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年,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起义军将领、抗金将领、飞虎军创建者、词坛霸主——辛弃疾卧病在榻,大呼杀贼而亡。至此,终结了他为北伐中原、收复河山而进行了一生的无奈抗争。
1140年,辛弃疾生于金国山东历城(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济南)。彼时,靖康之耻已过去十余年,北宋不复存在,中原大地沦为金国统治。他父母早亡,由祖父辛赞一手抚养长大,作为将门之后,辛赞依旧忠于故国,为反抗金国统治收复中原积畜着力量。随着自己年岁渐长,爱孙也成为了他信念传承和思想寄托的对象。辛弃疾的一生都深受着祖父的影响。四五岁习文练武,年龄未及弱冠,就已两度深入燕京绘制图本、考察形势,为日后对金作战做着各项准备。
1161年,金国发生内乱,燕京政变,完颜亮没有占据临安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反倒是在亲征南宋的前线上被部下射杀。这个时候,辛赞已经去世,辛弃疾看准了时机,率两千人人揭竿而起,随后加入耿京统领的一支二十余万的抗金义军队伍中,任掌书记。自此,辛弃疾开始了他一生轰轰烈烈的抗金伟业。
1162年,发生了一件改变辛弃疾一生的事情。那一年,辛弃疾受耿京之托,南下联系宋朝谋求夹击金国恢复中原。不幸的是:在北归途中,传来噩耗,根据地遭受金国大力围剿,义军将领张安国斩杀耿京投靠了金军,义军溃散。辛弃疾得知这一消息,愤怒异常,亲率五十轻骑夜袭济州,在五万敌军中生擒叛将张安国,并对张部晓之以民族大义,降者万余。随后,辛弃疾率军南归,在南归途中与金军数度遭遇,展开激烈厮杀。《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上半阙描绘的就是他当年率军和金军激烈厮杀的情景。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当时的辛弃疾年仅二十二岁,在生擒张安国后统率着这一万多的将士穿越数省之地,一路厮杀、一路南奔,最终得以横渡淮水,回归南宋。这段传奇的经历,使辛弃疾声名远播、名重一时。
但现实总是有的时候是很残酷。宋高宗虽然对辛弃疾的果敢赞赏有加,但作为大宋的最高统治者,同时也是投降派的最高领袖。自然,他是不可能重用辛弃疾,但又不能寒了忠臣义士的心,故而稍加奖赏,授职江阴签判,做个小文官,所属部下尽皆遣散各地。刚开始,辛弃疾倒是依旧激情满怀,将父祖数十载收集到的情报进行了细致的整理和分析,最终编写出了两本著名的军事论文——《九议》 和《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双方形势并献上北伐良策。可惜的是,递交给宰相虞允文的《九议》犹如石沉大海,不见丝毫波澜;上奏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也遭遇到了相似的情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南宋统治者也越加了解的辛弃疾,自然知道朝廷祈求的不过是偏安一隅,那里还有什么恢复中原的心志!这对于为了恢复中原而远离故土,不惜跨上战马喋血疆场的辛弃疾而言是何等的讽刺!这对于仍旧忠于大宋的北方遗民而言又是何等的讽刺!统治者们只记得载歌载舞,饮酒作乐,那里还记得中原百姓还在等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啊!此刻,辛弃疾那种压抑悲痛的心情可想而知。但有的时候啊!铁骨铮铮的男儿,又哪能将自己软弱的一面表现出来:“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上天总有眷恋苦心人的时候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终于等到那个知他、懂他、赏识他的伯乐。1172年,在叶衡的举荐之下,知滁州,滁州大治。1175年,任江西提刑,率军剿灭茶商军。1180年,任湖南安抚使,剿灭湘匪。为稳固朝廷统治和北伐中原做准备,辛弃疾打造大批精良兵器和铠甲,购置良马数百匹,并在湖南全境精心挑选2500精锐,创建飞虎军。一时之间,辛弃疾“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辛弃疾的声名再度远扬。飞虎军的出现,不但稳定了南宋后方数十载,而在此后的数十年里,成为对金作战中为数不多的常胜之师。
“臣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辛弃疾在上给宋孝宗的奏章中曾经这样子说到过。作为出生在金国的“归正人”,他的祖父还曾接受过金国伪职,加之辛弃疾为人耿直,在南宋的官场上得罪了很多人,这使得辛弃疾在南宋的仕途走得异常的艰辛。“雄踞一方”的辛弃疾引起了统治者们的猜疑。1181年,刚刚创建飞虎军的辛弃疾被调任江西安抚使。适逢江西饥荒,辛弃疾派遣属下到各地购买粮食用以赈灾,而面对商人囤积粮食,哄抬物价这种现象,他展示铁腕,直接下令“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所以商人豪户不敢为了私利而囤积粮食,江西的荒年得以安然度过。是年冬,王蔺以贪墨和残暴弹劾辛弃疾,罢官归去。此后二十年间,辛弃疾隐逸山林,鲜入官场。
对于满腔热血,立志收复中原的辛弃疾来说,从官场上退隐下来的闲适生活并不能磨灭掉自己的夙愿。他只能将自己情感,将自己渴求征战沙场、收复中原的志向宣泄到诗词之中。他无数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他坚守如一、从未放弃:“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他始终渴望着有那么一天,能够统领军队,打回老家,完全光复宋室的江山。
1203年,辛弃疾63岁,已经到了迟暮之年的他,故旧也已零落大半。此时的朝政由韩侂胄把持,这位通过政变和党争夺权的宰相,急于通过一场胜利的战争来树立自己的功名和威望。但时光冉冉,沉醉于西湖歌舞数十年的大宋却已经没有几个在沙场上留下赫赫威名的将帅了。历仕高宗、孝宗、光宗三朝的辛弃疾,再度接到皇城传来的圣旨,宁宗皇帝征召他出山了。
此时的辛弃疾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能重新被朝廷委以浙东安抚使和镇江知府的重任,他还是感到兴 。在那里,为了即将进行的北伐,他操练了两万精锐。而为了做到知己知彼,他更是派遣了大量细作渗透到金国内部刺探军情,花费巨资购得金军布防图。但在对双方对比之后,辛弃疾觉得此时的宋军要收复中原是不够实力的,如果要一局夺回中原,就得把宋军建设的更加强大,但这需要时间。于是他将推迟北伐的意见反映给了韩侂胄,然而做着黄粱美梦的韩侂胄又岂能听得进去辛弃疾的劝谏。在一次次的规劝之后,辛弃疾终于是把这个人给得罪了。辛弃疾又迎来了人生中的又一次他罢免。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还有谁会过问,老了的廉颇,他的饭量是否还好、能力是否还在呢?此次罢免,让辛弃疾感到心灰意冷。他才刚刚畅想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饱受打击的他却又预感到“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再度被迫退隐江湖的辛弃疾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悲剧的发生,如他当初一般的那些在金国揭竿而起的遗民因被宋军嫉恨夺了功劳而在战场上被射杀。宋军在金军猛烈的反扑之下优势尽失,无数的将士命丧疆场。
和谈又开始了。朝廷上下都做好了割地赔款的准备,但金国却不止看上了金钱和土地,它还看上了韩侂胄的项上人头。这让韩侂胄极度愤怒,于是他再度备战。诏令再度下达到辛弃疾家中,可惜的是,此时的辛弃疾已经日薄西山,他看着手中的宝剑,再也无法提枪上马,驰骋疆场了。
1207年秋,为了收复中原而远离故土四十五年的辛弃疾,随着落叶一起凋零了,临死前他竭尽全力喊出了一生的愿景“杀贼、杀贼、杀贼......”。1208年,倪思以“迎合开边”弹劾辛弃疾,使其生前一切头衔被尽数剥夺。这多像他笔下的李陵:“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首万里,故人长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