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阿里缩招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大家纷纷怀疑是否互联网的寒冬已经到来。笔者身为一个危机感较强的IT从业者,在此讨论分析一下这件事。
1.阿里为何缩招?
坦白说,缩招是意料之中的。马云在上半年阿里北京研发中心年会上讲过,出一个进一个。虽然这句话是说社招,但校招难免受到波及。但阿里HR在之后声称要招3000人,和马云讲话精神不符。个人猜测有两点原因:1)阿里管理层团体此时还没有拿定主意缩招 2)出于社会形象、公关、股价考虑,先画张大饼,稳定人心。
2.这件事的处理方式?
高调画大饼,之后缩招到400的宣称,不管是出于利益考虑,还是从公司形象营造来说,并不是特别好的招数。建议的处理方式有二:1)不要定死招聘宣传,最后的招聘数字,除了本公司HR之外,实际上没人能够核查。宣传上可以说保持招聘规模,根据公司需求调整,也不至于落得失信形象。2)不要画饼,一家公司的人才战略在两三个月内突然大转型是不可想象的。既然从一开始就有缩招意向,那就低调行事,不画饼就是了。
3.阿里的风格像技术公司吗?
很遗憾,阿里和腾讯、百度风格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价值观、HR掌权、商业氛围浓厚是阿里与生俱来的基因。IT工程师可以为了自己的目的去阿里,但要接受的氛围可能不那么纯粹技术了。
4.其它公司如何?寒冬有没有到来?
据目前的消息看,腾讯没有缩招,依然保持了2000左右的校招规模,但某些游戏和运营部门有所缩减。百度没什么动静,要静观后效。
关于寒冬:如果是说资金紧张、经济总体趋势下行,其实早就开始了。去年以来,国内GDP增长在放缓,房地产不景气,影响了其他行业。而多数制造业在互联网大潮中都没有得到明显的红利,制造业的利润一向是微薄,走量的。最近的股市崩塌也造成了一系列资金紧张。互联网行业本身并没有强劲的盈利能力,它属于媒介、服务业。如果整体趋势不行,则难免波及互联网。
期待:制造业或许会积极拥抱互联网,升级产业,带来转型契机。目前娱乐业,如电影、ACGN依旧发达,并且呈增长趋势。
5.应对?
学生:提高技术,迎接更激烈的竞争,尽量加入抗风险能力高的公司。目前创业公司拿投资可能会比较艰难,谨慎加入。
职场新人:过了试用期的,本年度基本平稳,无非是薪资不涨。没过试用期的,公司估计很大概率上也不会耍流氓,除非是要倒闭了。当然,如果想变相裁人,试用期考核也是一种耍手段的方法,还是要小心,做好准备。
职场老油条:这部分应该不需要担心,哪里都缺高端人才。只要不是老白兔,以往表现在中上等的人物到哪里都有工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