要封闭检查。”
“我说昨晚就听到有救护车的声音呐……”
确诊病例!小区封闭!隔离!
小康懵在那里了。
“天呐!疫情居然离我这么近!”第一反应就是恐惧。
“天呐!我的客户准入、评级授信和押品的工作还没完成呐!这可怎么办?”第二反应就是焦急。
“你别慌。”电话里柳雁的声音依旧平稳而坚毅:“你现在按照要求隔离、保证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其他的事情不用担心。贷款的事儿还有我们,我们是一个团队。”
“是啊,我们是一个团队。”小康的脑海里闪过了张慧、赵阔的笑容和身影。
虽然他们也不是没有负担,他们都有各自的家庭需要照顾,他们的孩子最大的也不过4岁。
但是,我们是一个团队!
这时,距最后完成贷款发放工作还有12小时。
04
谁都羡慕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他能够第一个品尝到人间的美味。
可是谁又能理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难处,因为没有任何的经验可供借鉴,有时还要冒着生命的危险。
柳雁现在就处在这种痛并快乐之中,像被架在火上烤。
作为首笔“战疫贷”,没有经验可以依循,但留给她的时间不多了。
正常发放一笔贷款,大约需要15天左右的时间;现在……
可是,光自己着急,也是不够的:
“战疫贷”的特色方案需要分行、乃至总行的审批;
疫情下的贷前调查需要怎么做,能在创新的基础上有效控制风险,还能把用时压到最低?这本身也是一种两难;
账户开立和网银开通,不但需要支行营业部参与进来,还需要分行运行管理部的多个岗位人员加班……
这一重重的问题摆在她的面前。
“到这个节骨眼儿了,除了铆足劲儿往前冲,我们没有第二种选择。”
疫情仿佛漫漫冬夜。在漫漫冬夜中,星海支行小微企业中心员工脸上的笑容熠熠生辉。
05
正月十三晚上7点,大连分行首笔“战疫贷”发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