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刷《安家》的我们经常会从剧中的人物反思自己的生活。今天爱人很严肃的问我一个问题,她说:“你看,我们其实并不是彼此最合适的人,如果徐姑姑没有和乘乘离婚,我相信如果他遇到了房似锦还是会离开乘乘和房在一起的。你也一样,最终也会遇到一个比我更适合你的人,到时候你离开了我怎么办?” 我其实还是挺惊讶的,毕竟结婚了五年了,爱人竟还问出这样的问题,就好像还是正在恋爱的一对情侣担心分手一样。我有些小窃喜我在爱人心里还是有点分量的,但与此同时我也非常希望有个机会可以真诚的分享我真实的想法。
在中国传统的婚姻观中,所谓的适合就是讲求门当户对,如果我们家有一套房子,那伴侣家也不应该是租房一族,如果我们家是达官显贵,伴侣也最好是人中龙凤。不能说这是所有当下人的择偶标准,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普遍社会舆论的导向和那些老一辈们口中帮我们相亲的标准。这种门当户对绝大多数是财富方面的匹配,随着时代进步,年轻人们逐渐发现灵魂上的共鸣要比财富更加重要,我喜欢郭德纲,你就不能喜欢曹云金,我追网剧,看直播,你就也要喜欢这些潮流文化等等。我们暂且把这些匹配的标准都作为灵魂上的共鸣。慢慢的我们就发现我们生活的周遭浮现了一对对soul mate。他们活在两人的小世界中,享受着彼此共同的兴趣爱好。这同样是一种门当户对,是兴趣爱好上的门当户对。
想想10年前我和我老婆所在的世界真的也算是天差地别,和上面所说的任何门当户对都沾不上边。我老婆作为一代颓废小青年的代表,整日不知道在忙些什么,反正没有做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而我应该算是尖子生中的一员吧。当然,我和我爱人家庭背景也不尽相同,长相更是不能比,我爱人是属于那种“回头率超高”的长相,而我是放在人群中只能当背景版的那种。可以说无论从肤浅的角度,还是深层次的剖析,我和我爱人都和“门当户对”半毛钱都不沾边。但就是这样,我们还是莫名其妙的走到了一起,到现在为止也已十年之久。一路上自然没有那么一帆风顺,也是磕磕绊绊,但庆幸的是现在我们还在一起。
要说现在我们是不是门当户对,我觉得我自认为我们已经是世界上最门当户对的两个人了。我们会在慵懒的下午,让阳光透过窗纱,一起窝在沙发里追电视剧。我们会一起打游戏,一边互相急赤白脸的骂对方,一边认认真真商量过关的对策。我们每天下班带着狗子走着同样的道路,看路边的一幢幢房子一点点造起来,又卖掉。你会说现在的我们多么的快乐,我会说我要努力让我们变得更好。我是发自内心的觉得我们是如此的合适,我们共同找到了两个人的平衡点,把日子过的有烟火气,而且在美国这单调的大农村,我也没有觉得生活乏味。这是多少对情侣和夫妇梦寐以求的日子啊。
所以说什么才是合适呢?
首先合适是需要时间证明的。财富的等价和兴趣爱好的相似只能证明当下时间的合适,这种合适其实对婚姻关系或恋爱关系也许会有帮助,但这有帮助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也许在度过了愉快的第一个月后,情侣们就慢慢的发现,彼此靠近却无法体会到更多的美,而是发现了更多无法忍受的缺点。这样的关系是最终往往会以失败告终。当然,也许从那些传统中门当户对的目标群体里下手,我们更有可能会找到那个经历过时间考验的合适的人,但那个最合适的人,在最合适的时间,以最合适的方式出现,在这茫茫人海中又是一个多大的概率呢?所以,一个经历了十年的时间,经历了无数人的反对和不解,经历了数年异地又数年同居的感情,又有谁有资格说不合适呢?
第二合适的人会变得越来越合适,而不合适的人,即使在刚开始看对了眼,也会最终走向不同的岔路。我们共同的经历,让我们变成了彼此的依靠,让我们更加理解对方的笑点,痛点,烦恼和快乐。我们逐渐从两个人变成我们,我们有了共同的狗宝和猫宝,有了共同的房子,共同的财产,共同的话题等等。甚至在长相上我都觉得我在默默的向你靠拢。这一切的一切都为我们的感情添砖加瓦,成为我们的羁绊,而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合适。还记得刚刚同居的日子吗?我们一直在吵架,我嫌弃你脾气不好,你嫌弃我贪玩打游戏。那一段日子是感情最危险的日子,也是真正考验我们是否合适的日子。我们没有走远,我们帮助对方变成了更好的伴侣,变成了更适合自己的人。我很开心,也很庆幸。
总的来说,我一直都相信我们的感情基础非常的坚固,我们也在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你要问我,前进的路边有那么多野花野草,也许会比你手上的花草更漂亮那怎么办?我会说,我手上的花,早已经变成果实了,它可以让我在饿肚子的时候充饥,那样的意义已经不是一个野花可以比得上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