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暑假,教师成长学院“建刚班”的学习,燃起了我似火的热情。半年过去了,这股浓烈却像香醇的美酒,越是长久越是余味悠长。“千万别贪多,‘办作文报’、‘作后讲评课’、‘指向写作的阅读课’,不能都做,选一个脚踏实地地去实践,一定会有收获。”管老师的叮嘱犹如绕梁余音,时时回荡在我耳畔。可我还是贪多了!在我的课堂上,我努力实践着“作后讲评”和“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因为我真的有点儿迫不急待了,但我也暗暗提醒自己,虽多但不敷衍。
一开始上作后讲评课,总找不到感觉。明明改得很认真,做了详细的记录,可是总觉得讲评得不到位,太多太繁。问题出在哪呢?我又打开了暑假的听课讲录和《管建刚与后作文教学》,重新回顾、梳理。哦,原来是没有对问题归类细化!就这样边实践,边学习。一周、二周,一个月,二个月,慢慢的同学们了解了“大头病”、“缺心眼儿病”……;渐渐地孩子们改掉了“我想病”、“关联词病”……;孩子们纠正了平时不注意、却常犯的问题,学到了作多作文方面的技巧。我也找到上作后讲评课的自信。我的作文讲评课,也越来越受同学们的欢迎。
“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实践起来才知道,功夫在课前,在课外,在文本的深度解读中。经过一节又一节课的磨练,总结,再尝试。一学期的实践摸索,终于取得了进展。我执教的《蒙娜丽莎之约》一课,在学校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中,得到了老师、学校领导们的一致好评。
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2018年我还要在“讲好阅读课”、“讲好作文课”这两方面认真实践。同时还要在“读”上下功夫,再认真研读一遍管老师的理论丛书,让理论与实践结合,脚踏实地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