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熙怡原创第229篇日记:触动

今早在群里,看到一位60年出生的爷爷,加入到我们家庭教育的学习队伍中,感触颇深。

这是怎样的一种动力,竟然让爷爷在学习家庭教育,而我们这些年轻的父母呢?最近我在努力推广我们的家庭教育课程,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没时间,太忙了。”我听到这样的回话,一笑而过。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以前的我,会着急,会为此去解释学习家学后会带来怎样的变化,现在的我,特别坦然面对被拒绝,因为,如果对方没有这个意识,说再多,只会让对方更加的厌烦。

这就是界限。我很清楚自己的界限。

这也是我学习到的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得心应手。有了界限,我不用为了朋友的事烦恼,也不用为了孩子的学习而暴跳如雷,我做着我想做的事,有困难,寻求帮助,有收获,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不再自卑,不再低落,更不再觉得“她们如此好,而我……”

分清界限,说得容易,做起来,真难,以前的我,看过很多这类书,却一直处于迷茫状态,完全分不清哪些是自己的界限,哪些又过界了,特别是面对孩子时,常常过界而不知。

图片来自网络

比如,每天早上叫起,孩子懒床,我那个急啊,就看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而孩子磨磨蹭蹭,于是,“不如我帮她”的念头一起,结果可想而知,孩子起床成了我的事,抱怨就成了每早的一件事。

再比如,面对孩子的作业,字没写好,这题做错了,于是,冲突来了,不愉快也来了。

……

这些都是没有分清界限造成的,而今,我在面对孩子起床和写作业,已然没有了焦躁,每日的清晨,早已没了催促,取而代之的是, 一片平静的早晨,而孩子的作业,则是她的事了,若没有她开口提出需要帮助,我则需要做好自己的事,于是,晚上的时光,也没冲突,孩子也能安排她自己的时间,每日写完作业,还能有时间做手工。

有了清晰的界线,然后界线内的所有人、事都得有“先来后到”的次序吧,这又是一个学习的领域。

在这里,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在你自己的家庭中,家里成员(孩子,你先生和你)如何排序?

有看到这里的朋友,愿意的话,可以在留言处回应我,我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解答这个排序。

总之,我在家庭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常常把知识点运用到生活中,收获和感触特别多。

因此,我也很欢迎,你们,能成为我的同学们!

我是妙熙怡(笔名),也是妙丫丫(网名),接触家庭教育的学习已经有了七八年了,目前是幸福双翼家庭大学的学员和志愿者,志在推广家庭教育,让更多人更加幸福!


我正在参加日记星球第13期蜕变之旅,这是我的第229篇原创日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