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会遇到这样两种完全不同的人。
在大家一起讨论一件事情的时候,领导的话还没有说完,有一种人马上就会跳出来说,好好好,对对对,领导说的非常好,我之前也是这样想的,这件事情我来帮助您来干,一定能干的非常好。
等到真正开始做的时候,他就会各种开小差,以自己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不顾集体的前途。
还有一种人,会认真聆听所有人的发言,理解所有人的观点,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不盲目从众,却也和大家每一个人的关系都很好,工作上也差不了。
这两种人孔子已经在几千年前就点明了。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君子能和周围的人保持融洽的关系,但是也能在人群中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不盲目附和。
小人只想自己和别人观点一样,没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不能和周围人有融洽的关系。
其实好多人都是内心很有原则,最后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保持自己的本心是需要很高的智慧的。
北宋两个著名的人物,司马光和王安石。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现在家喻户晓,他从小就聪明伶俐,性情温和,一直做到了北宋的宰相的位置。
王安石是著名的诗人,与苏轼等人并列唐宋八大家之位,本人非常有才,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也做过北宋的宰相。
司马光和王安石生活在同一年代,但是却是政敌,两个人你方唱罢我登场,轮流做宰相,相当的不对付。
两个人的治国方针不同,彼此都觉得对方的言论荒谬至极,两方明争暗斗,用各种手段想把对方搞下台。
结果司马光败下阵来,王安石大权在握。
皇帝想要处置司马光,询问王安石的意见,王安石却对司马光大加赞赏,成其为:“国之栋梁”,对他的人品、文学造诣、能力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因此,司马光能够在政治斗争失败后,还能够全身而退。
风水轮流转,王安石因为大力推行改革,冲动了许多人的利益,朝野动荡不安,最终皇上把王安石给罢免了,司马光再次出任宰相。
墙倒众人推,王安石被很多人弹劾,落井下石。
皇上询问司马光的意见,大家都以为司马光会好好把王安石一顿好贬,没想到司马光说王安石胸怀坦荡、忠心耿耿、有君子之风。
皇上听了之后,说了一句话:卿等皆君子也!
王安石与司马光虽然是政敌,但是彼此都是只针对事情,而不会针对到人。
真正的君子内心有自己的原则,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底线。
小人之所以相互勾结,是因为他的心里有小利,为了利益而做出了一些违背原则的事。
而君子是胸怀坦荡的,无私无己,所以能够秉持原则,与大家关系都很好。
君子是对一个人极高的评价,如果能做到和而不同,那么便是离君子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