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2.王婆为西门庆泡过的那些饮品,皆暗含隐喻。
王婆在紫石街上开了间茶坊,这间店面正对武大家后门。这间茶坊也只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幌子,王婆就不是个正经做生意的人,私下里干些贩卖人口、撮合男女关系、接生之类的营生。这紫石街,也有深意,暗含“滋事街”之意。
自王婆发现西门庆对潘金莲有意之后,王婆从中发现了商机,盘算着在西门庆那儿捞上一笔。可不能明着要,王婆得试探试探西门庆的底儿。
通过他们的对话,可以知道王婆与西门庆之间关系不算太差,两人各怀鬼胎,在嬉笑怒骂中试探偷情的可行性,西门庆三次来到王婆的茶坊,王婆每次给他泡的茶都不一样,各有隐喻,一步一步试探,来看看泡的都是什么茶?
第一道茶是梅汤。西门庆被潘金莲不慎掉落下来的杆子砸中脑门的这一幕,恰巧被王婆看见了,王婆暗自笑了,感觉好戏来了。西门庆事隔两个时辰后折返到王婆的茶坊来,更印证了王婆的想法,阅历丰富的王婆意识到自己发财的机会来了。
王婆可不会错过这发财的机会,能在破落地主身上捞一笔是一笔,便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西门庆。先是给西门庆泡上一道梅汤茶,“梅”,隐喻“做媒”,暗示自己可以为西门庆牵线搭桥做媒。明显在试探西门庆。
半歇,王婆出来道:“大官人吃个梅汤?”西门庆道:“最好,多加些酸。”王婆做了一个梅汤,双手递与西门庆。西门庆慢慢地吃了,盏托放在桌子上。西门庆道:“王干娘,你这梅汤做得好,有多少在屋里?”王婆笑道:“老身做了一世媒,那讨一个在屋里?”西门庆道:“我问你梅汤,你却说做媒,差了多少!”王婆道:“老身只听的大官人问这媒做得好,老身只道说做媒。”西门庆道:“干娘,你既是撮合山,也与我做头媒,说头好亲事,我自重重谢你。”
王婆每一句话都暗含话术,一步步引导西门庆顺着自己的思路往“做媒”的方向聊。西门庆一门心思全在潘金莲身上,这个话题正中下怀。王婆却来了个迂回战术,就是不谈潘金莲,假意要给他做媒,却介绍了一个九十多岁的老太婆给西门庆。这玩笑开得有点过头,西门庆笑着离开。
王婆这是看准了西门庆,没吃到腥绝不肯撒手,因为没得到的永远在躁动,不怕他离开了茶坊,迟早得回来。果然,傍晚时分,王婆准备关店门,又看见折返回来的西门庆。王婆心知肚明,这西门庆深陷情网,早已沦陷,怕是没救了,只有潘金莲才是他的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