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都挺会装的

前阵子,久违的跟朋友一起出门,同行的还有她五岁的小孩。

当我们走进一家百货店的时候,整齐摆放的玩具一下就把小孩吸引住了,站在跟前挪不开脚。

拖着一旁的大人,在很兴奋的指着玩具问:“这个是什么?”并且一边拿着玩具仔细的看,就像是能看懂说明文字一样。

有的小孩遇到喜欢的玩具会很直接跟大人说想要,而有的小孩则是不会这样,他们不会主动说自己想要这个玩具,但是却能让人一下就知道他很喜欢这个玩具,等着别人主动的问他是不是想要才得以说出口。

朋友的小孩很明显就是后者,她以为自己的小计谋可以得逞,却不知道这一切都被大人看在眼里,默默的补充了一句“小戏精”的评价。

小小年纪的她不知道的是,在成年人面前这样的技俩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成年人都挺会装的。

突然冒出这么一个想法,是因为最近的一通电话。

从大学离家开始养成的习惯,总是会在一定的时间里给家里打个电话。不一定要有什么必要的谈话内容,随便的说几句话,更多的是一种「我很好,放心」的报备心情。

可有的时候并不想要被打扰,在需要消化各种情绪的时间里,这样的习惯总能让人感到烦躁。像是完成任务一般,在打电话之前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充分的想象对话的发展趋向,好让语气更加的自然。

“在干嘛?”

跟往常一般的开场,轻松而自然的声音,电话的那边丝毫没有觉察出什么的不同。

房间里充满着自己说话的声音,清晰而热闹。可在电话挂断的瞬间,一切归于宁静,安静的似乎只能听到我的呼吸声。

原来,成年人才是最会装的那个。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大概是懂事以来,抑或是成为法律上的成年人之后,似乎大家都有一个莫名的契约,那就是不能再这么的任由自己表露各自的情绪。

稳定的情绪,是现实给的要求,也是各自希望能达到的目标。可要达成这个目标并非容易的事,于是狡猾的人类学会了伪装,像是带着面具生活与工作一般,成为了我们的日常。

难过的时候假装没有关系,明明快要哭了却还是能假装微笑,这样才能称的上是个合格的社会人。偶尔情绪的不小心外露,反而会引起一系列的蝴蝶效应,如其这样不如自我消化。

但有的时候,假装确实挺好用的。

假装不记得,可以不必引起一些尴尬;假装不在,可以成为很好的拒绝理由;还有一些假装,可以很好跟一部分人保持一定的社交。

这是虚伪吗?我觉得不是,虚伪更多的是带着一种功利选择的余地。

假装更多的是一种方式,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为了不耽误工作,为了不影响别人,如其说是为自己,不如更多的是考虑到自己以外的人或事所做的选择。

假装并非是那么困难的事情,难的是有那么些看懂你的假装,却依然愿意陪你一起的人。

天地万物,你我皆是世间一幕的演员,愿都能拥有不退票的观众。

- End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