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关系中,有一类人被我们誉为人畜无害,因为他们不会对任何人产生威协和伤害,永远是和颜悦色,看起来,这种人似乎永远不会有负面情绪,也不会生气。
事实上真是这样吗?
其实,这只是一种表象,表象下有属于他们特有的逻辑。
这类人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情感逃避型“好人”。
我继续为大家分享《取悦症 不懂拒绝的老好人》
1
情感逃避型“好人”,其取悦症主要是因为逃避令人害怕和不安的情感而导致的。
在他心里,没有什么比他人的愤怒、敌视、冲突和对抗更让他恐惧和不安,而顺从和讨好他人能有效的防止冲突,转移他人的愤怒,避免跟他人对抗。
在获得他人短暂的赞扬和感激,以及对消极情感的逃避的强化下他的取悦已经变成根深蒂固的习惯,因为他相相它能保护他免受愤怒和冲突的威协。
取悦者往往会先发制人,一旦发现他人一点点不愉快的征兆,立即用取悦行为,比如对别人说“行”、满足别人的需求或自己承担过错等,试图预先防止人们表达他们的愤怒,他会在他们可能伤害他之前让他们高兴。
事实上,这些应对策略是有缺陷的。
尽管他认为取悦有保护作用,甚至有利于维护亲密关系,但实际上,对于那些渇望跟他加强亲密关系的人可能会怨恨他的策略。他的先发制人的取悦,可能会被接受者看成是操纵、胁迫和控制。对他们来说,执著的当“好人”和回避冲突,就像是一种被动功击手段。
取悦虽然短期内避免了冲突和焦虑,时间一长,它反而引发愤怒和冲突。从长远来看,他的取悦习惯只会加深他的恐惧,
因为他一再的用取悦来逃避愤怒、冲突和对抗,从来没有机会去学习处理这些困难情感的有效方法,也很少经受他所害怕的这些消极情感,所以他对它们的担心和焦虑会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
就像一个害怕水而从未学过游泳的人,这个人会避开一切可能靠近水的情境,时间一长,因为一再逃避,他缺乏接触水的经验,万一哪一天掉进了水里,对水的恐惧很可能导致致命的惊慌,他会拚命挣扎,会呛水,甚至会溺水而亡。所以他对水的恐惧会变成必然实现的预言。
2
当一个人在生活中躲避可能会要求他帮忙的人时,取悦症就已经控制了他的生活。作为一个取悦者,他无法对别人的请求说“不”。
在本想说“不”时,还是不得不说“行”。因为他害怕拒绝会让对方生气,甚至不喜欢自己。或者他可能会担心拒绝别人会显得自私、懒惰或冷漠。
然而,他没能意识到的是,在他既无时间也不情愿的情况下给人帮忙,会让他产生更艰难、更危险的情感。
在他说了“行”之后,甚至在他还没有满足别人的请求时,他的内心就已经充满了愤怒和怨恨,因为他感到对方在操纵他,在利用他的不敢说“不”的弱点。
同时,他还会感到羞耻和内疚,觉得自己不该怀有愤怒和怨恨,因为这类情感是取悦者的禁区。最后他不得不承认问题在自己身上,于是采取了“更安全”的方法,把愤怒、责怪统统对准了自己。
愤怒会加深恐惧,像很多人一样,他可能对愤怒的本质有错误的印象。
首先,他可能把愤怒(情感状态)当成了攻击(行为)。
攻击包含蓄意伤害别人或蓄意破坏某物的意图。
取悦者对愤怒的恐惧是基于这样的预期:愤怒总是会导致单方面的攻击行为和人际冲突。
在某些情况下,愤怒的确可以导致攻击,但这不是必须或不可避免的。
第二个错误印象是,觉得愤怒就像一个开关。按照这种不准确的两极化观点,一个人要么冷静,要么就是火冒三丈或勃然大怒。
这种非黑即白的愤怒观是完全错误的。相反,愤怒会根据唤醒程度而逐浙发展和升级。
对愤怒的恐惧跟另一个更普遍、更模糊的恐惧有关,那就是对失控的恐惧。这个错误印象是,当愤怒激发时,最终会对自己的情感和情感表达失去控制。
事实上,愤怒的发生有四个阶段,也是可以有效管理愤怒的。
取悦者之所以对别人的愤怒感到非常害怕,一个潜在的原因是他担心自己会被惹怒。一想到自己可能要发泄愤怒就感到不安,最可怕的他相信怒火必定会导致失控。
作为取悦者,压抑了太多需要释放的愤怒,但他有先人后己的原则,跟怎样表达自己的愤怒相比,怎样应对他人的愤怒更重要也更困难。
否认和压抑不会让自己的愤怒减弱或消失,长期压抑愤怒会产生强烈的沮丧。
沮丧会导致攻击,这是一个心理定律。过分压抑实际上是盛怒爆发的一个主要原因。
取悦症者对愤怒的恐惧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种恐惧最深的根源在于童年的心理创伤。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暴躁易怒的父母可能会变得非常可怕。
施虐父母的成年子女也可仍然是受害者,年幻的经历让他们形成了顺从的取悦性格,以掩盖自己潜在的、可怕的愤怒。
取悦者对自己以及别人的愤怒的恐惧,可能会驱使他们愈发努力地讨好别人。
3
事实证明,恶语真的能伤人。
身体上的伤痕可以愈合,而心理、情感或言语虐待所造成的伤害却可以持续一生。
在心理虐待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受到恶毒的语言以及情感虐待的恐吓和惩罚,因此,也可能终生背负对愤怒的强烈恐惧。
当有人因为愤怒说了伤感情的、残酷的或贬低的话时,他就可能会给对方造成心理伤害以及对愤怒的恐惧。
儿时或长大后遭受情感虐待的取悦者,会对言语的伤害潜力变得极为敏感。
那些遭受过言语虐待的人,可能本身也会变得在言语和情感上虐待别人。
有些人会把他们的愤怒和攻击动机隐藏起来,假借“绝对诚实”进行一种特殊的情感虐待,更多的泄露了说话者的愤怒、挑衅和嫉妒,而不是他的“绝对诚实”的品质,不顾对方的感受,无端的伤害对方,这有可能是一种人格缺陷。
取悦者往往是这种“诚实”攻击的对象和受害者。
敌意还可以以取笑的形式来伤害取悦者。
取笑的本质就是怀有恶意的。
告诉一个人别把取笑当真非常令人费解,这就像是告诉他被人扇耳光了不要叫喊,因为打人者只是为了“好玩儿”。
一般情况下,取悦者会大大高估任何特定问题升级为冲突或恶化为情感危机的可能性。
害怕伤害别人的情感,或者害怕激起愤怒或反对,认为别人肯定会做出愤怒的或攻击性的反应,这种扭曲失真、言过其实的猜测是取悦者不敢说“不”的一个主要原因,使他不敢捍卫自己的权利,不敢照顾自己的需求,不敢采取其他很多果断健康的行动。
仅仅是察觉到敌意或消极情感的阴影,就下意识地启动取悦于人的逃避策略,因为逃避大多数的冲突,他几乎没有机会验证他的猜测是否准确,也没有机会掌握应对消极情感的恰当方法。
4
取悦者总是竭尽全力地避免冲突,但在人际关系中逃避冲突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会让关系变得冷淡,削弱亲密和信任。
冲突和冲突的解决是个人成长和关系发展所必须的,如果希望人际关系向前发展,这必须面对冲突。
因为逃避冲突,出于善意的取悦实际上可能在伤害自己极力保护的人及与他们的关系。
冲突的升级是可以预见的,有三个层次:跟行为有关的冲突;跟描述关系特征的原则、价值观及规则有关的冲突;人生攻击(个性、心态、意图等)。
冲突是无法逃避的,也不可能让自己的人际关系与冲突绝缘。与其逃避,不如学习阻断冲突升级,让关系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5
当你无处可逃时,只有转过身来面对。
你需要知道的是:
你学会了害怕愤怒和冲突,你当然也可以克服或忘掉你的恐惧,重新学习应对愤怒和解决冲突的有效方法。
用取悦来逃避冲突和愤怒,可能会让你的恐惧变成自己实现的预言。
想要减轻你的不安与焦虑,要学会有效应对你所害怕的情感体验,必须先适应它们。
学会明确、坚决、直接的表达你的愤怒。
你没有责任控制别人的愤怒或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