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夏到秋分,一年中有一段长长的时光和裙子相恋。当然,冬天也可以穿裙子,但对于四季分明的中原来说,冬天穿裙子那真是美丽冻人。早过了青春如火不知冷热的年龄,裙子只能是夏秋的痴恋。
大概多数女人都是这样吧,包括小女孩。
从五岁开始,小姑娘就开始挑衣服穿。不再是给什么穿什么,而是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想法。甚至有时候会为这个问题纠结发愁:“妈妈,我明天穿什么呀?”我的建议常常不被接纳了,因为不管天气如何,小姑娘只有一个最爱---裙子。而且,在众多裙子当中,连衣裙是首选;在连衣裙当中,公主款是最爱。那些纱纱、蕾丝、腰带、蝴蝶结,是选择裙子的决定性因素。
不知从哪吹来的一股风,汉服悄然在大街上炫亮。起初见的时候,以为是开业庆典之类的活动使然。渐渐发现,汉服已然成为生活服装,大小姑娘一身轻纱,飘飘然若洛神,引来无数目光。五·一在唐韵小镇,小姑娘看见好几个着汉服的大小姑娘,略有慕艳意。这几天气温飙升,各式各样的裙子热闹登场。小姑娘放学回来,念叨谁谁谁的裙子可漂亮了,谁谁谁的裙子是粉色的还带个小包。看看六一快到了,干脆带她去挑个裙子吧。
穿上那件彩色纱裙,小姑娘眉开眼笑:这个裙子像汉服。又爱上了那白色的蕾丝公主裙。好吧,不管衣柜里有多少裙子,这两个裙子都买了。小姑娘欢呼雀跃。
每条裙子都荡漾着对美的渴望。我也曾经无比爱恋着裙子。向记忆深处探寻,竟记不起来小学时有没有穿过裙子。印象最深刻的是初一时候,平顶山的姑姑来我家,带了一包他们不穿的衣服。其中有一个大红的破了洞的鸭绒袄,还有一条紫色的裙子。这裙子成了我初中最美的记忆。那是一条尼龙布料的裙子,紫色和白色相间,松紧带束腰。记得那是一个周日下午返校,我去学校很早。穿着裙子觉得自己身轻如燕。寝室在二楼,我哼着歌儿把寝室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连楼梯都细细地擦抹干净。正干得不亦乐乎,教地理的朱老师上楼来,看见傻乎乎的我,说:“这裙子真漂亮!”我抿着嘴笑,干得更欢了。
除了这条裙子,整个初中阶段再没有其他裙子的记忆。那时候,穷是打在心底的烙印,节省是生活应有的样子。我的衣服要么是姐姐们穿小的,要么是妈妈亲手做的,或者从表姐那里打下来的。我在记忆中搜寻,除了这条紫色的裙子还有哪个?好像没有了吧。直到参加工作后,每月有一百六十五块钱的工资,才渐渐有了第二第三条裙子。但它们是什么样子,也不记得了。
我有些纵容小姑娘对裙子的喜爱。不缺失的童年,成年后才会有更从容平和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