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经济内生动力不足
上海每一年富人固定投资比深圳高出一倍,但是经济增速却远远落后于深圳,上海的经济是靠投资拉动的,而深圳的经济是民营企业拉动起来的。两座城市的经济结构不同,决定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悬殊。
对政府的投资过度依赖,这是上海的硬伤,上海的成长很少依赖市场,较多是依赖国家的倾斜扶持,或者靠行政力量的垄断经营。这是一种非良性和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对于上海,深圳的企业更多是从草根阶层发展起来的,事实证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往往可以产生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例如华为、腾讯、大疆创新、比亚迪、万科、恒大、平安、创维、TCL、康佳等企业,都是在深圳崛起的。其次,深圳企业竞争力,不仅体现在那些优秀的知名大企业身上,更体现在无数有竞争力的小企业身上,作为民营企业的集大成者,深圳是创业和创新的天堂,自古以来,“山寨企业”就比“庙堂企业”更具有活力和创新。
市场环境与法治环境
深圳的崛起得益于香港的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在国家给上海和深圳的形象定位中,金融中心是唯一重叠的,虽然上海成为我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外表上看,已经抢占先机,但是有名无实,首先国有四大行的总部在北京,不在上海,同时,建设金融中心并非行政力量的堆砌,而是制度建设和市场主导,深圳目前的法治环境比上海好得多,目前现金交易、企业之间的交易最频繁的城市不在上海,而是在深圳,上海缺乏只只有的市场环境和优良的与国际接轨的法治环境,很那成为一个高效的金融中心。这一点,在深圳却做到了。
在未来,深圳经济是否能够超过上海,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上海要弥补市场化的缺点,调整自身的经济结构,给予民营企业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才能使上海重新获得活力,才能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此文章为房短财经原创!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