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不怎么关注简书的热门话题,因为一般的“爆文”就跟“爆”文一样,爆了,就没有下文了。但是像有深度思想的这类爆文依旧会历久弥新,只是问题在于,越是有深度,越难成为爆文罢了。既为哲思的编辑,那么哲思的爆文,当然也看过 ,只是昨晚看文时忽然意识到这些哲思热门文章多是以“读书”与“书单”的形式出现的,而且看着看着竟然由兴奋逐渐感觉到了“愤慨”,我从不自称什么文人墨客,只是爱好者而已,但文人那股酸劲儿在那一刻竟潜入我的身体,化作一口浓痰,实在是不吐不快。所以挑出一些文章又仔细阅读了一遍。
想要学习的人希望有一份书单的出现,懒惰的人也希望一份书单就能让自己变得“博学”,读过一些书的人也希望从别人的书单中找到共鸣,深读书的人也想看看是否能找到更好的书单。自然而然,书单便成了热门,而越是热门就会越来越热。从哲思专题的这些“热门”来看,喜欢哲学,愿意亲近哲学的人还真不少。毕竟,找到一份“哲学书单”就像是拿到了走进哲学大门的钥匙,但这把钥匙打开门后也许是晋升之路,也可能是深水沼泽。当然,也可能把钥匙拧断也打不开门。
以下观点囿于哲思专题“热门文章”之内,当然具有局限性,而且也是个人观点。但是有局限性才能激发读者站在全局而宏观地做出判定。
哲思“热门”
一、热门排第一的是来自冯小欢的文章人生必须面对的三大问题,读完后可能会消除你80%的迷茫
乍一看,像“标题党”,但实际上是推荐了一本书,来自于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这是不知不觉将读者带入深思的节奏,既非书评也非书目简介,而算得上是一篇读后感。从阿德勒“人生意义”的角度引发思考,而后使读者可以“消除迷茫”。
作者开篇就提到了遇到这本书时的心情就像是尼采第一次读到叔本华的作品一样:“我属于叔本华的那样一些读者之列,他们一旦读了他的第一页书,就确知自己会读完整本书,倾听他说过的每一句话。”不知是作者有心,还是我这个读者有意,在开篇看到了一种迹象:因为阿德勒所开创的“个体心理学”,是接受了叔本华“生活意志论”和尼采“权力意志论”后,改造了弗洛伊德心理学而产生的,也许这种迹象会是一种指引。
本篇文章,作者主要以《自卑与超越》的第一章:生活的意义,由此作为重点展开思考。以“生命的意义就存在于绝对真理和绝对错误之间。我们能做的,就是区分哪些更为正确,哪些更为糟糕,那些更好的解读有着怎样的共同特征,那些不太如意的解读又有普遍缺乏那些东西。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普遍标准,进而有助于探寻我们的问题。”为全文核心,引出阿德勒关于人生将面对的“三大问题”。最后指出了一个价值问题,实际上就是人生在世要有自己的价值,而价值的实现需要在社会中才能得到体现。这样才会使自己的人生不迷惘而变得有意义。
作为对《自卑与超越》的推荐,此文只是要做一个引子,也是一篇有深度有思路的好文,而剩下的问题则需要读者自己去阅读才能真切感受。自卑的本质其实就是对主体的否定和怀疑,是由自身弱点而引发的心理。我们有时也会怀疑自身的优势,这都是由于我们把本应该肯定的东西当做了否定的东西而造成的。要超越这种自卑,首先便是要了解“人生的意义”,而后便是要正视自卑,看到“环境”的作用,并适当展现自己的个性与积极适应。希望此书也能真正帮读者走出“迷惘”。
对于一般读者而言,如何理解这种“读后感”式的“书单”呢?如果对此文提到的“人生意义”感兴趣,那么才会去读原本,而原本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当然会有弗洛伊德,因为阿德勒的思想必然离不开精神现象学的大师弗洛伊德。在此之后又会发现还有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便是“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荣格,并以此类推。由点及面再到体,便是如此。由这一本书,读者便会梳理出属于自己的书单。
二、热门排第二的是来自乐之读的文章书单征文 | 二三十岁,这些书让我的人生观走向成熟
要说在简书中要我推荐一位写“书评”的作者,那么乐之读将是我的首选。他很好地诠释了了“文史哲不分家”这几个字,其阅读之广,写作之深,确实值得我辈学习。这份热门的书单也是一篇高质量的书单。如果没有机会行万里路,那么就沉下心来读万卷书。就像康德,基本上没有离开过自己出生的那座小城,但却能知“天下事”,却能在哲学史上成为里程碑式的人物。
人生观,是观人生的一种态度,一种视野。此文题目正是抓住了读者对于“人生向上”的一种追求,像作者说的那样:“只要我们不停止思考,人生观就会一直处在变化的状态中。新的知识的摄入,更成熟的思维能力的形成,都会让我们的人生观更新换代,甚至是推倒重来。人生观的改变,可以是渐进的过程,也可以是突变的顿悟,这些改变溶于日常琐碎和思绪的瞬息万变中,甚难记录。”
此文书单共分为七类:启蒙类、文学类、科学类、哲学类、幻想类、投资类。每篇文章的介绍简短而清晰,使人一读便能抓住重点。此处只节选其中的哲学类加以说明,一来在于本文重点是关于“哲学”,二来在于才疏学浅,精力有限。文中推荐的是加缪的《西西弗神话》。关于这本书,乐之读首先就抛出了加缪的“荒诞哲学”,虽然没用到过多笔墨,但表现出了加缪哲学的核心特点——“荒诞”与“反抗”。
《西西弗神话》是一本有意思的作品。有一个故事是说: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由于太过于聪明而引起宙斯的不满,被罚推巨石上山,需要使石头滚到山的另一边,但永远也无法完成,因为每当他即将推过山顶的时候,最后的一丝力量便耗尽,石头又重新滑落山底。西西弗的这种生活便是映射了我们的生活,西西弗的困境便是你我他的困境。我们为了生计而劳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像推巨石上山一样。那么西西弗上山是一种悲哀么,答案恰恰相反,因为至少有事可做,还要不断动脑想办法使之不会滑落。而下山的时候却是悲哀的,因为无事可做,便会有时间思考:“做这种无用功的意义到底在哪里?”西西弗的这种“清醒”正是对于痛苦与命运的藐视。“它唤醒意识与激发起随后的活动。随后的活动就是无意识地重新套上枷锁,或者就是最后的觉醒。”
之所以讲出这个故事,是因为故事具有天然的亲和力,能使更多的读者产生兴趣。那么看完这个故事以后,便要去思考书中的内容。萨特认为,加缪的这篇哲学随笔是打开加缪哲学的一把钥匙。看完《西西弗神话》,那么“荒诞三部曲”其余两部——《局外人》、剧作《卡利古拉》自然成为了接下来可以了解的作品。想要深入了解某位作者的思想,当然要尽量多的阅读该作者的作品,因为同一作者在自己不同作品当中的思想是相通的,许多不理解的文字会在该作者其他作品中找到答案。
三、热门排第三的是来自彭小六的文章小问题 | 读了跟没读一样是怎么回事?
这个······很遗憾,这个算是思想片段还是,我不太懂。读过后套用题目所言“读了跟没读一样”。实话实说,这个跟文章好坏没什么关系,只是我不知道这篇文章是在何时以何种方式进入哲思热门的。
哲学“书单”
紧接着来说说哲学的热门”书单“。既然是偏向纯哲学的,那自然就要严谨一些,因为有些会产生误导,也许作者是无意为之,但毕竟忠言逆耳利于行。
排第四的恰好是份哲学书单,但实在不理解为何热度如此之高。树大招风,所以会被评论,作者也莫要见怪。这是来自柯锦川的文章你需要读读哲学,几本令你智慧的哲学专著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开篇“学到智慧”确实不可苟同,可以“爱智慧”,而要做到的该是“转识为智”。再者,以列出评分的形式就像看电影,那是娱乐。要是既要娱乐又要学哲学的话,那不需要书单,只需要每天听个哲理小故事,然后干碗鸡汤,保证一整天神清气爽。要知道,越是深邃的哲学读物越是没有受众的。还有,哲学专著有很多,随便拉几本书很容易,但没有意义。恰好看到了心技一体在该文下的评论,刚好表达了我想说的话:“哲学和价值输出不是一对反义词吗?哪个哲学人会如此吹嘘“学到大智慧”呢。热衷于价值输出的人,通常不是政客就是教徒。学哲学不就是为了思考这些盲目口号的界线所在吗?当然,只是对自称学哲学的人才会有这些疑问和好奇。看你对每一本书的介绍,都不涉及细节,除了笼统地赞美感慨,就是粗疏的外部描述。如果不是在学哲学,忽略这个回复就好。”
接下来排名靠前的书单是来自于旧诗行的文章阅读真正的好书,能使你发生这样的改变(附部分书单)客观来讲,我也不知道这篇文章是如何被收录哲思的,只是不应该出现在这里。也许是因为那本《苏菲的世界》,多数小白都会选择这本书作为哲学的入门,谁都阻止不了谁看什么书,只是此书当个故事看看便好。就像此文在介绍这本书的时候冷不丁的来句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一样,很多读者肯定也会骂我凭什么这么说,黑格尔还说“存在即合理”呢!这就是诟病,切莫断章取义地把这当做自己学会了哲学。盆小猪在重读经典|这世间没有不死的灵魂,只有关于灵魂而不断出现的问题一文中曾诠释过:“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说明了“思”只能导致它自身的“是”,即思让自身由运动转变为是者,这个过程让思把自己封闭在自己之内。这个思被笛卡尔定义为灵魂。这个灵魂的情况符合本文问题描述的、具有自性的灵魂。因此,根据思的自我封闭,灵魂即使是作为人的理性、怀疑、精神或者意识活动,它的“实体性”的存在都不可能被人认知。进而可以这样理解:人所认知的灵魂并不是灵魂本身,而是被人自己定义和诠释的名为“灵魂”的符号。”如果有读者只是喜欢那些深邃而又高大上的句子,那么还不如直接去关注另外一个热门文章的作者,因为这一路文章的风格便是名人名句,这样相对而言还更加系统性,也许还能增加部分读者对于哲学的兴趣哲学诗画。在热门中有篇专门写《苏菲的世界》,喜欢的可以笼统的感受下《苏菲的世界》|带你入门的哲学书。
推荐“书单”
以下所推荐的,是书单与书评应有的姿态。
一、来自心技一体的两份书单一份从入门到高阶的哲学书单、一份书单,读懂中国哲学
这类书单属于中规中矩的书单,就像一位长者最为诚恳的建议。这种严谨的书单,不仅梳理了哲学读物的类型,其分类与进阶的本身,不经意间就透露出了学习的方法。前文当中,举例说到了《自卑与超越》与《西西弗神话》所引发的读哲学书的方法,归根结底便都会落到“哲学史”上,而“哲学史”恰恰又是入门哲学的起点。诸如其他热门书单哲学入门书单种种,开篇便随便扔上一本“哲学史”,也许是作者刚好看过的一本,这是极不负责任的。因为“哲学史”种类繁多,版本各异,要知道,关于哲学史,不同的作者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立场,使用不同的哲学词汇,外文与古文的不同释意,都会造成不同的理解。所以要让读者在选择哲学读物前,就要让他们知道自己读的到底“是什么”。
二、来自希臘智術史的书单一份绝对靠谱且读得下去的哲学入门书单
这类书单,就像一位好友给出的推荐:“朋友,学哲学么?跟我走。”这份书单没有从“专业化”哲学著作出发,而是以“兴趣类”将读者引入哲学。就好像先读尼采的文章,尼采的文章是最富有文学性的哲学文章,比如文中推荐的有《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人是一条污水河。你必须是大海,才能接受一条污水河而不致自污。”、“人是一根绳索,系在动物与超人之间——一根悬于深渊之上的绳索。”、“你这伟大的天体!假如你没有你所照耀的一切,你的幸福何在!”、“真的,我们爱人生,并不因为我们习惯于生,乃是因为我们习惯于爱。”想必这些动人的句子一定会让读者对哲学有新的认识。还有书单中提到了笛卡尔的《谈谈方法》,该作者也写过关于此的优秀书评笛卡尔的《谈谈方法》究竟谈了什么方法?
这份书评,才是哲学读物评论该有的姿态。不浮夸,不盛产“思想”,不输出“价值”,只是深读后与自身思想相融合的记录。引用拥有思想宝库的盆小猪的评论来讲,就是:“结合佛学的立场,却不因自己的观点而改变书中本来的意味,旁征博引,让人叹服。”之前由心技一体在哲思群专门做过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简史》的十几节分享课,还收到不错的效果。所谓经典,那就是经典,我们每个人虽不能“为万世开太平”,但“为往圣继绝学”应该可以当做一种目标去争取吧。
备注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
学习哲学,就像是埋下一粒种子,而每个人的兴趣点就是各自埋下的种子。了解这粒种子,才知道将来会长成什么样,像根茎一样越扎越深,像叶子一样越来越茂盛。当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才穆然发现,这棵树原来就是哲学史,而且树木还会生长,还会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