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用心培养孩子的妈妈,没想到在娃上一年级的第二周就遇上被叫家长的难题。话说当时接到电话时,听到电话那端老师不太友好的语气,我忍着一肚子火,挂完了电话。
后面冷静下来反思,我之所以生气,是因为孩子调皮给我添麻烦了,让我觉得很没面子。但反过来想,老师给反馈比不反馈好,如果孩子犯了错误,老师压根儿不找我们,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老师已经放弃对我们孩子的关注和教育,老师找我们,是在寻求我们家长的合作,希望和家长一起帮助孩子成长。想通了这点,在后来与老师的沟通中也顺畅了很多。
适宜自我角色转变,学习的过程中,恰遇逸爸分享《孩子犯错了,老师找你去学校怎么办?》分享给刚上小学的学生家长们,希望逸爸专业的解答,能帮到你。
一般老师找家长有一下几种情况:
1.孩子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我们一直说中国学校的班级学生多,因此,老师要想完成教学进度,要求学生按照整齐的步调去完成学习任务是最方便、最高效的。
这种情况下,有孩子调皮捣蛋,老师看到难免会生气。停下来管理,会耽误教学进度。于是,干脆把捣乱的孩子直接叫到办公室,以免影响别人。
等老师上完三四个班的课后,已经筋疲力尽,回到办公室看到还有一个要解决问题的孩子,第一反应自然是找家长管教。
2.其次是老师最担心的安全状况出了问题。
虽然孩子有时只是闹一闹、开开玩笑,但如果分寸把握不好,发生意外,就会给老师和学校带来很大的麻烦,自然要找家长。
3.学校的考评方式也会给老师带来一定压力。
老师虽然清楚学生犯错是一种成长的信号,可当学校把学生表现作为考评老师业绩的一个指标,并可能关联老师的工资收入时,老师还是免不了想让孩子少犯错。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首先,先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设。
别着急发脾气或恼火,而是马上告诉自己“此刻,老师需要我”。你要这样想,尽管老师语气有些生气,甚至带有责备的味道,但毕竟他一个人每天要面对好几个班。也许此时老师还有作业没批完,明天的教学任务没准备,或者还有家人需要照顾。
老师出于天职还是想教育好孩子,只是孩子出了让人着急的状况,想得到来自家长的帮助,所以才会一对一找你。
其次,面对老师时,也要始终提醒自己,你们是在合作。
你首先要诚恳地听完老师的话,中间不要插话,也不要辩解。如果老师提问,你就照实说,不要展开太多,让老师把想说的都说出来。
等老师都说完,你还要表明态度:“我回去一定找孩子好好谈谈”,或者“这件事我知道了,我们会尽力配合,孩子在其他方面还有什么要注意的问题吗?我也一并提醒他。”
这样,老师的情绪也就基本平复了。
老师这边安抚好了,你还要面对自家的熊孩子。孩子有些错误确实让人生气,但不管怎样,还是要先抑制住打他两巴掌的冲动,你可以试着启动下面这五步。
第一步,使用万能金句平复情绪。
这一步是基础,只有情绪平复了,才能恢复理性。
分享两句万能金句
一句是“小学生的屁股就是用来和地球引力做抗争的,我小时候不也是这样”
另一句是“孩子不会意识到自己在犯错,相反,如果懂得为自己犯的错误负责时,恰恰说明他长大了”。
第二步,迅速启动“代入模式”,换位思考
把自己迅速代入到孩子的状态,或者迅速回想自己犯错时的心理状态,无非是一害怕,二找借口,三自我原谅,当你把自己代换为孩子,把犯错后的心路历程走一遍后,其实就为成功地亲子沟通迈出了重要一步。
第三步,设置“隔离空间”。
家长很容易陷入孩子的事实辩解之中,比如孩子说“我没错,是那个同学先惹我的”,你就会气不打一处来,“哪个同学,怎么老师不找他”,此时的你已经不知不觉地被你的孩子设计了。
所以,你需要设置一个“隔离空间”,把自己和孩子的错误区隔开。比如假装先不跟他提犯错的事儿,而是以“我来给你讲个故事”开头。孩子一听你不是来找他算账的,防御心态就消除了。他会被你的故事吸引,走进你设计的轨道里。
第四步,入口从“为什么”开始。
遇到孩子犯错,家长多半没耐心弄清楚“为什么”,而是纠缠于“发生了什么”。
而对孩子来说,“发生了什么”不太重要。这边你还火冒三丈呢,那边孩子可能早和闹别扭的同学和好如初了。
所以,不要揪着错误不放,你需要通过了解“为什么”,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处事方式。比如孩子打架,你要问:“为什么要打架,你是不是没想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么被你一问,孩子会想:“是呀,真没有其他办法了吗?我好像有点冲动
第五步,不要关闭“善意通道”。
我们说过孩子出现不稳定的行为是他在重建安全感、在寻找自我,错误也是孩子成长中不可避免的一环。所以,不要把它妖魔化了,相反,你要相信孩子的每一个错误背后都存在一个正面动机,千万不要只看错误表象,而关闭了孩子最初的那个“善意通道”,让他失去尝试的热情。
减少孩子犯错,在家培养规则意识
有了对自己、对老师、对孩子的应急预案,你是不是感觉心里踏实多了?这些虽然很重要,但它只能在关键时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你会发现,不管是破坏课堂秩序还是没有安全意识,都和孩子缺少规则意识有关。从源头上解决被老师拉警报的问题,你还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在家里帮孩子理解规律、遵守规则。
有个好办法就是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比如写作业时,固定一个时间和地点,关掉电视、手机,家里的大人也不许大声说话,发出干扰杂音。这些就是家庭的规则。
和孩子协商制定规则时,要注意4条:
1.不制定自己都做不到的规则;
2.让规则成为家庭共同的底线;
3.规则要非常具体,才能引导孩子的行为;
4.制定规则不靠说教靠反复体验。
另外,全家外出旅游是孩子理解规则的好时机,孩子可以体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交通规则、文化习惯、公共礼仪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