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80后、二婚、有两个儿子,
一个刚上小学,一个半岁正嗷嗷待哺。
现任老公待我如宝,天天像伺候太后一般伺候我吃喝,我让干嘛就干嘛,他老这么惯着我,有的时候我都会反省自己,是不是对他太过分了!不过,他说他爱我,就要把我宠坏,让我这辈子只能沉溺在有他日子里。哈,多老套的台词,却受用的很呢!
昨天,收拾停当躺在床上准备刷手机,给老妈打了个信息,问了下大宝今晚写作业的情况,结果却成了吐槽大会。。。。。。
本来是老妈吐槽老爸的,说他脾气不好云云,我宽慰了几句,话锋右转向吐槽我妈。
其实也不算吐槽吧,因为我二婚没有婆婆,生完孩子月嫂走后都是自己独自带娃,加上俩儿子多少给自己增加了不少心理压力,所以一直从怀孕开始,整个人都是负能量爆棚,敏感到不行,旁人是说不得我一句,比刺猬还刺猬。那时候就满肚子委屈,经常哭,因为我弟家的娃也初生不久,爸妈的老古董思想多少还是有,觉得自己还在工作,孙子都是我弟媳的家人再带,所以,从我怀孕开始,就没怎么过问过我,甚至因为我家大宝,我妈跟我还经常吵架。也许,她有她做婆婆的想法,而我也有做女儿的考量,致使我们母女之间的关系一度恶化!
啰嗦了这么多,其实我只是觉得,自己跟父母已经没法沟通了,每每想倾诉一番,却总是以对我想的一顿劈头盖脸的说教而闹得不欢而散。
我并不是一个抗拒与父母沟通的人,甚至这两年一直想拉进自己和他们的距离,毕竟从生完二宝后,和父母的沟通也只有每周末回去吃饭团聚的惯例了。
几年前,就自己工作的事情有些不顺心,就随便跟父母抱怨了两句。
本来也没期待从爸妈那里得到什么解决方案,只是想听几句安慰——这些年,工作生活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面对事情也都习惯了,似乎也只有在面对父母的时候才稍微露出柔软的一面。
结果爸妈不但没有安慰,反倒劈头盖脸的责问我:“工作不顺利,是不是你不够努力、抗压能力还不强?”
“为什么不从自身找原因,总要强调一些客观因素?”
到最后演变成“一开始是你自己坚持的,也不是我们逼你的!”
我气的憋屈,却又懒得再多做解释和反驳。一次谈话就这么不欢而散……
事实上,父母对我的工作环境跟内容不甚了解,这些责问只是下意识的反应。
诸如此类的谈话过后,我在心里对自己说, 以后不会再跟他们诉苦了。
最近在看芒果台的《我家那闺女》,焦俊艳在节目里和父亲聊天,平时她和爸爸沟通得少,她说,“我跟你们说完之后,你们也替我解决不了那些问题,然后你们还要问很多很多问题。”
爸爸说,“如果是幸福,你分担给我们,那我们大家都幸福。”他不理解,为什么她的痛苦就不能让父母分担,这样她的痛苦就只剩下一半。
焦俊艳回答,“痛苦只要你听,我会得到双倍的痛苦。”
我特别理解她这种说法,简单一点说,如果和父母诉说你在现阶段的痛苦,而在他们对你的生活不太了解的情况下,以自己的人生经验来揣度、猜测,依此得出结论,不是让你再多解释一百个问题,就是开始指责你为什么会让自己处于这种境地之中。
这种情况,对解决你自己的问题,没有任何裨益。
焦俊艳说的“双倍痛苦”,第一份痛苦是你的痛苦本身,而第二份,是父母对你痛苦的不解甚至责难,衍生出来的痛苦。
不知道你们和父母之间有没有过这样的对话:
你抱怨工作累,父母说,“你就做那点工作,有什么累的?你一不用养孩子,二不用养我们,我们那时候一个人要做几份工,也没见喊累的,现在的年轻人就是吃不了苦。”
你难过地结束了一段父母看好的感情,他们说,“怎么动不动就闹分手?有什么问题熬熬不就过去了,我们那时候不都这么过来的吗?”
但你是真的吃不了苦、对待感情随便的人吗?
其实你自己知道,并不是。在父母的认知里,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便是没那么难的,但你们身处的时代和环境都不一样,他们的经验早就无法适用到你们身上,带着认知错位和偏见来处理问题,当然只能越忙越乱。
我们去向别人倾诉的本质,不是真的希望能把痛苦转移、让对方也替我们分担一些烦闷,而是为了确认“真的有人站在我这一边”。
在身陷泥淖、危机四伏的处境里,我不想听你反过来责难我,而是能拍拍我的肩膀告诉我,没关系。
被倾诉的那一方可能还不太明白,愿意和他们诉苦的人,是因为非常依赖他们才会愿意说出自己的愤懑和软弱。
如果倾诉得不到回应,很多人到最后就不想再说了。
有什么情绪都学着自己消化,学着对每个人说“我没事”。
并不想单纯去责难为什么我们的父母没办法理解我们的痛苦,毕竟你曾经也许同样想过,为什么他们喜欢纠缠于家长里短这样的“小事”、为什么他们就是没办法接受我们所提到的新鲜事物——其实我们也没办法理解他们的痛苦(而他们向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也许是“家里电视怎么调回去,你教教我”)。
在一起共度的短暂的时光里,我们都试着用同理心来和对方相处,虽然没办法真的把痛苦减轻到一半,但对于你们彼此来说,又有了一个人愿意站在你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