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男 梨花深处有真情(第十七章)
我们马不停蹄联系车辆,准备出门带的饮料、食物……为去市里公园做准备,孩子们天天在兴奋中盼望着星期天快些到来。
转眼就是星期天了。
早晨,我们早早醒来,打开门,一股清凉湿润的空气迎面吹来,空气里氤氲着青草味,我不由得深深呼吸了一下,“老师,还不如我们起的早,你知道昨天晚上下小雨了吗?”一个小女孩的声音响起来,呀?门外竟然站着好几个女学生,她们背着包,静静的站着。看到我开门,才叽叽喳喳的说话:“老师,我早就睡不着了,公园里的景色肯定漂亮极了,我兴奋的睡不着觉了。”
“孩子们,咱们校外面的风景也很美,城市里的人还要到咱们农村赏景呢。”我高兴地说到。
已到孩子们说笑着,清脆的声音传的很远,其他的孩子们也缕缕续续到来了。男孩子主动抢过我们手中的书包,几个男孩子飞快的跑向校外,穿着花花绿绿衣服的女孩子们追赶着他们。性格活泼的孩子拥着我们往外走,几个性格腼腆的孩子跟在我们身后,真觉得自己是载誉而归的将军。
来到校外,湿润的路面上仿佛有细密密一层水坑,空气里有淡淡的泥土香味,一片碧绿直逼眼底,梨树林经过小雨的洗礼更加翠绿了,每一片叶子都泛亮,整个世界都亮起来了。
车迟迟不来, 有的孩子烦躁了,着急的抱怨司机。“秀秀,赶紧给司机打电话,看看什么时候到。”我提醒秀秀。
翠娟清点人数,“我们组全了。”“我们组也全了。”随着五六个小组长报告声,翠娟向秀秀报告学生到齐了。
“来了,来了!”一个小女孩用手向东边指着,孩子们都扭头向东边张望着,个子矮的孩子还踮着脚伸长脖子张望。“不要向前挤,到了市里更要注意,不能看到美景,就忘了安全。”
一辆白色的公交车从东边颠簸着驶来,孩子们兴奋的笑着、说着,等车停稳后,他们陆陆续走上公交车,我们几个老师最后上车坐好。
“出发吧,师傅。”坐在司机旁边的晓松说到。
车在马路上飞驰,男生们有说车走得慢的,女生们有说车外风景美的,车带着满满的兴奋飞奔在柏油马路上。
伴随着一路说笑声到了市里,城市的高楼大厦让孩子们目不暇接,孩子们眼睛紧紧盯车窗外。
“快看,那座楼真高。”一个孩子兴奋的高声喊出来了。
“呀?那座红色楼真漂亮,有多少层呀?倒下来怎么办?”一个女孩子发出疑问。
“那辆汽车跑的真快,车辆真多……”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着,城市的景物让他们眼花缭乱,兴奋不已。
“世纪公园”四个红色的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世纪公园到了……”孩子们飞奔下汽车。我们赶紧下车,跟上孩子们。
“不要乱跑,各小组组长负责组员,听老师口令。”秀秀高声发令。各组长组织组员,孩子们很快停下来,整齐的站在公园门口。
这时,公园门口一个青年小伙子向我们走来,他斜挎着蓝书包,白皙的脸上带着微笑,黑镜片后一双笑眯眯眼不时向秀秀瞟一眼,我想起来这是秀秀对象,我向秀秀挤了一下眼,她脸上飞起两朵红晕。晓松会意,看着秀秀说了一句:“张老师,介绍一下这是谁呀?”秀秀看着学生没有应声,我们一行人快乐的走向公园。
公园门口,一池喷泉在空中肆意的撒欢,水流透过阳光折射出晶莹的光,高高的水柱在上空相交成一座水桥,水桥上雾气蒙蒙,我们仰着头,任那水雾落到脸上,不由得伸手接着水花,一股凉凉的感觉沁入心脾。几个大胆的男孩子忍不住跑到水中,晓松也跑进水雾,我们连忙喊着他们的名字,晓松拉着孩子们嬉笑着从水桥中间跑过去了。
我向晓松说:“看看你,没有老师的样。”晓松拉上我的手,飞快的跑向喷泉,我被他拉着也跑进喷泉,经过水雾,水珠顺着头发流下来,女孩子们为我们喝彩,我也体验了一把独特的感觉。
走进公园,星期天的公园,真是游人如织。蔚蓝蔚蓝的天空中,一缕轻纱似的白云向远处无限伸展。草坪像一层绿茸茸的毯子,偶尔有牙牙学语的小孩手拿漂亮的气球在草坪上走动。弯弯的河堤,潺潺的水流,水面上倒映着蓝天白云红花绿柳的影子。一排高大的柳树沿着河道争相比美,长如秀发的柳枝尽情舞动细腰,卖弄东风骚,零星的花树开着姹紫嫣红的花儿,点缀其间,煞是美观。白色的小桥让上,木色的游廊上,有年轻的小伙,有漂亮的姑娘,还有头发花白的老夫妻携手在绿荫下悠闲散步,晓松轻声说:“咱们老了也是这样吧。” 我嗔怪他:“谁和你一起这样玩呀。”
柳树退去,一片摇曳着白色衣裙的花树映入眼帘,绿色的草地边长满了花树,一朵朵白色的花儿、紫色的花儿,在阳光下闪耀、嬉戏,那些花儿就像一盏盏明灯映亮眼目,如一只只白鸽飞落枝头。我们不由得停下脚步,抬头凝望,指点着,说笑着,我们不能说出树的名字。
我问到:“高材生,这是什么花?”秀秀对象扶了扶眼镜说:“这是玉兰花,朱廷钟曾经这样称赞它们刻玉玲珑,吹兰芬馥,搓酥滴份丰姿。你们闻闻这花有种淡淡的香味。”我们不由得凑上前去,陶醉在花香中了。有个孩子想要摘花,好几个孩子赶紧阻止,我说:“孩子们,美属于大家,我们不能独自享用,破坏环境,你们用心欣赏,回去用笔记下它们的美。”
回到学校,回忆着游览的欢乐,抑制不住内心激动,在日记本上挥洒着思绪,书写着游园情思。写好后我贴到教室里,孩子们看着我的文字,啧啧赞叹,一些孩子也纷纷拿出自己的随笔贴在我作品的旁边,教室的后墙上,一张张作品展示着孩子们的文采,一篇篇稚嫩的文字记载着孩子们游园的欢乐,一篇篇有温度的文字昭示着孩子们对外界的向往。下课时分,孩子们在作品前围观,男生、女生朗读、评价,争论不公,他们从办公室拉上我给他们评论作品。
�@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