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妈妈知道怎么办》心得

读《妈妈知道怎么办》有感

1. 对于“聽”这个繁体字的解读太有道理了———十目一心,耳听为王。关于倾听孩子这一点

很早在听其他的课程时或多或少有过了解,但今天看到王小骞老师对这八个字的解读,觉得自己可能还远远没有做到。让我不禁想到很多次我都没有做到用眼睛看着她、用耳朵用心专注的听然后和她互动、更有些时候可能她一开口我就直接很不耐烦的说“喔~妈妈知道了妈妈知道了”。沟通是父母完成教育引导首当其冲的落地动作。如果这个动作失败了,那么所有的目标即使有一时的作用也无法长久。不会沟通,我们对孩子的爱很可能会变成害。沟而通,一通百通;沟而不通,不通则痛。先倾听,再沟通,值得反思和改正的地方还有很多。

2.关于55387定律中关于态度和语气的有效管理

在人们的实际沟通效果中,谈话内容只占到7%,55%是由态度、肢体语言、面部神情以及穿着仪表是否恰当、得体决定的,38%是由语气、口吻决定的。如果想保证7%的内容有效传递出去,需要55%和38%的保驾护航,态度和语气是保证沟通良好的根本基础。我们说话,话不是目的,目的是保证信息送达。信息送出与信息送达之间需要温和、尊重、善意的态度和语气搭桥。这一点无论是在我们日常生活和职场中都显得尤其重要,态度决定一切,你说的每一句话都会透过你的语气、情绪传达给接收者不同的含义,他们对此作出的反应也会天差地别。所以要想成为一个高效沟通者,首先要管理好着急的态度和语气。而在进一步了解了孩子是情绪的俘虏这一理论之后,父母们是否能有效管理好着急态度和语气显的更为重要了。【孩子是情绪的俘虏,他们捕捉到什么情绪,就会和什么情绪联盟,而且孩子还是捕捉情绪的高手,敏感而精准,当他们捕捉到了家长话语里的负面情绪,他们马上就会把这些情绪变成自己的,然后用这些情绪和父母对抗】看到这里,我们是否又会想起太多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呢。

那么学着改变自己吧,做情绪的主人,以温和、尊重、善意的语气、口吻及态度与身边的每个人进行交流,让我们的沟通呈现一个良性的互动循环模式,做双赢的有效沟通者。

3.关于萨提亚一致性沟通

听到这个名词的时候,感觉很好理解,但是深入的听下去,就发现要做到这一点真的太难了。

沟通的三要素是自己、他人和情境,在一致性沟通的状态下,我们尊重自己、关注他人与

情境(环境和事件),沟通一定是畅通的,会让你及时表达真实的自己,不伤害对方,让

对方接受的同时解决问题。

操作起来可以总结成四个易学实用的步骤:

第一、用感官陈述事件。

第二、表达感受。

第三、对感受的解释。

第四、我的决定...、请求...、期望...

想起有段时间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小妞书桌乱糟糟的样子就要炸毛:反复指责、命令、要求让她自己记得收拾之类的持续了好几天,可是依旧没什么改变。然后有一天我无比耐心的坐到她的旁边,一边给她示范如何分类整理,一边语重心长:妈妈想让你保持桌面干净并且用完东西及时归位,是为了你能有一个舒服的学习空间,而且及时把东西放回固定的地方,在你下次想用的时候也会很迅速的找到它,同时列举了她好几次因为找不到想找的物品而生气的情形,小妞这时似乎很赞同,然后我又说出了期望,“妈妈希望以后你能做到这些,好吗”,小妞立马表示了同意还语气很坚定。之后果然书桌的情况有了很大改善。

关于沟通总觉得有太多太多需要学习注意的方方面面,学习然后践行做个智慧妈妈的路程还有很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