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金玉良缘已定,而林黛玉之归宿,乃千古之谜。她日渐病笃,与宝玉无缘结连理枝泪尽早逝,这是原80回中可读出来的。但后20回被借阅者迷失,所以,她的归宿终不是作者原笔,高鹗续的又不像。我且从前80回按图索骥,探寻林黛玉的归宿,聊以释闷,不喜勿喷。
一是看判词,她交待了众女子运数,且越重要的越隐晦。林黛玉的是“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曲子未点明林黛玉花落谁家,但暗示了宝黛之恋无果。
二是袭为钗副,晴为林副。若要知林黛玉归宿,可从晴雯的结局探寻。《红楼梦》喜用谶语,越亲近的人乃至本人的谶语越有效。比如晴雯勇补雀金裘病情加重,宝玉直叹是自己的罪孽,晴雯睡在枕上嗐道:“好太爷,你自干你的去吧,哪里就得痨病了。”,又有一回斗嘴,宝玉气得向晴雯说道:“你也不用生气,我也猜着你的心事了。我回太太去,你也大了,打发你出去,可好不好?” 急怒中,宝玉提了三次回太太去,好打发了晴雯。晴雯的结局便是抄检大观园时因人毁谤,被太太以女儿痨为由,于病势沉重中打发了出去,几天后寿夭,符合《红楼梦》判词。
若照此推论,林黛玉将在贾家风雨飘摇之时,也因人言被有权势之人推出了贾府,既不能与宝玉联姻,更脱离了大观园安身之处。林黛玉和宝玉最大的谶语便是:“你死了,我当和尚去。”说了几次便是总纲,黛玉薄命夭折,宝玉果然悬崖撒手出家了。
第五十七回,薛姨妈的话暗示了宝黛婚事毁于外因:“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久有机会作了夫妇。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凭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处的,再不能到一处(分明在说宝黛)。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黛玉和宝钗),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宝钗已知是眼前的那个,那么黛玉呢?山南海北是个不得见人的去处,就像皇宫之于元春。癞头和尚交待过,宝玉不能早娶。若早娶,必是黛玉无疑,而日久多磨,才能生变,这与贾家招祸有关。书中支持金玉良缘的元春,这股来自宫中的势力,恐怕是这悲剧的先兆。
三是信物。书中写宝玉获赠蒋玉菡的汗巾,宝玉将之给了袭人,后袭人嫁于蒋玉菡;其二是北静王的念珠,宝玉送于黛玉。巧的是黛玉与袭人都是宝玉起初欲迎娶的女子,而二女均与宝玉无缘,这两物件又都出自北静王爷之手,曹公以此暗示赠念珠的北静王将与黛玉联姻。黛玉才貌双全,身份贵重,也需北静王那般秀丽贤王方不亵渎。更有宝玉着一身北静王送的渔翁装扮来探望,被黛玉笑为渔翁。宝玉说也送她一套,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了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脂砚斋批曰:妙极之文。使黛玉自己直说出夫妻来。却又云“画的”,“扮的”,却是隐含不吉之兆,所谓“画儿中爱宠”是也。“画儿中爱宠”原说的是崔莺莺,宝玉也曾以张生自喻,把黛玉比作崔莺莺,黛玉还戏说宝玉是银样腊枪头,便是宝玉保不住自己之意,宝黛的缘分注定如画像般一场空。
还有一节,叛将孙飞虎听说崔莺莺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便率领五千人马,将普救寺层层围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内交出莺莺做他的“压寨夫人”,大家束手无策。这崔莺莺倒是位刚烈女子,她宁可死了,也不愿被那贼人抢了去。
《红楼梦》中这叛将只怕是忠顺王爷,他先以贾珍和秦可卿乱伦,养小叔子的无德行为参了一本。为打开缺口,他又抓了深知贾府根底贩卖古董的周瑞的女婿冷子兴,冷一兴媳妇为赎出丈夫进献从妙玉处收得的珍贵茶杯。忠顺王爷顺藤摸瓜,查出妙玉乃一罪臣女竟被贾府庇护,又罪加一等,使宝玉获罪,甄宝玉在狱中与贾宝玉相见,临终赠玉。
而贾雨村以德报怨,既欲借此升官,又免受牵连之祸,好投靠忠顺王爷,参本奏上道出贾府更多隐情,私下里忠顺王爷得知林黛玉品貌无双,于是上奏派兵围攻贾府,威逼交出林黛玉。元妃病急乱投医,求助于北静王和南安太妃。北静王探望宝玉,宝玉自是一心记挂黛玉的,委托北静王好歹救黛玉出火坑,余者不消说。北静王为贾府求情,并获准带领冯紫英等解围,义忠老千岁一族全力协助。忠顺王爷虽暂退守,但威势犹在。朝廷欲平息事端,命贾府交出一女子议和。妙玉为救宝玉出火坑,不得已明珠暗投,做了忠顺王爷的姬妾,肮脏风尘违心愿,忠顺王爷退了兵。此所谓隔着世仇,两人终究做了夫妇的。
北静王有功,皇上御赐林黛玉为其侧妃。王夫人具告元妃宝黛旧情以闻,不欲节外生枝。元妃亦自感贾府危机重重,无暇为黛玉求情。七十回,黛玉初为“桃花社”社主,所填柳絮词是为隐喻: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粉堕百花洲,说的是出生地在苏州。香残燕子楼,燕子楼原为唐朝贞元年间,武宁节度使张愔为其爱妾、著名女诗人关盼盼所建的一座小楼,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幽独块然,于今尚在。影射北静王金屋藏娇,然而黛玉终究思念太甚,泪尽而亡。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自叹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漂泊无依,与宝玉空有深情。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可叹你今生何处是归宿?柳絮被东风吹落,春天却不闻不问,任凭其四处飘泊,忍心其长久不归)。这大约控诉元春,因她无视黛玉的飘零。
同为咏絮,宝钗《临江仙》的下半阕——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同一个变故,却给宝钗带来了好姻缘。正是:玉在椟中求善价(黛玉),钗于奁内待时飞。时飞是贾雨村的字,钗黛两人由他牵引着出场,而宝钗更因他告发贾府的大祸事,义忠老千岁有功,又与薛家亲厚,直上青云。
第七十回后文写放风筝一节,林黛玉原禁不得风吹,却主动提出在大风下放美人风筝。就如大祸临头,她却为贾府和宝玉做了权贵的牺牲品。她一生身心两病皆因宝玉起,放风筝是想放晦气,线虽尽黛玉不忍剪断,倒是众人劝说剪了。此是黛玉不愿奉旨成婚远离宝玉,形势所逼众人来劝服,黛玉病势越发沉重,等不及见宝玉最后一面。病根固然去了,命亦不久矣。
接着探春的凤凰风筝与“不知哪来的”又一个凤凰风筝(妙玉)绞在一起,接着又加进个喜字带响鞭的风筝(元春),三下不能分开将线扯断了,飘飘都去了。这风筝占的是婚事,且将有两个王妃。这是贾府事发,不但家务内事被攻击,长安原任守备等状告王熙凤受赃婚致人命一系列恶行,元春受牵连终被告倒身亡。为平众怒,南安太妃一族提出派探春远嫁海外和亲将功折罪,获恩准探春远嫁。
贾宝玉因此大赦,自觉愧对黛玉深情,但势薄力微。好在北静王获知宝黛旧情,终以礼相待。黛玉深知与宝玉联姻无望,泪尽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