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胚子支气管肺炎三天了,这三天我们每天都要去离家比较远的医院打吊瓶,同时我还要考试,人已经熬的精疲力竭,两眼通红,此刻,坐着公交车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对我们家的这个小怪兽感慨万千。
甜胚子很少感冒,感冒了我们几乎也没有好好给她吃过药,时间一到她自然就好了。这一次感冒这么严重,我和恬爸总觉得是我们太大意了。第一天在医院检查,需要采血、拍片。楼道里孩子们的哭声连连,甚至声嘶力竭,我没有表现出来我的不忍,但是心里依然咚咚咚地敲小鼓,怕小恬恬害怕,还怕她疼。现实和我巨大的脑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恬没有哭闹,反而很平静。她居然还会对给她拍片的医生说:“轻一点”!然后又似乎在鼓励自己一样说:“没事”!哈哈……小丫头肯定还是紧张的,她经常在紧张的时候这样鼓励自己,比如粑粑有点干拉起来费事的时候,她就会说:“嗯…没…事…嗯…”。检查结果出来了,确定要打吊瓶,为了防止她害怕,我提前给她说了说打吊瓶的事,我告诉她打吊瓶会比打针疼一点点,如果感觉疼就哭一哭,但是小手可不能乱动,不然护士阿姨的针就扎歪了。她似懂非懂,我心想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关于扎针这件事我之前看过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第一章内容就是讲述关于扎针这件事父母的正确做法。果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小恬恬在扎针的时候没有哭一下,很乖地配合着护士。这个护士应该是扎了一整天针没有遇到一个不哭闹的孩子,她特别吃惊,一直感叹小恬恬是个如此乖巧的孩子。
我经常说小恬恬是个特别乖的孩子,大多时候是暗示自己她的一些行为在大人眼中看似是在“捣乱”“调皮”,实则是她在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探索,最好不要横加干涉和武断评论。另一方面,她也确实是个很乖巧的孩子。在打吊瓶的这几天,已经变成一棵“蔫黄瓜”的她看见爸爸去吃饭了,她会想起妈妈,说:“妈妈去吃饭”!自己吃东西也会招呼爸爸妈妈和她一起吃。今天早晨起床后她比较烦躁,没精神还特别爱哭,到医院打上吊瓶之后她说她想喝妈妈奶,因为在公共场合不方便,平时我都会让她等到回家以后再喝。今天看她难受,最终还是没忍心,我告诉她,现在这里站了个叔叔,妈妈不好意思喂奶,一会等这个叔叔走了以后妈妈给你喂好不好?她同意了,但是真的等到那个叔叔走了,她也不再要求喝奶了,真心是一个体贴的小棉袄啊!第一天吊瓶子的中途小恬突然吐了,弄得我和恬爸一时不知所措,问了护士才知道这瓶液体会有恶心的反应。第二天吊瓶子,我已经忘记了她会恶心的事,吊到一半,睡着的小恬醒来说:“妈妈我不舒服”。我问她:“你哪儿不舒服”?她指了指自己胸口,我一下反应过来,猛地抬头看瓶子,果然就是那瓶会让人感到恶心的液体啊!我不禁哑然失笑,和恬爸开玩笑说:“咱们家的小恬恬还挺“成熟”,不舒服就告诉妈妈,怎么也不哭闹呢”?
每天晚上回家,我们总觉得她累了,应该会早早地睡觉,也好让我们早点休息。可是她发着高烧,反而超级兴奋,一会要妈妈,一会要爸爸,一会要喝水,一会把床头靠垫当滑梯玩,一会不顺心了就嚎啕大哭,一会又自言自语……我们无奈,只能用装睡来对付这个小怪兽。
小恬恬打吊瓶的这几天,我觉得疲惫,但有时会流淌过一股股暖流。以前结婚前总会幻想将来有了孩子以后用何种方式教育他,但那时候的种种幻想,让我把自己摆在了一个权威又无情的位置。现在慢慢发现,孩子不需要被教育,他们需要的是百分之百的爱和正确的引导。而需要被教育的其实是我们这些已经为人父母和将来会为人父母的人们。
最后分享一段我特别话: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场修行,是孩子的纯真、无私、灵动洗濯了成人的浮躁、功力、自大的心理历程。好的教育,应该是父母通过孩子这把镜子,不断发现自我、修正自我、挖掘自我,并用新我来为孩子做示范和表率。我们是在教育的过程中,遇见了更好的自己。